• 481.50 KB
  • 2022-05-11 16:40:19 发布

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 1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合同段(K186+760~K189+350)实施性施工组设计编制:侯利军审核:苗永青批准:贾枝喜中铁三局集团太佳高速公路第二十一标项目部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26- 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第2章编制概要…………………………………………第3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4章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第5章施工方案、方法…………………………………第6章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第7章 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第8章 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第9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第10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第11章劳力组织计划……………………………第12章机械、设备配备计划……………………………第13章资金需求计划……………………………附件图表及施工工艺框图-126- 第1章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第二十一标段起点里程:K186+760,终点里程:K189+350,全长2.59km。管段内主要工程项目为分离式黄土隧道2座,其中长隧道1座1524米、短隧道1座226米,隧道总长1750米,占线路总长的67.6%;路基长度840m,占线路总长的33.4%,其中路基土石方断面方27.7万方,利用方32.5万方;拱涵4座合计长547m。线路与S104、S218省道并行,并两次下穿省道。项目合同工期:15个月。1.2.工程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工程位于临县境内黄土梁峁区,黄土大面积覆盖,微地貌为黄土梁、卯、黄土冲沟、黄土陡坎,山梁顶部较平缓,山梁两侧为冲沟,冲沟较宽,呈“U”字型,沟岸陡峻。地表植被稀少,大部分区域为耕地。1.2.2气象与地震项目总体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宜人,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沙肆虐,春旱频繁。年平均气温8.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9.2℃,最高气温37℃。年平均降水518㎜,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最大冻土深度1.08米。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本标段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1.2.3水文地质-126- 地下水不发育,地表无泉眼,仅在雨季时冲沟内有暂时性水流汇集,一般时节干涸无水。1.2.4工程地质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灰黄色湿陷性黄土具有Ⅱ级自重湿陷性、灰黄色粉土、黄褐色粉质粘土、红褐色粉质粘土、强-中风化砂岩。线路所处区域地质以黄土、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土体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差。1.3工程施工条件1.3.1交通条件本标段与S104、S218省道紧邻,交通便利沿线公路路网发达,并与村路相交,运输方便。1.3.2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供应钢材、水泥供应商较多,钢材供应以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为主,水泥以长盛水泥厂和文水吉冈水泥为主,均为悬窑水泥。1.3.3砂石料地材供应当地地材储量能满足施工需要,但分散经营,规模小,产量较少。1.3.4水资源施工以及生活用水较为丰富,能满足需要。1.3.5电力供应沿线均有电力网线,施工时就近“T”接,并配备变压器,解决工程用电问题。-126- 1.3.6通讯条件当地通信网络发达,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施工区域。1.4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m,行车道宽7.5m,限高5米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1.5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工程:清理现场:48416.3m2,砍伐树木:628棵,挖出树根:628棵,路基挖土方:277141.9m3,利用土方:586145.9m3,结构物台背回填砂砾1555m3,回填灰土22753.52m3,砂砾垫层:8616.9m3,灰土垫层:701.66m3,土工格栅83048.4m2,冲击碾压10132.5m2,挡土墙M7.5浆砌片石11572m3。石拱涵5座,计长547.02m。隧道工程2座分别为雷家碛2号隧道,长248米;雷家碛3号隧道,长1524。1.6工程特点与重、难点工程本工程设计标准高、技术新,主体工程质量要实现“零缺陷”。施工工期要求紧、质量标准要求高、施工技术新、施工难度大是本工程的突出特点。隧道集中是本标段的另一特点。本标段线路经过地大部分被黄土覆盖,是典型的黄土地貌,黄土塬、梁分布广泛,弃碴及施工场地布置困难是本标段的又一特点。1)路基工程:路基长度为840m,占本标段全长的33.4%,设计为全-126- 封闭、全立交。路基具有填方高、路堑开挖深、工程量集中、湿陷性黄土分布广的特点。2)石砌拱涵净空大,长度长,工程量集中的特点。3)隧道工程:隧道2座,折合1750延长米,占本标段全长的67.6%,隧道净距小、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地质、下穿公路超浅埋,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126- 第2章编制概要2.1编制依据2.1.1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标合同段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以及其他补遗资料。2.1.2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1.3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2.2编制原则施工组织机构精干高效、责权利明晰,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先进科学,合理、可靠。质量目标明确,保证体系健全,保证措施完善,满足开通速度要求。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确保施工安全及人身设备安全。工期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合理,保证工期措施得力,确保工程工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精心进行现场布置,少占农田,节约用地。优化方案,推广“四新”技术,控制工程造价。加强与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地方政府协调,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2.3编制范围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合同段路基、涵洞、隧道工程,起点里程K186+760,终点里程K189+350,线路全长2.59公里。-126- 第3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3.1项目组织机构我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成立了中铁三局集团太佳项目部,项目部设于临县雷家碛乡雷家碛村(雷家碛乡政府左侧),项目经理部代表本公司向业主负责全面履行合同协议,并统一指挥和管理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组成项目生产指挥系统,下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机械物资部、计划财务部、工程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体系,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管理。3.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根据我标段的具体情况,项目经理部下设3个生产单位承担施工任务:隧道工程一队:负责雷家碛2号隧道,雷家碛3号隧道左线出口、右线进口施工任务,驻地设在K186+350左侧100m处。隧道工程二队:负责雷家碛3号隧道左线进口、右线出口施工任务,驻地设在K188+850左侧100m处。综合工程队:负责本标段内路基土石方、拱涵及其附属工程,驻地设在K186+250左侧150m处3.2.2临时设施及临时工程(1)工程试验项目经理部设立工地试验室,负责对拟采用材料进行标准试验和混合材料配合比选定试验、现场材料取样及各项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现场检测、试验工作。所有试验工作均在监理旁站下进行。(2)施工用水本标段附近水源较为充足可基本满足本工程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施工用水水源地位于K188+880左侧高山蓄水池,铺设¢100mm输水管线-126- 输至搅拌站供水点,搅拌站设置100m3的蓄水池。施工各工点用水采用8~10t的水车运输。隧道洞内配备移动50m3蓄水池。(3)施工用电标段施工区距离雷家碛变电站较近,沿线路附近架设高压线并与施工各工点“T”接,即可满足施工需要。雷家碛3号隧道进口附近设2×630KVA变压器,雷家碛3号隧道出口设2×400变压器,混凝土搅拌站设250KVA变压器,并根据施工需要备足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4)施工便道①施工便道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将便道引入各施工工点,便道宽度4.5米,10cm厚级配碎石路面结构,便道纵坡不大于15%。②临时房屋及驻地布置根据业主的要求并结合本合同段特点,为降低临时工程费用,减少临时占地,方便施工,拟将施工驻地设在各个重点工号附近,采用彩钢房、活动板房和租用民房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5)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用现浇混凝土统一由搅拌站提供,搅拌站设于K188+850左侧100米处,配备2×100m3的搅拌机,电脑自动计量系统,机械上料。(6)施工通讯设施项目部配程控电话2部、配备完善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在经理部和各工程队驻地各安装程控电话1部,经理部办公室设一台传真机;各工程队及主要作业区负责人配备无线对讲机或手机,以便随时保持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联系,及时传送工地各类信息。(7)医疗卫生、消防和治安-126- 本项目沿线地区、县、乡(镇)均有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可为施工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为确保全体参建职工的身体健康,定期对职工身体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环境卫生,垃圾及污水的卫生处理。参战员工卫生保健方面遵循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规定予以实施。并在施工场所及住所配齐相应的消防设施和保安,加强对现场的巡逻,确保施工现场安全。(8)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4章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126- 4.1总工期目标根据《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结合我单位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拟确定工期如下:开工日期:2008年12月20日完工日期:2010年3月20日4.2主要分项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准备:2008年12月20日~2009年1月20日K186+760~K186+915段路基土石方:2009年2月15日~2009年6月30日雷家碛2号右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2月15日~2009年5月25日雷家碛2号右线隧道明洞及衬砌工程:2009年4月5日~2009年6月10日雷家碛2号左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5月10日~2009年8月3日雷家碛2号左线隧道明洞及衬砌工程:2009年6月25日~2009年8月15日雷家碛2号隧道洞门工程:2009年5月15日~2009年8月30日雷家碛2号隧道路面及洞内附属工程:2009年5月25日~2009年8月25日K187+118~K187+300段路基土石方:2009年1月20日~2009年10月20日雷家碛3号右线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1月20日~2009年10月30日-126- 雷家碛3号右线隧道衬砌工程:2009年4月1日~2009年11月15日雷家碛3号隧道右线路面及洞内附属工程:2009年5月10日~2009年11月20日雷家碛3号左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2月15日~2009年12月20日雷家碛3号左线隧道衬砌工程:2009年4月15日~2009年12月30日雷家碛3号隧道左线路面及洞内附属工程: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30日雷家碛3号隧道洞门工程:2009年6月1日~2009年10月30日K188+840~K189+350段路基土石方:2009年2月15日~2009年8月30日路基防护排水工程:2009年3月1日~2009年10月30日涵洞工程:2009年2月15日~2009年4月30日洞内装饰:2009年11月1日~2010年2月20日上路床改良处理:2009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30日交工验收:2010年2月20日—2010年3月20日4.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标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标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126- 4.5关键线路分析根据进度网络计划,该工程项目关键线路为:雷家碛3号隧道4.6工作循环时间计算隧道工程作业循环时间计算详见“台阶法掘进循环时间表”、“中隔壁(CRD)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表”。中隔壁法每循环720分钟,每天两循环;台阶法上台阶每循环540分钟,每天2.5循环;台阶法下台阶每循环360分钟,每天4循环;。第5章施工方案、施工工艺-126- 5.1路基工程5.1.1路基施工方案本标段沿线地质为湿陷性黄土、弱膨胀土,路基具有高填深挖,地表沟壑纵横,填挖交界坡度陡,特殊路基分布广,挖填不平衡、调运量大的特点。路基工程安排一个专业机械作业队施工。路基土方机械化施工,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路堤填筑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划格上土、标杆施工,推土机分层摊铺,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超过20米高的高填方每填筑6米高强夯一遍,以减少工后沉降。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强夯处理,采用履带吊配20t夯锤,夯击3遍,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回填碾压灰土至原地面。加筋土路堤土工格栅人工铺设、固定,机械填筑砂质粘土,路堤坡面人工铺设三维网加植草防护。挖方区路床冲碾采用拖式冲碾机械碾压不少于10遍后,平地机整平,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管段内路基填挖不平衡,总体缺方32万方,填缺数量采取取土场借土和调运隧道洞渣结合填筑的方案。终点段K189+200~K189+350路基工程先行施工,其他路段待涵洞及路堤挡墙完成情况逐步展开施工。路基土方调运时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利用本桩土方,缩短运距;K188+840~K189+350段路基自终点向隧道方向推进,尽量缩短洞渣调用距离;洞口路基尽量利用洞渣填筑,减少调用量;路基挖方优先填筑于路堤,路床填料优先选用隧道洞渣填筑。涵背采用2:8或3:7石灰土、砂砾进行填筑。上路床及填挖交接水泥改良土待全线路基贯通后自终点向起点分幅分段分层展开。施工采用路拌法,人工-126- 打方格,推土机摊平,路拌机拌合,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室,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路基附属工程紧跟路堑开挖和路堤填筑。5.1.2路基施工工艺5.1.2.1清表及基底处理(1)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基底面清理平整,达到路基基底处理施工机械能够进场的标准。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基底面清理平整,达到路基基底处理施工机械能够进场的标准。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符合下列要求: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符合设计要求。(2)换填施工换填法用于处理局部范围的浅层软土、填土或不均匀地基及涵背回填。根据换填深度选择机械或人工施工。可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再由人工将软土挖除到达设计标高。-126- 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至规定压实度,分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施工工艺流程参见“换填施工工艺框图”。(3)强夯及碾压1)强夯强夯处理地基时,按照设计高程在清理好的场地上按2.5倍锤径布置夯击点,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配备20t重的夯锤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提出的强夯参数进行试夯,确定各项强夯参数。强夯的夯击能为2000kN*m,夯击遍数3遍,第一遍点夯、第二遍点夯、第三遍满夯,间隔时间为5天。第一遍以等边三角形夯击,夯击点间距采用2.5倍锤距,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之间,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点夯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要求:强夯法不大于5cm。第三遍采用满夯夯平,每点击打3次,夯痕以1/4D搭接。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压缩模量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强夯施工工艺框图”。2)冲击压实与振动碾压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的遍数,冲击能及振动功率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冲击压实采用25KJ冲击冲击压路机。冲击压路机静态压实能力20~25KNm重12~15.5t,行驶速度12~15Km/h,冲击能E:120~180KN•-126- m。施工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冲击碾压与振动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米。冲击压实前,要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平地机大致整平,再冲击压实。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施工工艺框图”(4)三七灰土施工1)下卧层地基检查在三七灰土施工前,检验下卧层地基,挖除局部软弱土层,夯填素土或灰土至平整。2)三七灰土制备采用现场机械拌制,制备过程中,控制灰土的含水量,如果土料中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则采取晾干或洒水润湿,以保证达到灰土的最佳含水量。3)垫层施工施工时,人工配合机械将三七灰土拌和均匀,自卸车运料至现场后,用挖掘机布料,人工分层均匀摊铺平整,填筑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利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00mm。4)试验在三七灰土制备和垫层施工过程中,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检测土料含水量、液塑限等,全程控制灰土制备状态和施工过程灰土的含水量与最大干容重,检测每一填筑层的压实度和含水量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5)灰土垫层保护灰土压实后,3d-126- 内不得受水浸泡。灰土垫层铺筑完成后,防止日晒雨淋,此时,及时填筑上层或苫盖。(5)砂砾垫层施工施工顺序:石料准备→基层清理验收→石料级配检验→铺设土工布→分层填筑→逐层压(夯)实→逐层取样检测。施工中采用中粗砂及砂砾(含泥量不大于3%),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他有害物质。在清理整平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砂砾垫层,分层铺筑厚度控制在200mm,逐层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本合同段采用振动法和碾压法施工。砂砾垫层铺筑宽度宽出路基边脚50cm。铺筑过程中,注意做到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现象。5.1.2.2路堤施工(1)试验路段:填方路基试验段选在K189+200~K189+350里程,全幅路基试验路段50m~100m长,根据不同填料、不同压实度分别做试验。施工时做好填土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及含水量控制的试验,机械组合做好记录,分析得出不同压实度和不同填料的松铺系数、碾压遍数、压实厚度、机械组合数据,作为指导施工及现场控制的依据。试验段的施工全过程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进行,试验完毕后,及时整理试验成果报总监办审批,批准后大面积展开施工。(3)高填路堤土方填筑施工路基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根据不同填筑区的填料要求选择合格的填料。路堑开挖的填料,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路基填筑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输填料,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路堤两侧超填30cm,待刷边坡时,再予清除。路基填筑时按照批准的试验成果进行施工,-126- 层层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压实度、填筑厚度等指标,合格后填筑下一层。填高超过20米的高填方,每填筑6m高强夯一次,强夯工艺同基底强夯处理。涵洞宽度范围内严禁夯击。路堤填筑时设专人指挥车辆,并根据设计位置布置埋设沉降仪、坡脚位移观测桩和其他观测设备,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4)加筋土路堤施工根据设计布置土工格栅的位置和宽度,沿线路纵向成卷展开铺设单向或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格栅长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土工格栅经专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路堤填料选用粉质粘性土,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压实度不小于96%。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铺设时垂直于路线方向展开,共分2层。搭接宽度30cm,接头采用缝接法固定,路堤每边回折锚固长度1m,格栅端头采用U型钉锚固措施。土工格栅铺设时人工拉紧,严禁有褶皱。格栅铺设后及时填筑填料,间隔时间不超过48h。土工格栅上首层填料采用前置式装载机摊铺、轻型压路机(静压)压实,当土工格栅上的填料厚度达到0.6m后,再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填料摊铺与填筑从路堤的中线位置开始,对称向两侧进行,施工机械允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严禁转弯、调头行驶。铺幅放样→与前幅边缘搭接30cm并缝接→端头锚固→人工铺筑1m厚素土→预留边缘搭接宽度30cm。(5)路床表层水泥改良土施工路堤上路床30cm、挖方区路槽30cm为水泥改良土处理,施工方法采用路拌法,人工打方格,15t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平、路拌机拌合、洒水车洒水、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碾压、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养护期间封闭交通,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开放交通,施工另外半幅。5.1.3土质路堑施工路堑开挖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法施工,弃方运至弃土场。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作业。通过现场测量放线确定清理和掘除的工作界限。-126- 路堑开挖前首先做好堑顶天沟随挖随砌,严防渗漏,施工中做好临时排水设施,以免浸泡基床,保持边坡稳定。较平缓地段上的浅路堑采用不分层的开挖方式;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时,按设计边坡自上而下分层逐层开挖方式,开挖面保持不小于4%的排水坡,严禁积水,并且保持边坡平顺,对黏性较大、含水量较高的土类,适当晾干后再进行开挖。对深长路堑按边坡平台的高度自上而下,由高到低逐级进行;施工过程中,在坡顶设置变形观测点,加强变形监测,确保路堑开挖后处于受控状态;开挖前对坡顶的陷穴、落水洞和洼地进行填筑夯实。边坡防护紧跟工序施工,减少暴露时间。分级开挖、分级防护,设有支挡结构的边坡紧跟开挖砌筑,当不能及时砌筑时,暂留厚度不小于0.3m保护层。5.1.4过渡段施工(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碎石的级配范围满足规定。沿线路作成正梯形形状。过渡段的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横向结构、相邻路基的基底同时进行,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对称进行。过渡段与相邻路基同步分层填筑碾压。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填料拌和、加工、填筑、碾压成型施工方法同路堤垫层填筑。横向结构物顶部填土高度超过1m后,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以保证结构物不被破坏。施工工艺流程参见3.1.2.5.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当路堤与路堑交界处坡度陡,冲沟、陷穴分布,施工前用砂质黄土分层回填、小型打夯机具夯实。施工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126- 路堤部位台阶宽度2m,冲沟部位扩挖、整修成规则形状方便机械作业。纵向填挖交界的路基路床部位路堑一侧路槽底部应做超挖处理,超挖长度不小于10米,厚度1.5米,压路机碾压后分层填筑优质填料,并铺设3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伸入填方区不小于10米。横向半填半挖路基的挖方半幅应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在填筑优质填料,并铺设3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至填方边坡坡面的距离不小于50cm。过渡段填筑前,平整台阶地基表面,碾压密实。过渡段的填筑施工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参照路堤施工相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碾压遍数由工艺试验确定。路床部位加筋土过渡施工同加筋土路堤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1.4路基修整在路基工程陆续完毕,所有的排水构造物完成之后,着手进行路基整修。整修前先恢复各项标桩,按图纸要求检查路基中线位置、路基宽度,纵横坡度及相应的标高,根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路基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配合机械碾压的方法整修成型。深路堑边坡整修应自上而下,防止补土。路基坡面有小冲沟时,挖台阶分层填补并仔细夯实。整修过的路基维修保养至缺陷责任期满为止。整修过后路基应符合验收标准。5.1.5路基土石方调配方案本标段总体土方量为缺方,调运数量较大。调配详见附表四-126- 《路基土石方调配表》5.1.6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路基工程以控制工后沉降,主体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测试方法为基点,制订各环节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5.1.6.1重视地基条件评价开工前,对全标段路基工程地质情况,特别是湿陷性黄土、松软土、膨胀土、落水洞、溶洞、黄土陷穴等地质情况采取坑探、静力触探,必要时采用地质钻机补探等方法实施核查详细的补充地质。进行准确的路基地基条件评价。5.1.6.2加强地基处理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及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清除表层植被,挖除树根,清除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基地密实、平整;原地面坡度大于1:5时,挖台阶并整平压实,台阶的宽度、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换填地段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按设计要求分层回填,逐层碾压或夯实。冲击碾压、强夯、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前,选取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以指导正式施工。灰土挤密桩:桩所用生石灰的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贯入度、提升高度和速度、锤击次数以保证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重锤夯实和强夯:严格按照设计的遍数、点数、点位和试夯确定的工艺进行夯实,控制点位允许偏差在±D/10之内。加强情报化施工方法,夯击工序告一段落后,及时调查前一段施工情况及其加固效果,将调查结果运用到下一遍夯击作业中。设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工作,对土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以指导夯击作业。-126- 冲击碾压:选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碾压设备。专人记录冲击碾压的遍数,确保碾压范围,不漏压,不少压。强化控制关键点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压或修正碾压参数。5.1.6.3设置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试验段选择湿陷性黄土、松软地基,采用冲击碾压、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且路堤边坡较高工点设置沉降观测试验段。根据试验段观测成果指导全标段路基沉降放置状态分析,并作为进行下道工序的依据。5.1.6.4填料质量控制开展填料设计工作。以试验数据分析改良土物理性质(颗粒级配,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孔隙比,击实试验参数)的变化、强度和水稳性的变化特点。路床填料进行粒径、级配、细粒含量试验分析。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铁道部现行规定及设计要求,认真进行原材料分级、配合比的确定及室内击实试验,并在进行填筑工艺试验基础上组织规模生产。5.1.6.5压实质量控制测量工作认真执行“双检制”。设置全标段精密控测网,用于路基试验段变形观测及施工控制测量。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改良土配合比、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方法。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加强检测手段,根据不同填料采用核子密度仪、灌砂法等对压实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数量按照标准要求,合格后填筑下一层。不良地质条件路堑换填地段,施工前首先做好地质条件调查,确定换填深度、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及时回填的一次到位的方法进行施工。同时做好对地下水的防、排、封、堵。测量工作认真执行“双检制”。设置全标段精密控测网,用于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施工控制测量。-126- 路基施工采取降尘、防止土体冲刷、淤塞农田及河道的措施。取弃土避免对天然植被和山体的破坏,防止诱发地质灾害。5.2路基防护及排水5.2.1浆砌挡墙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开挖后检查地基承载力合格后,立即组织砌筑。基坑随挖随砌,挖基尽量避开雨季,保证槽壁平整坚实,基底平顺,排水畅通,无积水。墙身人工砌筑,砂浆机械拌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浆砌墙面平整。砂浆饱满勾缝均匀,基坑回填采用砂石土填料,在结构物达到规定强度后分层回填,采用内燃式冲击夯实机夯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施工要求:砌体坚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整齐、上下贯通。5.2.2预制砼拱形护坡按设计要求放样,挂线或支立样架修整坡面,挖槽人工进行,使槽壁垂直,槽底平整坚实,尺寸正确。预制砼块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汽车运至现场,人工安装。安装时,采用分层砌筑,挤浆法施工,人工砌筑,砂浆机械拌制。框格嵌入边坡坡面,并按设计要求设沉降缝。5.2.3排水工程截水沟、急流槽及其它引、截、排水设施,按设计图放样,并根据实际地形作出适当调整。排水工程基坑视地形地质采用机械、人工开挖,同时注意边坡稳定,避免造成滑坡塌方等,并符合下列规定:沟基稳固,沟形整齐,沟坡、沟底平顺。排水沟严禁设在未做处理的虚碴、弃土上。施工时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积水对路基产生危害。天沟挖在原地面以下,不在地面坑凹处通过;当需要通过时,按照路堤填筑压实的要求将坑凹填平,然后挖沟砌筑,防止填土沉降变形。施工完成后清除沟中杂物,保证排水系统通畅,无积水、淤泥。5.3涵洞工程-126- 本标段涵洞共有4座,且均为石拱涵;涵洞长度长,断面砌筑方量大,涵洞净空高,工期紧施工工艺1)施工顺序涵洞以为路基施工创造条件,且不影响路基施工为原则,全面展开施工,尤其是雷家碛3号太原端和佳县端洞口涵洞优先安排施工。2)施工方法⑴基础工程涵洞基础采用挖土机挖基并辅以人工修整,安设计进行强夯,对于有地下水渗入的基坑,在基础底四周做排水沟和集水井,视水量大小利用人工或水泵排除。浆砌片石基础采用挤浆法砌筑,砂浆搅拌机拌和。⑵墙身施工浆砌块石涵身,采用挤浆法施工工艺。砂浆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和,计量采用重量比,石料分层砌筑,每层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砌角石、面石采用坐浆法砌筑,填腹石采用挤浆法砌筑。养生采用草袋覆盖洒水法。⑶拱圈砌筑:拱圈砌筑采用型钢模架或土胎膜,按沉降缝分段施工。拱圈用石料按设计断面加工成楔形石块,由两侧拱脚同时对称地向拱顶砌筑。拱脚至拱跨1/4点附近段采用座浆法砌筑,砌筑时先在下层拱石面上铺上一层厚薄均匀的砂浆,然后将上层拱石压下,借石料的重力将其压紧,并在灰缝上加以必要的插捣和用木锤敲击拱石,使其完全稳定在砂浆层上,直至灰缝表面出现水膜为止;当砌至拱圈1/4点附近时,采用抹浆法砌筑,先用抹灰板在下层拱石面上用力涂上一层砂浆,然后将上层拱石放下,用撬棍扒紧并加以插捣和用木锤敲击使浆挤出;当砌至临近拱顶时因拱石受力面已近垂直故采用灌浆法砌筑,先安砌拱石,然后在灰缝中灌以砂浆,并加以插捣。拱圈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拆除模架,强度达到100%-126- 后进行涵背回填和路基填筑施工。⑷防水层涵洞防水层施工是涵洞施工的关键工序,施工前首先编制作业指导书,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及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施工后要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⑸涵洞缺口填土优先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砾类土、三七灰土分层对称填筑,填土压实采用轻型机具,分层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填料粒径不大于5cm。并保证满足压实度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均达到98%以上,填土施工在涵洞所有部位强度都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6)控制涵洞不均匀沉降的措施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规范文件,并现场取样试验准确评价地基土质及地基承载力,同时邀请设计方、监理、业主对涵洞地基及处理结果进行验收。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水、排水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底不被水淹引起沉降。基坑开挖后要尽快进行检测和处理,避免基底暴露过久,降低承载力。对基底和灰土垫层进行多点检测,检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当各点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较大时,采取措施处理,以满足对均匀沉降的要求。涵洞沉降缝填缝连续密实,端面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路堤过渡段施工时,要在涵身结构混凝土及砌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从洞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确保涵身受力均匀。涵洞两侧紧靠边、翼墙部分和涵顶1.0m以内高度范围,采用轻型机械施工,并防止施工机械冲撞、推压结构物,涵顶填筑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拱圈脱模最低时限不短于7天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126- 5.4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本标段有黄土隧道2座,分别为雷家碛2号隧道(左幅Z6K186+915~Z6K187+118,长203m;右幅K186+942~K187+190,长248m);雷家碛3号隧道(左幅Z6K187+300~Z6K188+844,长1544m;右幅K187+338~K188+840,长1505m)。隧道洞口普遍偏压、浅埋,地质主要为黄土、红褐色粉质黏土及强中分化砂岩,属软弱围岩地质,围岩类别为IV级、V级浅埋、V级深埋。黄土具有Ⅱ级自重湿陷性主要分布于隧道洞口地段雷家碛3号隧道二次下穿既有公路,尤其是第二次下越公路(K189+800~K189+820里程)埋深2.2~2.6米,洞内紧急停车带开挖断面大。左右线隧道净距13.5m~42米,属于小净距隧道。隧道洞门形式采用削竹式和端墙式,洞身采用复合式衬砌,仰拱封闭。隧道具有黄土地质、净距小、浅埋、洞口偏压、穿越公路、紧急停车带开挖断面大的特点,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也是控制的难点。雷家碛3号隧道在进出口处设置工区采用双向掘进的方式施工,上、下行线施工距离错开60米;雷家碛2号隧道在右线出口处设置隧道工区采取独头掘进的方式施工,右线贯通后再由出口向进口开挖左线。衬砌采用液压自行式整体台车共配置5部,其中雷家碛2号隧道配1部9m长台车,雷家碛3号隧道太原端洞口配2部12m台车,雷家碛3号隧道佳县端洞口配2部9m长台车。5.4.1施工方案5.4.1.1施工场地布置我单位将本着有利于施工组织、避免干扰、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进行隧道场地布置。承担雷家碛2号隧道和雷家碛3号隧道太原端施工任务的隧道一队驻地全部就近布置在隧道洞口左侧150米处;承担雷家碛3号隧道出口施工任务的隧道二队驻地全部就近布置在隧道-126- 洞口左侧50米处。并将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布置:生产区施工场地内布置空压机房、通风机房、发电机房、配电房、材料库房、机修车间、钢木加工棚、机械材料存放场地等,使工作噪音较大的空压机房、通风机房、发电机房远离办公生活区;办公生活区内布置办公室、医务室、食堂、职工宿舍、澡堂、厕所等办公生活设施,满足办公、生活需要。5.4.1.2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时,将采用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系统进行地质探测和预报;采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对开挖、支护施工提供动态地质参考资料及指导性参数,实现信息化管理。本标段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采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严格控制超欠挖,优化施工方案。隧道衬砌施工中,要充分发挥监控量测的指导作用,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程主体达到内实外美,重视文明施工,做好环境保护。1)开挖支护各级围岩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如下:半明半暗隧道、明洞及洞口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时自上而下逐级将边仰坡防护。暗洞开挖均采用新奥法施工,超前支护施做完毕后,进行洞身开挖,Ⅳ级浅埋、V级围岩均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Ⅳ级深埋采用台阶法开挖;洞内紧急停车采用中隔壁(CRD)法施工;雷家碛3号隧道K189+800~K189+820里程下穿公路采用大管棚预支护、中隔壁法施工。根据开挖断面大小采用人工液压铲配合挖掘机开挖,每循环进尺0.6~1.5米,每循环作业时间9h。支护采用锚杆台车进行锚杆施工,人工挂设钢筋网片,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支护作业视围岩情况紧跟开挖工作面,或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错后适当距离,尽量形成平行作业,以利于加快施工进度。2)出碴运输-126- 隧道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进行出碴、进料。隧道正洞开挖后,采用侧翻轮胎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至洞外弃碴或利用。隧道洞内施工所需的支护器材、二次衬砌混凝土等材料也全部通过汽车无轨运输至洞内。3)防排水防排水采用“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明洞采用土工布夹防水板防水,暗洞采用环向排水管、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隧道施工期间排水:对于隧道内上坡施工地段,洞内排水采取在洞内铺设排水管道至洞外;下坡施工地段,采取铺设排水管道,使用水泵多级抽排,抽排至洞外。4)衬砌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开挖支护完毕、沉降收敛趋于稳定后,安排二次衬砌施工。二次衬砌施工由洞口向洞内顺序进行。全隧二次衬砌施工时,仰拱混凝土先于拱墙二次衬砌施作。仰拱施工时,按照设计整体施作,并与仰拱填充分开施工。为方便车辆、人员通行,在仰拱施工区段铺设仰拱栈桥。拱墙二次衬砌跟进仰拱施作,采用液压衬砌台车,拱墙一次灌注。二次衬砌所需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砼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洞内施工地点,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机械振捣。5)中央排水沟、仰拱回填及底板与仰拱施工安排在同一区段、错后进行。两侧电缆槽待拱墙二次衬砌展开后,适时安排施工,由洞口向内顺序进行。5.1.3洞碴利用及弃置方案-126- 本标段隧道洞碴数量巨大,根据设计要求,同时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资源,我单位弃碴利用及弃置方案如下:1)弃碴必须在指定地点弃碴,不随意弃置污染环境。为了节约土地、减少弃碴场占地面积,弃碴场选择存碴数量大的山坳地点。隧道施工弃碴期间,在弃碴场下方预计弃碴场占地边界修建浆砌片石拦碴墙,防止弃碴流失污染环境。弃碴结束后,对弃碴场进行综合环保整治:改移原地表通过弃碴场的天然水道,顺通弃碴场顶部排水系统,防止弃碴流失污染环境;隧道完工后,对弃碴场坡面及顶面予以绿化。2)合理安排隧道洞口段路基工程各个项目的施工顺序,适当延长路基填筑施工工期,最大限度地利用弃碴进行路基填筑,以减少多余方量的弃碴占地。5.1.4施工风、水、电管线布置方案隧道施工期间,洞内开挖、支护、二次衬砌等工作面所需的高压风、高压水、动力照明电、新鲜风等全部通过高压风管、高压水管、动力照明线路由洞外输送至洞内;洞内反坡施工地段的积水通过排水管排出洞外。为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必须合理进行洞内管线布置,避免管线侵入行车辆通界限,保证管线安全及施工人员、机械安全。为此,根据安全常规,将通风管悬挂于洞顶,避免被过往车辆挂破;高压风管、高压水管、排水管布置在洞壁一侧墙脚,使用自制管道钩悬挂,悬挂高度以便于检修为限;动力、照明电缆使用电缆托架架设在洞壁另一侧拱墙交界位置,架设高度距离地面4.0m,避免过往车辆钩挂,由上而下按照高压电缆、380V动力电缆、低压照明电缆分层架设,间排距符合安全要求。-126- 隧道施工中后期,进、出口场地距离洞内工作面距离超过800米时,风压、电压损失较大,采取将距离工作面最近、完成衬砌段的避车硐临时开辟成高压风站、变压器硐室,在高压风站硐室内安设高压风包(储气罐),缓解开挖支护工作面用风压力低、风流小的状况;在变压器硐室内设变压器,高压电电缆引入,变压成380V后,供洞内最前端开挖支护及衬砌工作面使用。洞内施工风、水、电管线布置详见“隧道管线布置示意图”。5.1.5施工通风、防尘方案1)施工通风隧道施工采用压入式通风;贯通后,采用自然通风。通风原则:洞内人员最多时,保证每人4m3/min新鲜空气;开挖面放炮,保证在30min内通风完毕。施工前期通风:在洞外距离洞口15m处,安设一台轴流通风机,用导风筒将新鲜空气送至工作面,通风管的出风口距离工作面不大于15m,污浊空气从洞内向洞外排出,保证作业面始终有新鲜风流。随着隧道开挖距离的延伸、洞口设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困难时,在洞内增加射流风机,将机械压入式通风改造为机械混合式通风。隧道贯通后通风:主要采用自然通风,视情况增加射流风机,以利空气流通。施工通风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洞内排除污浊空气的主要因素,成立通风技术班组,加强通风管理,通风组负责风管的接长、检查、补漏、顺直、开停机及其它管理工作,降低管道漏风率及内摩擦阻力,保证掌子面风速符合要求。2)施工防尘采取综合防尘技术,开挖支护时向工作面喷雾洒水,减小粉尘弥漫,湿喷砼作业。5.2施工方法5.2.1洞门和明洞工程1)施工准备-126- 首先对隧道进行贯通测量(中线、水平)检查和核对,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再进行施工放样。对拟建洞口构造物的施工场地进行清理,修建施工便道、施工料场和职工驻地,架设临时电力线和修建配电室。采用TSP203地质超前预报仪对隧道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并提供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判断开挖前方的工程地质及围岩情况,拟定合理施工方案,提报工程师审批后进行掌子面的开挖。2)洞门和明洞工程的施工首先在洞口边仰坡刷坡线以外8米处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避免雨水冲刷洞门,造成危害。采用挖掘机挖除洞口山坡松散土方至设计的边坡位置,钻机钻孔,布置φ22早强药包锚杆、φ32自钻锚杆、间距20×20cmφ8的钢筋网,喷10cm厚混凝土进行山体边坡加固,砌筑7.5号浆砌片石排水沟。洞口和明洞施工采用机械开挖土方,逐级开挖逐级加固,开挖后立即进行锚喷支护。衬砌由明暗洞衔接施工接头处向洞口方向进行,采用“先地基处理后仰拱最后浇注拱墙”的步骤。仰拱开挖后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标准判别围岩地质并钻孔取土判别其深度,根据实际围岩地质与设计对比,并分别采取换填二八灰土和小导管注浆加固的措施加固地基。地基加固完毕后进行仰拱施工,浇筑前清除虚碴,排除积水,仰拱拱座凿毛并冲洗干净,保持湿润。仰拱浇筑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仰拱与边墙衔接处要捣固密实。在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清除仰拱上碎碴,冲洗干净并无积水后浇筑隧底填充。墙拱采用整体式定型钢模板和钢支架,砼运输罐车运输砼,砼输送泵灌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浇注明洞。-126- 洞口和明洞洞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防水层的施工,砼表面干燥的情况下拱背竖向铺土工布和防水板,保持平整、密封不透水。明洞处的土方回填,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背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分层对称夯填碎石土。内燃式夯实机夯实,每层的厚度不大于0.3米,中线两侧回填的高差不大于0.5米。洞门施工完毕后,人工进行端墙顶排水沟的砌筑,完成洞口处全部排水和截水沟,保持边坡和仰坡的稳定。5.2.2洞身开挖及支护1)台阶分步法开挖①超前小导管预支护→②弧形导坑开挖→③拱部进行锚喷支护→④中心核部开挖→⑤下导开挖→⑥边墙锚喷支护→⑦仰拱施工超前预支护:采用管棚钻机钻孔及推送钢管,注浆泵注浆;钢管在洞外施工场地集中加工制作,气腿式凿岩机配专用钎尾推送钢花管,注浆泵注浆,超前支护利用型钢钢架进行。弧形导坑开挖:用挖掘机沿周边轮廓线内侧30cm处开挖宽2~3m的弧形槽,人工液压铲或洛阳铲修边,保留核心土以利于掌子面稳定,弧导循环进尺0.6~1.4米。下台阶开挖:先用挖掘机开挖出宽4m的中槽后边墙,马口跳槽开挖的方法,马口宽度1.5米,两侧错开施工。上下台阶长度不超过10米。核心土开挖:采用挖掘机一次开挖完毕,汽车运输。仰拱开挖:掌子面与仰拱作业面距离不超过30米,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10米。仰拱一次开挖完毕,若地质条件良好迅速封闭;仰拱开挖后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判别,若判定是湿陷性黄土需钻孔判明深度同时通知设计、监理等采取措施;具体处置措施根据黄土分部厚度分别采取换填二八灰土和小导管注浆。-126- 拱墙锚喷支护:药包锚杆采用锚杆台车钻孔,人工安放药包、锚杆的方法;钢筋网利用锚杆外露端挂设,采取在洞外施工场地集中加工成网片,运至洞内人工挂设。钢拱架采取洞外预制,洞内人工拼装,高强螺栓连接的方法;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砼集中搅拌湿喷机喷射;洞内作业台架为自制折叠机动台架。采用侧翻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至洞外弃碴或利用。台阶分部法开挖支护循环时间如下表(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时间未列):2)台阶法开挖①上台阶开挖→②拱部进行锚喷支护→③下台阶开挖④边墙锚喷支护→⑤浇注仰拱→⑥模筑二次衬砌施工工艺除预留核心土其他同台阶分部法3)中隔壁(CRD)法紧急避车带及雷家碛3号隧道K189+800~K189+820里程下穿公路采用中隔壁法施工。①部开挖: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洞身、侧壁导坑纵向超前支护。开挖①部,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8cm厚混凝土封闭(仅对Ⅴ级围岩)。施作①-126- 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包括导坑的临时钢架),并设置锁脚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②部开挖开挖②部,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8cm厚混凝土封闭(仅对Ⅴ级围岩)。施作②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接长钢架(包括导坑的临时钢架),并设置锁脚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③部开挖开挖③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部开挖。④部开挖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部开挖。⑤部开挖开挖⑤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上。⑥部开挖开挖⑥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上。Ⅶ部仰拱逐段拆除靠近二次衬砌6~8cm仰拱范围内中隔壁底部钢架单元,灌注该段Ⅶ部仰拱。Ⅷ部隧底填充灌注该段内Ⅷ部隧底填充。并接长中隔壁临时钢架,使钢架支撑于仰拱填充顶面。Ⅸ部二次衬砌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逐段拆除多余的临时钢架。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Ⅸ部二次衬砌(拱墙一次施作)。详见“中隔壁(CRD)工法工序横断面示意图”、“中隔壁(CRD)工法工序纵断面示意图”。CRD法施工时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方式均采用-126- 人工开挖。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第③、④开挖,均滞后于①、②部一段距离,第⑤,⑥部开挖,则滞后于③、④部一段距离。开挖循环进尺不大于1m。临时钢架的拆除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进行。复合式衬砌段在施工时,需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CRD法工序作业顺序详见附图CRD工序图CRD法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见下图:CRD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图工序时间min循环时间(min)60120180240300360420480540600660720超前地质预报15测量放样30围岩量测30超前支护60开挖255初期及临时支护330说明: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为摊销时间;上导、中导、下导、左、右侧各工作面里程不同,平行作业,循环时间只计列其中一个占用时间较大的导坑施工。4)附属洞室开挖支护附属洞室开挖滞后于正洞开挖进行,在正洞开挖工作面通过10~20m后,安排与前方正洞开挖同时进行。施工前根据正洞开挖揭露的围岩级别及洞室类型确定开挖方案,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附属洞室采用与所处地段正洞相同的支护方式及参数,在附属洞室与正洞连接处需加强支护,以确保安全。5)不良地质地段及其他超浅埋地段开挖及支护-126- 隧道洞口为湿陷性黄土不良地质及下穿公路超浅埋等不良地质情况,施工中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处理。雷家碛2号隧道、3号隧道洞口、K188+800~K188+820里程下穿公路及其他超浅埋地段、紧急避车带采用Φ108mm大管棚通过,隧道洞口基底位于新黄土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隧道明洞采取换填三七灰土,换填深度至老黄土下1.0m。隧道穿越透水老黄土地段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措施处理。6)洞身开挖支护各工法的转换衔接施工本标段隧道洞身开挖支护主要有以下工法的转换衔接:中隔壁(CRD)法转换为台阶法、台阶法转换为中隔壁(CRD)法、各工法的转换衔接施工具体如下:台阶法转换为中隔壁(CRD)法时,上台阶施工改为半断面①部,施作临时仰拱及中壁,施工下台阶同侧半断面②部,安装临时仰拱及中壁,施工一定距离后施工上、下台阶另外半断面③④部,安装临时仰拱,然后施工半断面⑤⑥部,转换为中隔壁(CRD)施工。中隔壁(CRD)法转换为台阶法时,先行施工的半断面暂停施工,后施工的半断面赶上后合并为全断面台阶,转换为台阶法施工。5.2.3防排水施工1)防排水施工原则①隧道防排水对于隧道穿越非可溶岩地段采用“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②在裂隙水较发育地段,采取开挖后径向注浆或补注浆等形式,将大面积淋水或局部股流封堵,减少水土流失。2)防排水施工方法透水盲管施工方法: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环向设φ50mm软式透水管盲沟,边墙墙脚纵向设置φ100mm软式透水管盲沟,与环向盲沟连通。透水管盲沟采用5cm长的锚固钉及PE板窄条(8×20cm)锚固在喷砼面上,锚固钉距按50cm布置。在初喷混凝土时,在盲沟位置预置一根φ100钢管,在喷混凝土后,形成凹槽,便于盲沟安装。-126- 防水板施工方法: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柔性防水层,采用BAC材料,防水卷材厚度≥2.0mm。防水板施工采用无钉铺设,连接采用粘结剂粘结。施工缝、变形缝施工方法: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缝环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变形缝在地层显著变化处、明暗分界处和断面明显变化处设置,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加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施工时,止水带安装在衬砌台车的堵头模板的中央,采用特制支架固定,保证止水带位置安装准确。中央排水沟施工方法:有仰拱地段,于仰拱填充之前按底座——安预制管——碎石回填顺序施工;有底板地段,在底板施工前先施作中心水沟,再浇筑底板混凝土。检查井按所处位置,与区段中心水沟同时施工。5.2.4洞身衬砌及仰拱1)仰拱施工砼浇筑前,对仰拱底部进行清理,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浇筑。砼浇筑采用泵送,分段全幅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由搅拌站拌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到位后人工摊铺,机械振捣。底板在仰拱衬砌完成后,及时跟进施工。仰拱施工期间,为保证洞内出碴车辆的通行,在施工地段铺设仰拱栈桥,仰拱栈桥采用工字钢制作,一端支撑在枕木垛上,另一端支撑在已浇筑的砼上,下面设橡胶垫对砼面进行保护。仰拱栈桥移动利用装载机牵引,桥下预留满足施工需要的空间。2)正洞及附属洞室二次衬砌施工全隧暗洞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施作时间以满足下列要求确定:各测试项目所显示的位移率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量的80%~90%。-126-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率小于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当支护变形量大,支护能力又难以加强,变形无明显收敛趋势时,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见“衬砌台车施工段工序布置示意图”。二次衬砌钢筋绑扎在二次衬砌的前一环进行。钢筋在制作场地下料、弯制成型,用门式钢管架做绑扎工作平台,现场绑扎。为保证洞身钢筋位置准确,上下垂直,间隔均匀,在平台上按洞身截面尺寸设五道纵向钢管做托架,架起洞身主筋,并固定钢筋位置,下部与仰拱钢筋搭接焊,然后从下至上对称绑扎钢筋。为保证钢筋绑扎整齐,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绑扎前钢筋上用卷尺量出控制点并划线。钢筋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并在搭接焊周围用石棉水泥板进行遮挡,以免溅出火花烧坏防水层。砼施工采用整体液压台车衬砌。衬砌台车委托专业厂家制造,现场拼装。砼在洞外搅拌站集中拌制,砼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附着式振捣器振捣。砼施工为保证砼具有良好的密实性,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抗折、抗渗指标,开工前进行砼配合比的选配,按要求添加砼外加剂,确保最优配合比方案。砼灌注采用两侧对称灌注,保证两侧灌注高差不超过1m,防止侧压,台车移位。混凝土灌注过程防止过捣和漏捣,保证混凝土密实,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砼灌注至拱顶采用挤压式倒退泵送砼,确保拱顶砼密实。输送泵泵送砼时保持连续运转,输送管保持顺直,转弯圆缓,接头严密,泵送前润滑管道。灌注后清理现场,及时检修,保养输送泵和清洗管道,以备下循环使用。砼灌注完成后,及时按规范进行养生。5.2.5水沟电缆槽及盖板施工-126- 在模筑衬砌完成地段,根据施工组织安排,进行两侧水沟电缆槽施工。沟槽采用专用大块组合模板,混凝土由洞外搅拌站提供,混凝土灌注采用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后接长溜槽直接入模的方式,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洒水养生。沟槽盖板、中心水沟钢筋混凝土圆管、盖板在洞外预制场集中预制,运至洞内后,人工挂线砂浆找平铺设。5.2.6洞内路面工程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制混合料,混凝土搅拌车运送混合料,人工摊铺,振动梁配合插入式振动棒振实,提浆辊提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5.2.7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建地质超前预报专业小组,进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制定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预案。以常规地质综合分析法为基础,TSP203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系统做长距离宏观控制,地质雷达做近距离判断,红外线探水仪做连续地下水探测,通过水平钻孔等,形成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系统。5.2.7.1工程地质预测法工程地质预测法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地质图纸、现场地质纪录,运用工程经验和地质知识进行分析、预报地质的一种方法。此法的关键在于工程地质工程师的经验丰富和现场详细的地质纪录和物探资料。施工前预报:根据设计给出的隧道地质条件说明资料,认真分析隧道的地质断面图、平面图,掌握隧道的地质特点和水文特点。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报各段隧道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情况。施工常规地质法预报:主要完成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地质展开图,并利用TSP203预报资料、雷达检测资料、红外线探水资料、超前钻孔资料进行地质分析预报,是综合地质预报的中枢。施工阶段地质资料记录:首先对已开挖地段进行地质调查,调查的主要依据为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岩石结构面调查和涌水观测记录。-126- 开挖面地质素描内容有:岩性、地质年代、岩层产状、软弱夹层、岩脉穿插情况;断层及破碎带的形态、产状、宽度、填充物特征;主要节理裂隙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相互切割关系。围岩岩体结构类型、完整性、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岩石结构面调查内容有:围岩的岩石结构产状、物理力学属性、节理的延伸性、粗糙起伏情况、张开程度。地下水出露情况、水量大小等;地下水的分布形态、大小、位置走向等;围岩节理内含水情况。地质素描采用图表形式形象纪录。施工阶段前推法预测:根据开挖面地质素描、岩石结构面调查记录采用前推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首先按1∶100的比例作出开挖面前方一定长度的展开图,逐一将开挖面地质素描和岩石结构面的记录资料,按其产状、节理轨迹线绘制到展示图上,最后按其节理走向和轨迹延伸,结合TSP203的预报成果、地质雷达预报成果和超前钻孔的钻芯地质资料画出前方地质情况。地下水地质预测:现场技术人员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地下水作出经验性预报。当隧道由弱可溶岩进入强可溶岩的边界部位时,可能发生涌水;突水点的涌水特征:一般有渗、滴水段→线状渗水段→集中涌水段→高压喷水段;当隧洞由渗、滴水段进入线状渗水段时,应作好出现集中涌水的准备,进行超前预报的施工防治能取得较好效果;钻孔内出现浑水,前方可能有涌水;若浑水能喷射5m以上,则前方可能有大于30~50L/s的涌水存在;当超前钻孔能喷水较大时,则前方可能存在涌水;当地温测值出现比前一点低时,可能有涌水;掌子面附近出现铁锰质富集或泥质充填的裂隙,则表明前方有涌水的可能。5.2.7.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TSP203系统在围岩较好地段可测出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岩层分界面、岩层的物理性质、断层等,围岩完整性较差时,预测范围在50~100m之间。TSP203作业流程:准备工作→测量孔位、钻孔→埋设传感器→-126- 记录孔位→连线检查→暂停施工→爆破拾波→恢复施工、成果分析。钻孔:在距离工作面50米处钻深度为1.5m的孔,布置传感器;自工作面起,每隔1.5m钻孔一个钻孔深度为1.5m,最后一个孔与传感器的距离大于20m。所有钻孔的高度尽可能的在同一标高线上。钻孔位置如图“TSP203系统作业布置图”所示。钻孔完毕后,逐个测量孔的深度和倾斜度,并作好纪录。TSP203系统作业布置图埋设传感器杆:埋设传感器前,先清孔,清除孔底虚碴,放入环氧树脂药卷,插入传感器套杆,用钻带动其钻动,保证环氧树脂药卷充分搅拌。待传感器杆固定后,插入传感器,传感器方向朝向掌子面。连线检查:把传感器、检波器(电脑)、起爆器、同步器连接起来,并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此时起爆器与雷管断开。测量时间:测量时间选在施工交接班时间,要求工作面800米范围内停止机械作业和作业人员作业,作业前与现场施工员联系,以确定停工时间,此时准备好爆破药卷、电雷管等。装药爆破:由最里边炮孔开始,逐个依次装药联线,起爆器起爆,装药量根据围岩情况,一般控制在50~80g左右,围岩较差时,可加大,但不能超过100g。-126- 恢复施工:爆破一结束,马上可以恢复施工,一般停工时间在45min左右。成果分析:采用TSP203自带的软件分析系统,剔除一些明显的干扰波,软件自动分析,自动生成图表,反映前方围岩的物理特性,岩层分界线、软弱带、断层的位置等信息。在本标段施工中,TSP203系统按每50~100m段进行预测。5.2.7.3红外线探水红外线探水仪可预测掌子面前方20~30米范围内的地下水情况。操作方法:进入探测地段时,首先沿隧道一个壁,以5米点距用粉笔或油漆标好探测顺序号,一直标到终点,或者标到掘进面处。在掘进面处,首先对断面前方探测,在返回的路径上,每遇到一个顺序号,在隧道中央,分别用仪器的激光器打出红色光斑,使之落在左壁中线位置、顶部中线位置、右壁中线位置、底板中线位置,并扣动仪器扳机分别读取探测值,并作好纪录。然后转入下一序号点,直至全部探完。把探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由专用软件绘成顶板探测曲线、底板探测曲线、两壁探测曲线。根据探测曲线可以很明了的预报出前方地下水的情况。红外线探水仪从探测到得出分析结果非常快,且探测仪器轻便,方法简单。在本标段施工中每20米采用红外线探水仪探测一次,在通过富水区断层破碎带时,适当加密探测频次。5.2.7.4地质雷达当TSP203系统预报前方有断层、岩层破碎等不良地质时,其规模、形态需要具体了解,可用地质雷达实施探测。本标段在地下水发育地段,对隧道周壁采用地质雷达探测,预报隧道周围地质形态。地质雷达实施探测前,在平板车上搭设检测平台,雷达仪置于车体或平台上,由平台上的操作手将雷达天线触板与所测点接触,利用超声波在不同围岩介质中具有不同传播速率的原理,通过雷达接受仪接受反射波的时间差,据以分析所测部位的地质形态。5.2.7.5超前钻孔探测当TSP203系统预报前方有断层、破碎带、岩层层理明显时,采用地质钻机及凿岩台架进行超前探孔。-126- 用凿岩台架钻孔探测钻孔深度以30m为限,30m以内出现异常情况时,按预定方案实施,钻孔出水,安装压力表及水表,测定地下水的压力和流量。30m以内无异常情况时,改用ZYG-150钻机探测,继续钻孔,深度为100m,无异常情况,按正常程序施工,出现异常按预案实施并测定水压和水量。100m以后的探测则由下一循环钻孔探测完成。日常的钻孔探测:在每次钻孔过程中,指定在拱顶、两侧拱腰、两侧边墙脚及仰拱底部附近的1~2个辅助眼加深1~5m,依靠对钻孔速度变化的直觉,判断前方围岩的变化。5.2.8施工测量在施工测量中,严格遵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保证施测精度。5.2.8.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测量需在隧道洞口和斜井分别布点,施测时将加强和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测量前收集好各种地形资料和测设资料,并布设好洞口控制点,做好埋石、检校好仪器,施测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收集数据后及时进行处理,并提供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5.2.8.2洞内控制测量隧道内中线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精密导线测量,及时进行洞内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连续布设导线基线。隧道内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递,洞内每隔1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利用导线基线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限差和精度符合规定等级的精度。5.2.8.3施工测量的组织和管理本标段的施工测量等级和精度标准按规范要求执行。本标段全部工程测量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成立由专职测量工程师为组长的精测组和施工测量组,分别负责各自职权内的工作。-126- 执行分级测量复核制度:精测组负责本标段的控制测量、分阶段性控测和复核检查工作,负责复核和指导工区施工测量组完成施工测量任务,并负责向施工测量组现场交点、交桩、交测量资料和成果。负责控制护桩的测量,保护和保存好工程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控制点。施工测量组负责工程现场的日常施工测量、施工放样及控制桩点的埋设及防护。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做到真实完整,并由专人妥善保管。工程施工中,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测量,确保中线、水平准确无误;工程完工后,及时与相邻标段进行贯通测量,搭接闭合,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竣工资料。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无误才能交付使用,未经第二人计算复核并确认无误的资料严禁使用。测量仪器的管理:测量仪器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精密测量仪器由项目部统一管理,一般测量仪器由各作业工区自行管理,建立保管、使用、维修制度。各种测量仪器、量具按计量部门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建立测量设备台帐,准确记载检定维修情况。5.2.9监控量测本标段隧道地质及断面比较复杂,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认真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优化施工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5.2.9.1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点布置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监控量测的项目有:围岩与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以及浅埋段的地表下沉为必测项目;而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接触应力及初期支护型钢主应力量测作为选测项目。-126- 围岩与支护状态观察: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详细描述、记录、并予以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软弱围岩地段的底版隆起:将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个断面,断面间距为Ⅱ级为80~100m,Ⅲ级为30~50m,Ⅳ级为10~30m,Ⅴ级为5~10m。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周边位移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各点的绝对位移为目的,通过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验证周边位移结果。周边位移量测在Ⅳ、Ⅴ级围岩中进行,每个断面布置约10个测点,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在整个隧道中进行。浅埋段的地表下沉量测:量测断面布置与洞内一致,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间距为2~5m。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此项量测为选测项目,在Ⅴ级软弱围岩中进行,断面间距为5~10m,断面上测点可对称布置,每个标准单线断面可设约24个测点,每个标准双线断面可设约26个测点。初期支护的型钢主筋应力量测:此项量测为选测项目,在Ⅴ级围岩中进行,测点布置在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量测的断面上,以利校对,每个断面上布设约15~20个测点,采取对称布置,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量测测点布置详见“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5.2.9.2监控量测作业频率、间距及管理等级隧道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变形管理等级见下表: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位移速度(mm/d)距工作面距离(m)量测频率≥5(0~1)B1~2次/天1~5(1~2)B1次/天-126- 0.5~1(1~2)B1次/2天0.2~0.5(2~5)B1次/2天<0.2>5B1次/周注:B—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埋置深度H量测断面间距(m)H>2B20~50B<H<2B10~20H<B5~10注:地表无建筑物时取表中上限值;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变形管理等级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V0(2Vn/3)采取特殊措施注:V0—实测位移值;Vn—最大位移值5.2.9.3监控量测作业方法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流程参照以下监控量测流程图施作:监控量测施工理论与数值分析修改设计监控量测结果施工图设计判别工程结束1)围岩与支护状态观察负责人:各施工作业面领工员及工班长。观察内容:围岩变化,地下水变化,支护结构外观、地表是否变化。方法:目测并记录于交接班记录本,重大变化记录于工程日志。频率:每次爆破后及支护后。-126- 2)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浅埋段的地表下沉量测采用TCRA1102无尺监测系统(地表下沉量测亦可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可及时埋点立即观测。测点在复喷砼终凝后一小时内尽快埋设,洞外地表下沉测点提前埋设,保证及时收集初始数据。方法:TCRA1102无尺监测系统自带计算软件并可输入比较值进行评估。对“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的测点进行量测,每条线间的测试长度与初始长度之差为变化值,该变化值与初始长度之比为相对收敛值,据此计算收敛变化速度,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隧道开挖支护后,在测点位置打入锚杆,在锚杆头贴上返光片。返光片和棱镜的作用相同。用全站仪测出至各返光片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出测点之间的收敛值。3)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初期支护的型钢主筋应力量测使用应力计、钢筋计分别对围岩与支护间接触应力和初期支护的型钢主筋应力进行量测。应力计、钢筋计的安装:根据测点应力计算值,选择钢筋应力计的量程,在安装前对钢筋计进行拉、压受力状态的标定。安装时使钢筋应力计处于不受力状态。将应力计上的导线逐段捆扎在邻近钢筋上,引到初期支护结构外侧测试匣中。5.2.9.4量测数据整理、分析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量测数据与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依据回归分析、预测位移、收敛、拱顶下沉及钢筋应力的最终值。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当位移急骤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0mm时,重点加强观测,并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同时支护开裂或掉块,此时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坍方;-126- 当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予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衬砌;利用位移、应力(型钢主筋应力)反分析程序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综合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根据围岩与支护间的接触应力量测结果,可知围岩压力在横断面的分布情况及围岩压力值随开挖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理论计算方法做比较,以取得较为合理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检算初期支护的受力情况(内力及位移),判别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支护特点,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安全评估。5.2.9.5量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地质条件、量测目的、施工进程,由技术主管编制量测计划,组织专门检测队伍,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量测点埋设宜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要求不超过2米,并保证爆破24小时内及下一次爆破之前测读初读数。及时做好各项测量原始记录,向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采取措施保护好在施工中的各项量测元件、工具及仪器。与设计人员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安全。5.2.9.6监测实施及管理量测组织:由工程队组成监测小组,技术主管负责,由熟悉量测工作的技术人员3~5人组成,小组负责编制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实施及监测技术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负责保护各阶段使用的监测标志及仪器。根据工程进度及时量测、计算、绘图、分析并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监理报告量测结果。监测工作本着准确、及时的原则实施。将监测数据、时间变形曲线、对结果的评估,在24h内报送监理工程师及现场配合设计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隧道施工安全。-126- 监理工程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仪器单独读数时,施工单位、监测小组随时给予协助。量测记录、计算结果、量测曲线图、效果分析、反馈记录、监理批示等均列入竣工文件5.3隧道工程施工工艺5.3.1药剂锚杆施工工艺砂浆锚杆采用Ф22mm螺纹钢筋加工制作。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工艺流程见表《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1)钻孔采用风钻钻孔,孔眼间距、深度和布置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其方向垂直于岩层层面。(2)锚杆施工前准备工作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3)锚杆安装和检验锚固材料为早强型。锚固卷浸水前上端扎3~5个小孔(孔径1mm)。浸水后通过滤纸进入锚固卷中的水占据了锚固卷中的小空间,原微小空间的空气被挤排出,直到小孔不冒泡即浸水结束。这时水灰比约为0.34~0.35,是最理想范围,可马上取出安装使用,浸水时间约为1~1.5min,浸水过少,水泥水化不完全,影响锚固力。浸水过多、水泥浆易流动,充实不足也影响锚固力。将打好的眼孔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将浸好水的几个锚固卷装入眼内,用木棍送至眼底,将锚杆插入,其位置尽量居中,端部外露长度为5~15cm。-126- 锚杆的锚头制成Y字型,锚端头最大宽度与锚固剂直径相等,将锚杆的锚头安放在锚固卷底部,用风动搅拌机带动锚杆快速旋转,边旋转边徐徐推进,锚头在旋转与推进中强烈搅拌浸水后的锚固卷,使水泥浆获得良好的和易性,水泥浆如沿孔壁下滑,孔口用纸堵塞,施工过程要求迅速,时间不要过长。5.3.2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详见《施工工艺框图》。(1)钻孔采用凿岩台架风钻钻孔,孔径大于φ32mm。(2)注浆浆液配比:1:1水泥砂浆,水灰比0.38~0.45。注浆:用塑胶泥封堵杆体周围及孔口,工作面上的裂纹也用塑胶泥封堵塞。管端外露20cm,以便安装注浆管。注浆口最高压力控制每根注浆管注浆量在30L/min内。定量注浆,即每孔注入约0.3m3浆液,但孔口压力已达到0.5MPa时也结束注浆,结束后及时清洗泵、阀门和管路,保证机具完好,管路畅通。5.3.3钢架制安施工工艺型钢钢架是围岩破碎隧道增强初期支护强度的有效手段,它与超前管棚或超前小导管一起形成超前支护体系。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工艺流程见《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1)型钢架的加工型钢架加工时首先根据各单位长度下好料,然后在车间工装台上弯制。钢架的焊接在胎模内焊接,控制变形。按设计加工好各单元钢架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尺寸及轮廓是否合格。-126- 加工允许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cm,平面翘曲小于±2cm,接头连接要求同类之间可以互换。钢架各单位必须明确标准类型和单元号,并分单元堆放于地面干燥的防雨蓬内。结构试验时,在工作台上将钢架拼装成环。外侧焊油顶座,采用油顶按设计荷载进行加压。使用钢筋应力计及收敛仪量测钢架内力和变形情况。(2)钢架的安装钢架在初喷5cm后安设。确保钢架外缘有足够的砼保护层厚度,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架和围岩间有空隙时,应设垫块。定位筋一端与钢架点焊在一起,另一端锚入围岩中,当钢架架设处有锚杆时,应尽量利用锚杆定位。钢架间设拉杆分别沿环向每隔100cm设一根,交替设置,并与钢架焊接。钢架根部加设径向锁脚锚杆,防止下沉。(3)钢架安装标准①钢架安设前检查掌子面开挖净空,并挖除钢架底脚处虚碴,决不允许用虚碴填在超挖拱脚底部,应垫方木或型钢进行高差调整,开挖尺寸允许误差±5cm。②钢架落底接长在单边交错进行。每次单边接长钢架1~3排。在软弱地层可同时落底接长和仰拱相连并及时喷射砼。接长钢架和上部通过垫板用螺栓牢固准确连接。③认真焊接两榀之间的连接钢筋。(4)钢架的加工焊接要求①钢架的焊接严格按规范标准及要求制作。焊缝的宽度、深度要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126- ②焊接所用的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钢架联接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③焊前清除焊缝水锈、油渍等,焊后焊接处不得有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④钢架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5.3.4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工艺流程见《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1)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①超前导管规格:热轧无缝钢花管,外径50mm,壁厚3.5mm。②小导管环向间距35cm,长4.5米。③倾角:外插角10°~15°为宜。④注浆材料:水泥浆液。水泥浆液水灰比1:1(重量比)或根据现场确定。注浆压力0.5~1.0MPa。(2)超前小导管制作将外径50mm无缝热轧钢管按照设计长度切割整备后,在前部钻注浆孔,孔径8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长度不小于30cm,不钻孔作为止浆段,前端加工成锥形。(3)小导管施工要求①小导管采用钻孔打入法,即先按设计要求钻孔,然后将小导管穿过钢架,用钻机配专门锤头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126- ②安设小导管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以防止工作面坍塌。③隧道的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注浆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止浆墙。④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⑤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可结束注浆。⑥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做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5.3.5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工艺流程图见《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1)原材料的选定水泥—普通硅酸盐R42.5水泥;砂—河砂,过筛,最大粒径为2.5mm;小碎石—石灰岩,5~10mm;水—清洁的工程用水;速凝剂—满足设计要求。(2)喷射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角的岩碴、堆积物。处理好岩面,拆除障碍物,必要时,安设工作平台。用高压风冲洗受喷面。-126- 受喷面滴水部位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层可设盲沟排水,对淋水处可设截水圈排水。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工区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喷射作业前,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微纤维砼拌和料统一在洞口搅拌站进行,采用砼输送车运输。(3)喷射作业喷射作业采用湿喷机、人工进行作业。喷射作业分片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复喷。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先停料再停风。连续均匀地向喷射机供料,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射机工作风压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喷射作业完毕或中断喷射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积料清除干净。喷射手经常保持喷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喷头与受喷面垂直,保持0.6~1.0m的距离。喷射时控制好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喷射混凝土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控制洒水量,防止洒水量过大而侵蚀围岩。(4)配合比及拌合料湿喷混凝土的配合比参考值为水泥∶砂∶碎石=1∶2.5∶2.0,砂率为55%,水灰比W/C=0.45。在搅拌站一次拌好,并检查其坍落度,使之保持在5~8cm。拌合料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至湿喷机前,通过湿喷机加上速凝剂后,喷至受喷面上。-126- (5)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湿喷混凝土试件可直接用100×100×100(mm)无底试模制作,或用喷大板法制取。根据喷射混凝土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绘制图形,控制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喷混凝土的匀质性,以现场28天龄期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控制。5.3.6防水板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工艺流程见《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1)防水板的设置先用专用锚钉将土工布固定在喷射砼层上,再将防水板用热焊方法焊接在锚钉塑料垫上,防水板搭接用热焊机焊接,中间留检查孔。为保证防水板铺设质量,在铺设防水板前对喷射砼基面进行如下处理:基面要求平整,无明显的凸凹起伏。喷砼基面上的钢筋、钢丝及凸出的管件、突出物切断、铆平并用砂浆抹平。(2)防水板施工为保证防水可靠和便于施工,先将无纺布衬垫固定在喷砼基面上,然后用“热合”方法将防水板粘贴在固定垫上,使防水板无机械损伤。其施工程序如下:基面清理,要求符合上述标准。-126- 无纺布衬垫铺设:首先在喷射砼的隧道顶部正确标出隧道纵向的中心线,再使裁剪好的无纺布衬垫中心线与喷射砼上的中心线标志重合,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用射钉固定防水板垫片,将无纺布固定在喷砼面上。防水板铺设:先在隧道拱顶部的无纺布上正确标出隧道纵向中心线,再使防水板的横向中心线与这一标志相重合,与无纺布衬垫一样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边铺边与垫片热溶焊接。铺设时,防水板与喷射砼凸凹不平处密贴,并留出搭接余量。防水板与垫层用热焊器对准垫片所在位置进行热合。(3)粘结质量检查防水板搭接用粘结剂连接,中间留出空腔以便充气检查。检查方法:用5号注射针与压力表相接,用打气筒充气,检查孔会鼓起来。当压力表达0.1至0.5MPa时,停止充气。如保持该压力时间少于1分钟,说明有未焊好之处。用肥皂水涂在焊缝上,将产生气泡地方重新用热风焊枪和电烙铁等补焊,直到不漏为止。焊接100延米焊缝抽检1个焊缝,每天每台热合机焊接后取一个试样。(4)防水板的保护防水板做好后,及时灌注衬砌砼进行保护;焊接钢筋时在防水层周围用石棉水泥板进行遮挡以免烧坏防水板;在灌注衬砌砼时要特别注意振捣棒不得接触到防水层;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防水层保护意识的教育。(5)防水层的质量检查用手托起防水板,看其是否与喷混凝土密贴;看防水板是否有划破、扯破、扎破等破损现象;看焊接缝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焊、假焊等现象。5.3.7止水带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工艺流程见《施工工艺框图》。-126- 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1)变形缝防水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缝间设沥青木丝板,并用砂浆封口。同时在变形缝处沿隧道环向设置封闭的背贴式止水带。变形缝处理施工方法及步骤:①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止水带的准确位置及尺寸规格。②采取粘贴或焊接将变形缝外侧背贴式止水带固定于防水板上。③中置式橡胶止水带在现场粘贴遇水膨胀腻子条。④用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先安装一端,浇筑混凝土,同时另一端应用厢型木板保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模板和另一端止水带的厢型保护。⑤在止水带中央圆孔的上下方混凝土基面上涂刷粘结剂并固定填缝用的沥青木丝板。⑥另一端的止水带端头固定在钢筋上,支模浇筑混凝土。(2)施工缝防水采用缓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防水,并在止水条两翼固定注浆管进行后续填充注浆,保证止水带与模筑混凝土之间的密贴。施工缝防水施工:①纵向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继续灌注混凝土前保证已灌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2MPa。并将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浮浆、松动砂石清除干净,将表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无积水。②环向施工缝处理:与纵向施工缝处理方法一致,灌注前保证已灌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5.3.8衬砌施工1)施工工艺框图-126- 施工工艺流程见《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混凝土衬砌作为隧道的永久支护,对其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衬砌砼表面作为隧道施工后唯一外露部分,其表面的质量情况,直接体现隧道的美观程度,因此对衬砌砼表面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本标段隧道衬砌,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衬砌台车,砼输送泵灌注。见“整体式全断面衬砌台车示意图”、“衬砌作业机械化配套示意图”。衬砌作业的基本要求是除满足设计的厚度和强度并确保拱部密实,对抗腐蚀和抗渗要求较高的衬砌,按设计或规范要求使用相应的附加剂。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施工前,对施工机具检查,保证工作时状况良好。清底工作到三无即无积水、无杂物、无虚碴。衬砌台车定位后检查衬砌厚度和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序工作。脱模剂的涂模必须做到均匀、到位。挡头模及衬砌台车加固必须牢靠,并垂直、平整。砼配料严格按先投碎石,再投水泥,最后加砂的顺序进行,并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砼自进入搅拌输送车至卸料时间不超过砼初凝时间,砼输送过程中要保证不发生离析现象,若发生离析现象时,灌注前须进行二次搅拌。砼灌注时分层且两侧对称灌注,每层灌注高度不大于30cm,两侧差不大于50cm,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砼做到内实外美。为确保隧道衬砌结构不因地下水的作用,出现渗水现象,混凝土衬砌施工时严格控制并作好,衬砌端头凿毛处理,防止施工缝渗漏。-126- 严格控制水泥和附加剂的用量,粗细骨料的级配符合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当对防渗有特殊要求时,由于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较大,必须通过实验确定水灰比,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此水灰比拌和混凝土,不随意调整。另外,对整个施工工艺过程,特别是混凝土的拌和和振捣等进行认真的实时监控,保证各工艺过程能作到标准。调查隧道地表流水情况,截断流向隧道的地表水,导流到附近河流中,洞口地表破碎地段采用预注浆加固措施。衬砌混凝土碎石采取连续级配,混凝土供应采取自动计量配料机、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车、混凝土泵,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拌和性能稳定,可以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密实。衬砌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严格根据规范按一定间距、深度、时间进行,禁止任意振捣,造成漏捣,禁止超过时间振捣,出现离析、泛砂现象。封顶使用混凝土泵进行封顶作业,可以有效的保证封顶混凝土厚度。对超挖、洞穴处理段衬砌时采取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同步回填,不采用片石回填。衬砌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宜为7—14天。5.3.9管棚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见“管棚施工工艺框图”工艺说明管棚制作:棚管采用φ108mm热轧无缝钢管分节制成,丝扣联接。钢管周身梅花型钻出浆孔,前端作成锥体以便安装。管长按设计要求制作,管尾焊接法兰盘与注浆管尾端联接。砼导向墙(架)施工:按设计要求支立型钢钢架,施作砼导向墙或导向架,预埋或设置导向管。-126- 钻孔:钻孔选用比管棚直径大20~30mm的合金钻头,在钢管一端管口焊接。钻机采用地质钻机,隔孔施钻。开孔时,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适当加压,在土质层中钻孔采用低压钻进。钻进采用一次成孔法,用异型接头把钻杆与钢管连接起来,钢管前端安装合金钻头,钢管随进度连续接长,直到设计位置。钻孔采用特制精密水平陀螺仪检测偏斜,随测随调整。钢筋笼制安:钻孔完成后,将提前加工好的钢筋笼安装至管棚内。钢筋笼可分段加工,安装时采用焊接连接。注浆:钢管周围及孔口采用塑胶泥封堵,预留排气孔;成孔安管后注浆前先进行压水试验;在施工中,根据设计参数和围岩情况试验调整,以达到预期效果;注浆顺序:采取与钻孔流水作业,成孔一根注浆一根。注浆质量检验:在检查孔内进行波速测试,与原围岩波速进行比较,确定注浆效果。5.4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5.4.1隧道施工组织措施针对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特点,在工程施工前,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由项目技术人员组成的施工技术攻关小组,小组攻关课题:隧道超前地质探测预报、隧道软弱地质处理、隧道防水、隧道开挖、隧道衬砌、隧道通风、隧道运输、隧道快速施工等课题。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照各课题要求,在本标段施工中,不断总结和创新,以确保标段工程优质、高效、快速的完成。5.4.1.1准备阶段组织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做好隧道技术准备及补充地质勘察以及图纸审核、交桩复测工作;做好人员配备队伍进场工作;做好材料试验、设备进场检验等工作;做好施工场地规划、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5.4.1.2施工阶段组织措施施工过程中,按照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程序有针对性地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纠正、验证、控制。5.4.1.3竣工阶段组织措施工程完工后,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竣工验收小组。对已完工程进行综合自验,对存在的缺陷及时修补,整修施工完毕后,工程竣工交验前进行最终检验确保满足设计要求,满足招标文件及技术规范要求。尽快整理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做好工程自检验收资料和归档资料,并整理好竣工文件,方便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126- 对已完工程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除了严格履行交工验收有关规定外,还要制定相应的产品保护制度,向使用单位或下一道工序交待产品保护严格事宜。书面形式向业主、监理提交竣工验收申请。配合业主、监理等单位的竣工验收工作。建立回访制度。摆正与用户的关系,虚心听取用户意见,检查工程质量,满足用户对工程质量的要求。5.4.2隧道施工技术措施5.4.2.1开挖、支护技术保证措施严格控制断面开挖,少超挖,不欠挖。根据围岩地质、地形情况选择合理的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材料质量的检验工作连续进行,以保证产品满足规范要求。非规定的和非标准的材料不使用。对已喷射的混凝土,按规定取样试验,确保喷射砼试件合格。已喷射混凝土表面无开裂、渗水、钢筋锚杆外露和混凝土侵入隧道净空现象。钢架支护根据中线、水平、坑道断面和预留沉落量,架设在隧道中线方向的垂直面上。支护的间距,按设计要求架设。支护间用纵撑连接牢固,构成整体。5.4.2.2衬砌技术保证措施洞身衬砌工程的模板、支架及台车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撑部分有足够的支撑面积。混凝土浇注分层、对称同时进行,振捣密实、无空洞、无蜂窝麻面。5.4.2.3防排水技术保证措施按设计图纸设置防水层,防水层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施作时间安排在衬砌浇筑前。防水层之间的接缝采用自粘结,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在安装止水带及混凝土振捣作业过程中,加强对止水带的保护,不被钢筋、石子和钉子刺破或捣固器振捣而发生偏移。-126- 加强混凝土振捣,排出止水带底部气泡和孔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结合。按规定安设透水软管,保证隧道衬砌后无漏水现象。5.4.2.4高效的装碴运输系统在出碴、运输过程中,我们采用隧道挖装机扒碴、大型自卸汽车出碴,确保出碴工序安全、快速、高效。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种出、运碴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保证各出碴施工及运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洞内外道路的养护和修整,并做好排水工作。确保运输线路运营良好。组织好出碴的车辆运行,提高隧道挖装机操作人员和汽车司机的操作水平。5.4.2.5良好的通风系统根据隧道不同施工阶段及隧道长度进行施工通风设计,拟采用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自然通风。风机的选择主要由所需风量和按所选风管参数计算的风压确定。轴流风机采用多段变速风机和低噪节能隧道专用风机,风管采用新型拉链式软风管,直径为φ1500mm,平均百米漏风率不大于0.02。辅助通风设备为射流风机,用于驱散有害气体的局部积聚。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有利于通风的标准化作业;风管安装要平、直、顺,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5.4.2.6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为初期支护参数选定和二次衬砌施作提供可靠依据。采用多功能隧道断面仪,衬砌台车,液压铲、机动作业台架、仰拱栈桥等设备、设施,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干扰。成立开挖支护、防水施工、出碴运输、衬砌施工等QC小组,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缩短单一工序时间,加快施工进度。5.4.2.7大断面隧道软岩地段控制变形技术措施-126- 成立监控量测小组,采用精密量测仪器,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对施工全过程实施围岩及支护状态、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在软弱围岩地段加强量测管理,增加量测频率,并实施围岩支护间接触应力,初期支护格栅主筋应力量测,及时进行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为优化支护参数和适时进行二衬施工,减少和控制软弱围岩变形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5.4.2.8其他技术措施优化配置开挖支护、装运、喷锚、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施工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套模式、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在机械设备使用空隙,加强检修和保养,时刻保证其完好状态。优化工序组合,实行平行作业。本标段隧道施工将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行多工序平行作业,各道工序均衡施工,达到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总体进度平稳推进的目的。建立循环、循环进度“卡死”制度。制定适合本工程的奖罚机制,设节时奖和达标奖,要求每个作业班组在合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工序,在达标基础上,用时更少者,给予奖励。建立洞内外有效的通信系统。洞内外通讯联络采用有线通信与无线通讯相结合,实施内外监控,使每个生产环节在通讯网中自动衔接,使生产指挥中心能及时与各作业生活点、部门沟通,生产指挥中心随时了解到各层面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指挥施工。做好洞内疏排水,尤其是软岩地段,防止积水浸泡拱、墙脚,造成支护失稳。采用仰拱栈桥,切实解决好出碴运输的仰拱(铺底)施工干扰问题。加强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预测预报,在宏观上把握总体工程地质情况,编制安全可行的开挖支护方案。在施工中随掘进进行开挖面地质素描,进行短距离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进行超前钻探,以准确掌握地质和地下水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坍塌、防涌水措施提供依据。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应变能力,做到地质变,施工方法、措施变,该加强的支护要加强,避免丧失稳定围岩的最佳时机。-126- 及时喷锚支护,在爆破后及时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使围岩尽早转为三向应力状态,抑制围岩过大的松弛变形。加强监测反馈,进行围岩和支护观察、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反馈指导下部的开挖及支护。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信息灵、决策准。长大隧道的信息反馈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及时和准确程度。洞内外的通讯联络采用无线通讯,实施内外监控。5.4.3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措施本标段隧道围岩地质为湿陷性黄土地质,围岩强度低,浅埋偏压,陷穴、落水洞分布,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科学的施工管理是快速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内容,不良地质段严格按照喷锚构筑法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结合以往隧道工程组织快速施工的实践经验,拟在本标段工程的隧道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施工前调查隧道地表状况,发现陷穴、落水洞等,立即采取相应的办法探明深度、走向直径,根据不同状况分别采取回填土封闭,注浆加固的措施。安排专人检查洞口仰坡、隧道地表裂缝发展情况,尤其在雨季施工,发现后立即采取灌浆回填的措施。洞顶通车地段施工时要在路面上铺设2cm厚的钢板,并邀请地方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制;洞顶设变形观测点,严密检测变形情况。低强度或松散地层结构松散,稳定性较差,若有地下水时则更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中施工,主要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其常用的施工手段有: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方法。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配合格栅刚架施工;超前管棚配合帷幕注浆施工;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施工;网喷砼或钢纤维喷射砼施工。软岩地段施工,加强施工排水及施工用水管理,严防积水浸泡地基;施工中加强地质预报工作,综合分析判定地质变化,确保施工安全。5.4.4确保隧道工程不渗、不漏、不裂的技术措施-126- 砼渗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砼内部密实性不好和砼内部孔隙连通所致,可以通过改变砼配合比成份和加强施工控制(主要是加强振捣)两方面入手。砼结构开裂的原因主要由于砼所固有的干缩性和砼温差收缩效应所致。可以从水泥品种、砼掺加剂、砼施工控制入手,结构施工中施工缝防水及防水层是防渗漏的重点,具体措施如下:5.4.4.1组织保证措施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防水工程领导小组,防水组成员由质检工程师、技术人员及作业班组技术骨干组成,施工作业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施工中,质检工程师与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与指导每道工序作业,使每个作业班组的技术骨干都能正确带领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凡检查验收不合格者,立即纠正。每道防水工作完成后,先由主管技术人员及质检工程师检查,再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后,才准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结构防渗漏关键部位施工时,防水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要跟班现场指导检查。5.4.4.2技术保证措施施工前,主管工程师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制定出每道工序施工工艺细则及作业指导书,并指派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检查。严把各种原材料制品及配件进料关,特别要对砼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现场试验、检验工作。衬砌砼模板支架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砼灌注过程不发生变形,砼捣固密实,做到内实外光,无有蜂窝麻面现象发生。重点抓好施工缝、变形缝的处理及防水层的铺设工作。施工缝(新旧砼接茬面要凿毛,并清洗干净),按设计要求安放止水条。变形缝处设置中置式橡胶止水带止水,止水带要用钢筋夹固定牢靠,一半埋入先施工段砼内,另一半埋入新浇注砼内,止水带周围砼捣固特别精心,既要保证砼捣固密实,又要保证止水带不走位变形。此外,还预留疏水通道。-126- 按技术交底做好防水层铺设的固定、两防水层之间的接缝、两防水层搭接工作,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防水层的安全保护。在二次衬砌前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第6章 工期目标及保证工期的措施6.2.1工期目标-126- 本合同段工程拟于2008年12月10日开工,全部工程于2010年3月10日竣工。6.2.2工期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和各施工队成立以项目经理和施工队队长为组长的工期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和指标,各项保证措施到位,落实奖惩和激励措施,形成工期保证体系,确保总工期和分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6.3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6.3.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6.3.1.1组建高效的生产指挥系统抽调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善于管理的骨干人员组建高效的生产指挥系统,按照目标分解和责任分工,进行专业化施工和生产指挥。在项目经理部、工程队和施工班组之间,建立简明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施工中做到目标明确、责权清楚、上通下达、步调一致,保证指挥畅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落实。6.3.1.2加强劳动力组织针对本工程数量大的特点,联合体各单位将根据承担工程数量组织充足的劳动力,并制定节假日、春节等特殊季节劳动力保证计划,制定特殊季节劳动力使用奖励机制,保证工程施工的劳动力供应。6.3.2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6.3.2.1强化生产计划制度施工过程中,坚持实行目标计划管理,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进度计划考核到月和旬,工程队考核到周和日。各级调度部门加强协调和进度反馈;对于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施工作业动态平衡,进而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6.3.2.2坚持每日的碰头会和交接班制度-126- 精心组织施工,强化现场人员、工序、工艺管理,认真编制施工生产计划和施工方案,优化作业程序,提高效率,坚持每日的碰头会和交接班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动态设置工序生产要素,搞好工序衔接,合理压缩单一工序的循环作业时间,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6.3.2.3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工作体系,严格遵守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把安全质量关,杜绝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不停工、不返工、不窝工,以严格的安全质量促进施工进度。6.3.2.4推行激励机制在施工生产中推行激励机制,实行全面的定额计件工资制度,管理层实行绩效挂钩工资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创优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建设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奖惩措施,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个方面进行激励,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为施工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6.3.2.5硬件、设备配置措施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派遣标书中承诺的的项目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按计划调遣施工队伍。专业、工种的配合和技工、普工的比例满足合理的劳动组织,符合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制定出该工程的劳动力需要量计划。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同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和岗前培训,并安排好职工的生活。加强计算机和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分别按照计划组织选择设备的配置和组合。保证为本工程及时提供精良充足网络条件和机械设备。健全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制度,提高机械设备、车辆的完好率、使用率,使机械状况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6.3.2.6后勤保障和材料供应措施加强后勤工作管理,搞好饮食和职工的娱乐文体生活;成立工地卫生所,满足职工日常生活的需要。由项目经理部物资部门根据招标文件采购供应办法,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安排,及时办理材料的采购定货、发货运输、仓储、保管和材料的现场发放等工作,并做好材料检验和试验,把好材料数量、质量关。材料按工程进度的需要备足备齐。-126- 6.3.2.7发生意外情况时保证工期的措施在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特别是制定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时,充分考虑影响施工的各种因素,工期安排中留有余地。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增加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机械,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6.3.3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6.3.3.1科学计划中标后,立即组织精干人员进场进行全面的施工现场调查,在获取现场详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密切结合本工程设计、现场环境、气候、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比选,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工序的衔接关系,均衡有序地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节点工期和总工期目标的实现。6.3.3.2做好施工准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临时工程设施,做好水、电、路、通讯和场地内“四通一平”工作,组织前期人员、机械设备迅速进场。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的移交工作,及时进行现场复核和确认。6.3.3.3实行目标管理施工过程中,坚持实行目标计划管理,经理部的施工进度计划考核到月和旬,施工作业单位考核到周和日。各级调度部门加强协调和进度反馈;对于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施工作业动态平衡,进而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6.3.3.4重视技术创新项目经理部所属的工程技术部,加强与各方面的专家联系,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在关键技术、工艺等方面的指导咨询作用。在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艺不断进行研究、深化和优化。组织并鼓励广大干部、技术人员、职工研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质量和效率。对每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首先研究和制定方案,报建设单位、监理审批后,再进行工艺试验,成功后再全面应用和推广,并不断总结经验,指导施工。-126- 6.3.3.5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制计划。在施工进度的控制中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根据收集的实际进度信息,比较和分析进度计划,利用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工期与成本优化和资源优化的理论调整计划。6.3.4保证工期的经济措施成立资金专门帐户,保证资金不外流,接受甲方对资金帐户进行检查。加强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在甲方资金暂时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集团公司的资金中心调剂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和关键控制工程的资金使用。-126- 第7章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7.1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确保质量优良,力争部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主体工程零缺陷,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完工的路基工程、桥涵浆砌片石及混凝土圬工、隧道工程等的工程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并满足招标文件的相关质量要求。7.2创优规划7.2.1指导思想以“精心组织、优质高效、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确保安全、按期完工”为指导思想,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确保实现“开工必优、全面创优”的质量管理目标。7.2.2创优规划管理目标为确保本标段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力争部优,并满足评选条件,实现以下目标值。7.2.2.1质量目标值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及按1.1倍设计速度开通的质量要求。本标段所有工程的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7.2.2.1.1路基工程路基标高、宽度、线形符合设计要求,边坡平顺稳定。填料、压实度及工后沉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砌体坚实美观,混凝土内实外光,沉降缝、泄水孔符合设计要求。7.2.2.1.2涵洞工程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砌体大面平整,石料表面纹理均匀,勾缝整齐,无裂缝;涵洞进出口与沟槽连接顺直,流水通畅。7.2.2.1.3隧道工程-126- 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及早封闭成环,喷射砼表面平顺、后背密实。隧道衬砌内实外光,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不裂。洞内外排水通畅。洞门稳定,排水通畅,砌体表面平整、勾缝整齐。7.2.2.2工期目标值本标段工程2008年12月20日开工,20010年3月20日交工。7.2.2.3安全目标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7.2.2.4文明施工目标值组织健全、目标明确、措施齐全、执行有力;施工场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材料堆码整齐、各类标志齐全;施工人员遵纪守法、文明用语、尊重民风、民俗,创安全文明标准工地。7.2.2.5成本目标值推行工序作业承包模式、降低工程成本。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编制内部施工预算,工天、物资、机械台班消耗以及管理支出控制在目标值以内。7.2.2.6环保和水保目标值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环保水保设施严格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完工、不留后患。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处理、排放,确保因施工生产活动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不超过发包人要求规定数值,满足国家及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规定的数值。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沿线水域不受污染和破坏,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7.2.2.7内业资料目标值-126- 所有内业资料可靠、及时、齐全。检测记录、施工日志、交接班记录、验标资料填写及时、齐全、可靠,数据记述清楚;设计图纸、变更设计、隐蔽工程签证齐全;经济技术资料、各类台账、报表收集及时,按时上报。7.2.3创优规划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工程队长、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等参加的创优领导组。创优领导组负责本标段工程创优工作的组织领导,传达上级及甲方、监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检查、监督创优措施实施情况,协调创优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质量工作检查评比活动。工程队成立相应的创优活动小组,具体负责创优规划措施的落实,确定重点项目,制定创优活动计划及创优实施细则,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7.2.4创优规划实施对策把本标段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目标责任制为核心,调集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先进可靠的施工机械及试验检测设备,制定实现创优目标的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强化质量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多样的质量教育工作,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和“下道工序是用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质量意识,增强职工实现创优目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创优目标层层分解,人人有责。各级领导按相应职责、权限签订创优责任状,层层落实质量责任。把创优目标同参建职工的利益挂钩。每月定期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安检、计财、机物等部门参加的考核组,进行质量工作考核评比,奖优罚劣,使创优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QC小组,认真开展质量控制活动。按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不断提高工序质量的控制能力,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实现创优目标。7.3质量保证体系7.3.1质量管理机构-126- 在本标段建立专职质检体系,项目经理部设质量监察部,工程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工班设兼职质检员,形成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责任明确的质量控制及检查体系。项目经理部工程试验室及专职试验人员,指导基层试验人员工作。通过检测试验手段,协助配合工地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全面的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本标段安全、质量、工期及环保目标的实现。7.3.2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岗位职责详见“二、质量管理体系”。7.3.3保证体系的内容建立适合本项目管理特点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质检工程师、工程队长、技术主管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组。积极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争创交通部优质工程。按照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体系—要求”标准,实施本标段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详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成立工程质量自检自控组织机构。强化以各级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自检、自控体系,配齐、配强质量管理人员,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系。立足自检自控,责任落实到人。按照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要求,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做好工程质量控制,详见“工程质量自检自控组织机构框图”、“质量工作流程框图”。以控制和保证施工产品为目标,从施工准备、施工生产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全体人员的参与下,建立一套严密、协调、高效的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从而使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7.3.3.1思想保证体系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126- 的观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重实效,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外部“用户”是业主,内部“用户”是后一道工序。为“用户”服务,就要面向、了解、研究“用户”,全心全意使“用户”满意,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7.3.3.2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管理及保证组织,分工负责,做到以预防为主,预防和检查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和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立和健全各级质量管理(QC)小组。由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或施工班组生产人员分别组成各种QC小组,以施工质量为目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攻关活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主要是技术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细则、创优规划、QC小组活动条例。以技术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为核心,重在落实。确定各职能部门主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中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接受质监站的监督、甲方监察及监理工程师的随时抽查和重点检查,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检查条件。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配备完善的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全面使用计算机进行进度、质量、试验检测、计量与支付等工程管理工作,形成一个高效、灵敏的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确定各种质量信息传递的程序,及时掌握外部和内部的质量动态,以便有关人员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7.3.3.3工作保证体系工作保证体系主要内容是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做到: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隐蔽工程有验收;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材料替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7.3.4质量管理制度-126- 为确保实现质量目标,加强工程质量工作的管理,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使各项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对关键工序的技术攻关与技术指导,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定和完善以下制度:测量及技术资料复核制度:包括施工图现场核查和会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开工报告报批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资料管理制度。工艺流程设计及试验制度: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制度;施工工艺示范段试验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即所有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质量检测制度:包括工序自检、互检及交接检制度;工序交接制度;施工过程试验检测制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构配件验收制度。质量定期检查及质量例会制度:检测设备定期检验和标定制度;工程质量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机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评比制度。质量评定制度:工程质量观摩制度;质量奖惩及追究制度;质量报告制度;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7.4保证工程质量、创优的主要措施严格遵守业主制定的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在施工队伍选调、机具购置、机构设置、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紧紧围绕创优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全面组织优质生产。7.4.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措施强化以各级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调集精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网络计划,按网络节点工期要求,分阶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126- 项目经理部设工程试验室,负责全标段的工程试验工作;工程队设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试验室领导下对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严格检验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资料齐全、试验数据准确;采取有效的试验检测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严把计量关,对所有使用的计量设备按规定周期进行检验标定,合格后投入使用。项目经理部设精测组,负责本标段的控制测量布网与施工阶段复测工作。做好管段的中线、水平的贯通测量和相邻标段进行交叉搭接复核工作。做好人员配备队伍进场工作;做好材料试验、设备进场检验等工作;做好施工场地规划、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本工程实行二级工程机械管理模式:机械物资部和工程队机械技术室。全面负责施工机械的管、用、养、修、算工作。7.4.2施工图现场核查和会审质量保证措施健全设计文件现场核查会审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正式施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力量对设计文件、图纸及施工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和核对,及时书面提出需要澄清的问题。在项目内逐级进行各管理层次的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工程难点及操作要点,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7.4.3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措施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改进质量管理的措施,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对一般职工进行质量管理的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对象,按工序、按岗位、分工种讲解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方法和意义,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会管质量的新风气。7.4.4工程材料质量保证措施严格遵守发包人制定的《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选定质量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构配件经质检人员查验有关产品合格证或试验报告资料,按规定进行实物抽样检查或再鉴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随时接受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在制造、加工或施工现场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严格执行填报“材料验收单”、“材料标牌”、“发料单”、“材料追溯记录表”-126- 的制度,对材料入库、出库、进入工程实体等诸环节进行标识,以实现其可追溯性,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实体。作好材料的存放、堆码,按规定保管、存放材料。7.4.5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完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试验制度。开工前,调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集中进行施工工艺设计,重点工艺设计,将约请专家会审。施工工艺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保证工艺的先进型和科学性;报监理审批后,严格按施工工艺图施工。防止施工无序化,便于事前发现问题,减少事后返工。实施工序质量控制,进行工序质量控制设计。采用《工序质量控制图》,对工序的每个工作步骤和工艺的每道流程,提出相应的质量工作的作业内容、要求、标准、检验方法和质量负责人,工作与人一一对应,工序作业遵照执行。各项示范性的工艺试验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主持进行,各层施工负责人组织安排。按批准的试验方案,一丝不苟地严谨实施。在施工中不断改进完善施工工艺。7.4.6严格质量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和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按重大质量事故和一般质量事故的分类,及时启动报告程序。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在24小时内报告甲方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一般质量事故三天内报告甲方质量主管部门。并填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向上级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后,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对现场拍照或录像,做出书面记录。重大质量事故处理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并会同甲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一般质量事故处理由主管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根据相关规定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以儆效尤。7.4.7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4.7.1地基处理-126- 地基处理时,严格按照设计的数量、范围和深度施工,加强工艺质量控制,及时检测,认真纪录,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7.4.7.1.1重锤夯实和强夯严格按照设计的遍数、点数、点位和试夯确定的工艺进行夯实,控制点位允许偏差在±D/10之内。加强情报化施工方法,夯击工序告一段落后,及时调查前一段施工情况及其加固效果,将调查结果运用到下一遍夯击作业中。设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工作,对土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以指导夯击作业。7.4.7.1.2冲击碾压选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碾压设备。专人记录冲击碾压的遍数,确保碾压范围,不漏压,不少压。强化控制关键点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压或修正碾压参数。7.4.7.3路堤填筑7.4.7.3.1下路床及路堤填筑做好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使其性能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必须遵循先试验后铺开施工的程序,开工前做好试验施工方案,送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进行试验性施工,通过试验确定施工技术参数、工艺和方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展开施工或批量生产。采取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控制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重点控制好机械碾压和检验签证的工序,严格按照压实度指标检验压实质量。控制黄土填料的强夯工序,严格按设计的夯击能、遍数作业,专人记录,加强检测、分析,及时改进工艺,保证夯击效果。7.4.7.3.2上路床填筑水泥改良土分幅分层摊铺。分层厚度大于10cm,小于20cm,加强机械配置,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按照“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重点灰剂量及填料性能。严格压实度指标检验压实质量。-126- 7.4.7.3.3改良土填筑正式拌和之前,及时对所有设备进行调试,确定出配料机料仓的输送带转速,使混和料的含水量、颗粒级配达到要求,同时控制水泥用量符合设计配比要求。混合料组成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调试。为了控制好松铺厚度,在摊铺前先在下承层上用石灰打出方格网。通过松铺厚度、汽车每车所载方量,计算出每格内应卸车数,指定专人指挥卸车。精平时测量人员在现场跟踪测量,指派专人指挥平地机司机精确整平。在雨天和寒冷的冬季停止改良土施工,并在冰冻前留足养护期。7.4.7.4土质路堑开挖黄土路堑开挖前做好天沟,深长路堑进行分级排水,确保流水通畅。加强控制基床改良土的压实工序,保证检测的频率。7.4.7.5过渡段过渡段基底处理时,事先作好地面排水,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施工无不利影响,与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换填层与相邻的路堤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配足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同步充分压实大型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其填料虚铺厚度不超过20cm。7.4.7.6沉降位移观测组织沉降观测组,定人定责定设备,严格按照观测程序操作,确保观测精度和频次符合要求,做到观测资料齐全、详实、规范,并及时整理,进行汇总分析。7.4.8.6涵洞工程做好挖基前地表的截排水工作后再开挖基坑,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按设计、监理单位批准的变更设计方案进行加固处理。认真测量放线,确保基础、边墙、拱圈、进出口铺砌等结构物空间位置尺寸准确。当涵顶上方填土高度小于0.8m时,禁止施工机械直接在涵洞上通过。涵洞的基础、涵身、拱圈-126- 的沉降缝作到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沉降缝端面垂直、整齐,杜绝交错。填塞物紧密填实,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下沉,而造成结构物开裂破坏的现象发生。浆砌片石、块石采用挤浆法砌筑,竖缝错开,避免竖向通缝和大三角缝。砌筑砂浆饱满,砌缝宽度符合规定要求,杜绝假缝、空缝。浆砌拱圈料石采用抹浆法砌筑,砌缝错开,避免纵向通缝。7.4.9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搅拌工序、运输工序、浇筑工序、振捣工序、养护工序。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定期或随时(雨天)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二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并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搅拌耐久混凝土时,先向搅拌机中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外加剂,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均匀为止。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严格执行,不无故更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延长和缩短搅拌时间。运输设备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其运输能力与搅拌设备的搅拌能力配合适宜。确保运输设备不漏浆和不吸水。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泵送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加强组织和调度工作,确保连续均匀供料。浇筑前,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保护层垫块的尺寸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工字形或锥形)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使用砂浆垫块。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一般不超过25℃。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或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振捣按规定的工艺设计路线和方式进行,防止随意加密振点和漏振及任意延长同一振点的振捣时间。-126- 7.4.10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4.10.1施工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准备及补充地质勘察以及图纸审核、根据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和交接;做好人员配备、队伍进场工作;做好材料试验、设备进场检验等工作;做好施工场地规划、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施工前期,通过标准示范段的施工,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人员机具配备;工艺设计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加强工艺中的质量检测手段,确保质量关。施工黄土隧道,坚持早修洞门,紧缩工序,缩短开挖,及时喷锚,紧跟衬砌,加强注浆,排水畅通。选择合格分供方,使用有资质有信誉的厂家的材料;材料进场时,做好材料检验试验工作,确保工程使用合格材料;施工过程中,作好材料的存放、堆码,按规定保管、存放材料。7.4.10.2控制测量开工前,完成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洞外控制测量,在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五个平面控制点和二个水准点。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平仪等高精度仪器进行洞内测量。洞内布设双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采用全站仪偏角法和坐标法测量。洞内根据视线情况,每200~500m设两个水准点,并且定期复核。300m左右布设导线点,进行导线闭合复测,采用平差软件平差。施工测量工作坚持“测量双检”和“换手测量”,各项计算均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中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并找出原因。确保测量误差在测量规范的规定之内。7.4.10.3超前地质预报根据设计资料、地质资料条件,编制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在地质条件变化或存在断层、岩爆、涌水地段,采用多种地质预报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提前研究施工对策措施,做好施工前的必要准备。7.4.10.4洞身开挖隧道开挖前根据工程地质、地形条件,选择合理的-126- 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严格控制隧道开挖断面,开挖作业采用人工风镐、液压铲配合挖掘机开挖,做到不欠挖,超挖一般平均10cm以内,其具体措施是:①挖掘机开挖周边预留10cm,人工修边。②提高施工放样,划轮廓线的精度,减少超挖值。7.4.10.5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位置、数量、类型施作锚杆,锚杆药剂饱满,锚固力不低于设计或规范要求。锚杆间距和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尾端安装垫板,垫板与岩面密贴。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隙3c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钢架弯制采用机械冷弯,严格按设计结构尺寸施作。钢架安装前复核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安装时,底脚虚碴清理干净,防止钢架安装后下沉侵入衬砌断面。钢架间的连接钢筋、锁脚锚杆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钢架外缘每隔2m用混凝土预制块与围岩顶紧,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用喷混凝土喷填密实,保护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喷锚支护紧跟开挖工作面。喷射前,先用高压风管将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清理干净,保证良好接触;做好喷射机械调试,选择最佳喷射距离及风压,以达到最佳喷射质量。然后喷射混凝土,尽快封闭岩面,有效地控制围岩松动变形。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小凹坑要喷平,以利防水层铺设;地质不良地段,开挖后根据情况适当加密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满足规定要求,并检查喷层是否平顺,有无漏喷、离鼓、裂缝,尺寸是否正确等。7.4.10.6混凝土衬砌二次衬砌的混凝土连续灌筑完成。在施工前,铺设复合防水层,将防水层表面的粉尘清除干净,洒水润湿。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密实,防止收缩干裂,振捣时不得损坏防水层。二次衬砌紧跟开挖面,在初期支护落底后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仰拱和仰拱回填层,然后施作二次衬砌。-126- 混凝土施工采用集中拌和,自动计量,机械化生产。在衬砌工序开始前,对拌和站、运输车、输送泵等设备进行检修,在施工中,定期维修保养,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防止因设备故障造成施工的中断。混凝土施工要严把六关:“材料关、配合比关、模板台车关、灌注关、捣固关、养护关”。对每道工序责任到人,保证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衬砌台车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在混凝土灌注前,严格按中线、水平检查衬砌台车的位置,确保隧道衬砌满足净空要求,按设计要求检查衬砌内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模板;经常检查自动计量系统,确保严格按配合比施工;运输过程中,输送罐要保持运转,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离析;严格捣固关,不得漏捣和过捣,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密实。衬砌施工中,发现围岩存在对衬砌有不良影响的硬、软岩分界层处,设置沉降缝,并做好防排水工作。为确保衬砌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在放样时将设计的轮廓线两边各放大50mm。仰拱铺底前,清除基底积水和浮碴,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施工。施做时,采用仰拱栈桥解决交通问题,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要求时,车辆不能直接压在混凝土上通过。7.4.10.7防排水隧道防排水一般地段遵循“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裂隙水较发育及有水文环境严格要求的地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施工中严格控制帷幕注浆、止水带、防水板的施工质量,确保防水效果。V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帷幕注浆防水,注浆前,对浆液配比、使用材料进行试验,保证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时,注浆孔的数量、位置、长度、方向等按照设计要求施作。注浆时,按照设计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等注浆参数。注浆完成后,检查注浆效果和注浆范围,对注浆效果较差地段进行补充注浆。根据设计要求布设透水盲管,在围岩渗漏水处增加透水盲管,加强对环向透水盲管和纵向透水盲管的连接处的质量检查。在后续工序中,特别是防水板铺设、混凝土灌注时,加强盲管的保护,防止拉断堵塞透水盲管。-126- 铺设防水板前,对支护基面进行检查,基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头等硬物切除,凸凹不平处补喷、抹平,局部渗水处要增加透水盲管引出。防水板铺设时,吊挂点预留余量,防止混凝土灌注时,造成拱顶防水板下垂拉断或拱顶衬砌厚度不够。防水板焊接采用双焊缝热合技术,便于焊缝质量的检查。在后续工序施工时,特别是衬砌钢筋绑扎安装、混凝土灌注时,注意对防水板的保护。隧道水平施工缝只在边墙水沟底位置设置,拱墙整体灌注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水平施工缝。垂直施工缝通过调整堵头板位置避开裂隙水较多的位置。后灌注混凝土安排在先灌注砼终凝后进行,浇注前对原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清除浮浆并铺厚度30~50mm的1:1水泥砂浆。止水带安装前,检查止水带是否受潮膨胀,止水带安装时,注意止水带中心与施工缝或变形缝中心重合。7.4.10.8监控量测成立监控量测小组,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和图纸要求,确定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方法和频率进行量测。进行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围岩位移及收敛。在浅埋偏压等围岩较差地段,派熟悉量测业务的人员操作,量测数据记录准确,及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图,进行回归分析。加强检测记录分析及反馈,同时做好围岩支护间接触应力、初期支护格栅主应力量测,必要时加密量测频率,为正确编制施工方案,采取合理施工措施,为优化支护参数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7.4.12控制和防止质量通病措施7.4.12.1路基工程7.4.12.1.1常见质量通病路基基底处理不彻底;填料不符合要求;边坡鼓肚塌腰,路肩不顺直,过渡段路基不均匀沉降。防护构筑物表面粗糙;浆砌圬工砂浆不饱满、通缝等;圬工配比计量不准;浆砌圬工几何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泄水孔漏设、水沟为反坡、无泄水孔反滤层。-126- 7.4.12.1.2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按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处理基底,并进行填前碾压,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签认;桥涵过渡段碾压严格进行试验检测,选择合格材料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使用不合格填料;配置重型压实机具,技术、试验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控制填料、层厚和压实度,且碾压到边,对重型机械碾压不到的地方,辅以小型夯实机械夯实,不留死角。边坡挂线整修,一次成型,路肩挂线顺直,确保密实美观。加强过渡段路基工程填料、施工碾压、检测控制,保证其填筑质量。路基宽度采取适当加宽,加强路基边侧碾压,克服不易压实的通病。原材料精心选择,严格试验;严格勾缝工艺,缝面平整,光滑圆顺、密实,勾缝后加强养生。浆砌圬工采用挤浆法施工,严禁使用灌浆法,片石大小均匀,丁顺相间,现场设专门质检人员旁站,随时抽检;旁站质检人员不到位时,严禁浆砌圬工。严格控制配合比,机械拌和,旁站质检人员随时抽检。严格按设计位置、几何尺寸施工,发现现场施工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做好现场核实保护工作,并上报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严格按设计位置、间距设置泄水孔、反滤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排水畅通。7.4.12.2涵洞工程7.4.12.2.1常见质量通病基坑边坡开挖不够,基底处理不彻底,浆砌圬工砂浆不饱满,通逢、假缝多;台背回填不密实。7.4.12.2.2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按技术要求开挖基坑到位,防止坍塌;基底处理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浆砌圬工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饱满,丁顺相间,上下层错缝大于8cm,统一勾凹缝,彻底消除通缝、假缝和瞎缝。台背回填严格按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分层对称回填夯实,加强检测,防止不均匀沉降。7.4.12.3隧道工程7.4.12.3.1常见质量通病-126- 超挖或欠挖超过允许值;隧道漏水或渗水;混凝土不密实;防水板不密贴。7.4.12.3.2预防和控制措施进洞前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开挖、挡护,并做好排水系统。采取机械开挖人工液压铲修边,快速封闭开挖面,全站仪精确定位,精划轮廓线及强支护等措施,并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将超挖控制在允许值以内。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衬砌的防水工程由专业施工小组按照工艺细则,严格仔细操作,检查每道工序,认真铺设橡胶止水带,防止渗漏。洞口边坡修整圆顺,铺砌整齐,洞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达到设计效果。浇筑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2m,高于1.2m时采取串筒或溜槽,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大于30cm;混凝土振捣密实,布点严密;对于混凝土损坏部位造成的蜂窝、裂缝等缺陷,以及因模板不平而造成的凹陷等均凿毛处理,并让修理工加以清除、修补。防水板的铺设,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进行,防水板的联接采用焊接形式,且焊接严密而无假焊、漏焊,防水板与喷层面平顺密贴,喷面层无钢筋或锚杆外露,凸凹较大时先行补平再进行铺设。7.4.13雨季、冬季施工质量措施7.4.13.1雨季施工雨季专人负责天气预报,及时传递雨情,根据天气趋势预报,合理安排工序,提前做好防护工作。路基施工做好侧沟、截水沟的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畅通。填土时做到随挖、随运、随铺,及时压实,当天填筑,当天完成压实。每层表面做好2~4%的横坡,并予以整平。雨前和收工前,将摊铺的松土压实完毕,使其表面不致积水。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必要时进行翻拌晾晒处理,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压实作业。-126- 桥涵施工做好基坑的排水,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雨天时停止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混凝土浇注中突发阵雨时,立即遮盖备用篷布,保证结构混凝土不受雨淋。雨后砂、石含水量增加,混凝土配合比在重新测定砂、石含水量后,做必要的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水泥堆放在防雨棚内,底面铺垫木枕或方木并铺设防水雨布,以免受潮。所有的材料及机具置放在较高处,必要时支挡篷布防雨,并在地面上设挡水和排水设施。隧道洞口处排水天沟及排水沟确保畅通,隧道弃碴在河床处增设浆砌片石挡墙,防止弃碴堵塞河道。7.4.13.2冬季施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要求,确定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收集当地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设置工地气象观测点,建立观测制度,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落实冬季施工的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配制混凝土时,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掺用适量的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拌制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原材料加热时首先考虑拌合用水加热,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以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入模温度。拌制混凝土前,清除或融化骨料中的积雪和冻结团块。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混凝土搅拌时间较常温时间延长5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运输车加设保温措施,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的洞外运输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及5MPa前,不得受冻。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环境温度和进入喷射机的材料温度不低于5℃。已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5MP前,不得受冻。-126-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洞口遮挂蓬布、洞内供热的办法提高洞内温度,满足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养生的需要。钢筋及钢拱架焊接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进行时,最低温度不低于-20°,并采取防雪挡风措施。焊接后自然冷却,不允许将焊接体接触冰雪冷却。加强焊接试件的取样及试验工作,及时调整焊接工艺及焊接环境温度,确保焊接质量。7.4.14竣工验收阶段质量保证措施产品竣工验收,不单是指单位工程完全竣工,移交给业主;同时,还指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某一道工序完成,移交给下一道施工工序。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搞好产品保护。当工程交工时,除了严格履行交工验收外,还要制定相应的产品保护制度,向使用单位或下一道工序交待产品保护严格事宜。加强工序联系,不断改进措施。根据下道工序的要求,及时调整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绝不让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建立回访制度。摆正与“用户”的关系,虚心听取用户意见,满足用户对工程质量的要求。7.5已完工程保护措施在已完工程地段、路口张贴工程保护标语、标牌,提醒所有人员保护已完工程。已完工程安排专人进行保护,对经常经过已完工程区域的人员、机械设备限定走行路线,保证工程不受损坏。特殊工点、工程结构及易损部位设置围护设施,对已完工程观测桩设置栅栏,确保结构及观测设施的完好及测试资料有效、准确、齐全,完整。施工过程中,现场设看守人员,每天对现场设备进行巡视。工程全部完工后,在验交前,增加现场看守人员,同时派公安人员到现场对周边居民进行法制宣传。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已完工程和设备安全。7.6保修及质量回访措施7.6.1工程质量保修措施-126- 本标段工程施工时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控制工程质量,各单项工程完工至交付前,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设专人经常检查已完工程的状况,并设置专业维修队,负责日常保修工作。凡属因施工原因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负责保修到底。因自然不可抗力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保证积极配合甲方、使用单位调查原因并实施整修。自接到后续工程施工单位或甲方有关工程质量返修通知,保证按时到达现场与后续工程施工单位和甲方商定整修事项,并尽快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整修。7.6.2工程回访制度本着对顾客负责的精神,在工程保修期间,设专人经常与甲方、后续工程施工单位联系,随时掌握本标段工程的运营状况,并安排在工程交付后3-6个月开始对顾客进行回访。-126- 第8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8.1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8.2安全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务院和山西省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铁道部有关劳动保护条例、规定。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法规为纲,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以安全生产教育为先导,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完善“三控三重”(自控、互控、监控,重奖、重罚、重教育)机制,建立可靠的安全保证体系。思想重视到位,精力投入到位,狠抓落实到位。切实抓好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和制度保证的实效,促使施工安全有序可控,确保实现安全目标。详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8.2.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职责本标段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检查工程师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组;项目经理部设安全环保部,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工程队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现场按施工人员的1~3%配备安全员。形成自上而下的施工安全监督、保障体系。实施以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落实各级责任制为核心,以强化管理机构和监察网络、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现场过程控制、强化督促检查奖惩考核机制为主要手段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8.2.1.1项目经理部安全职责贯彻执行上级和建设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措施和办法,接受上级和建设单位劳动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和指导。-126- 制定项目施工安全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纳入施工管理方针目标,在考核各工程队施工管理时,把施工安全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统筹安排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安全活动,每月定期组织施工安全大检查,及时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的职业危害。制定本标段工程施工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和办法,并组织实施。完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督促、检查、协调各部室、各工程队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定期召开施工安全领导组会议,对施工安全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及时解决施工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组织调查、分析施工安全事故,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部门。组织开展施工安全专兼职人员、队领导的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和指挥救援抢险工作。安全环保部代表项目经理部对施工安全工作实行监察和综合管理,行使监察和综合管理权。协助领导组织推动各项施工安全工作。8.2.1.2工程队安全职责贯彻执行有关施工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措施和办法。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组织制定本队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监督检查本队各作业区、班组完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施工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施工安全工作。每周组织本队开展施工安全大检查活动,消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建立应急救援抢险分队,按应急救援预案做好人力、物资、机械设备的准备。对职工(包括民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或参与调查处理安全事故。8.2.1.3各职能部门安全职责-126- 在各自业务工作中贯彻施工安全方针政策,执行有关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认真履行施工安全方面职责。8.2.1.3.1安全环保部在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本标段工程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目标,负责本工程的安全环保监督检查管理工作。负责全面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组织现场安全大检查和随机抽查,经常深入工地,对施工安全、环保和过程控制进行检查监控,发现违章操作和忽视安全生产(行车、施工人身及设备安全)的现象,及时制止和纠正。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8.2.1.3.2工程技术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提出改善施工条件的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设计和采用工艺技术规程符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负责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8.2.1.3.3机械物资部负责制定各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的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编制、采购、保管和发放,做到质量保证,供应及时。8.2.1.3.4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施工财务计划时,安排、落实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经费;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时,同时检查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完成情况。8.2.2安全管理职责8.2.2.1项目经理职责对本标段的施工安全负全面责任。认真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主持制定安全生产条例,审查安全技术措施,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主持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和重大事故教训。主持制定事故应急实施预案。-126- 8.2.2.2项目副经理职责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安全生产负具体领导责任。负责督促、检查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计划、安全措施、劳动保护措施。组织关键工程、控制工程及技术性能较为复杂的工程施工安全方案和措施的编制,并负责督促检查和落实。负责组织本项目施工安全的日常检查,时刻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状况,对施工中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组织制订纠正措施并督促落实。对安质部门的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督促、检查安质部门工作的目标、计划落实情况。主持全项目每月的施工安全大检查活动。参加施工安全分析会和事故调查处理会。8.2.2.3项目总工程师职责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技术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同时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当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解决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问题。制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有关技术措施。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参加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提出分析意见和改进措施。8.2.2.4工程队长职责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在组织施工生产的同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并制定实施细则。进行分项、分层、分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作业。经常检查施工现场,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发生事故要立即上报,并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确保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计划的经费有效使用。担任本队的应急工作领导组组长,指挥应急救援抢险工作。8.2.2.5班组长职责-126- 工程队下达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执行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每日施工安排中要有安全工作的布置和督促检查。认真执行下达的施工安全措施和安全施工方案。对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参加工程队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负责施工前本班职工的安全培训、考核等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对安全措施进行修正,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实施参与编制施工安全工作难度较大项目的实施性安全措施。负责本班全员的劳动保护工作。8.2.2.6安检工程师职责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及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协助领导组织推动生产中的安全工作。经常向职工宣传劳动安全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积极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新技法,并督促检查贯彻落实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修改、审查本项目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施工手册,并督促贯彻执行。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安全情况,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并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者,有权纠正和制止。参加有关生产会议,定期分析施工安全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施工安全管理台帐。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分析、统计、报告和结案工作。负责项目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基础培训、考核等工作。8.2.2.7安全员职责对本队的施工安全工作行使监督检查职权。做好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督促实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研究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126- 参加事故调查,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制止违章作业,遇有险情有权停止生产。健全安全管理工作台帐。8.2.2.8工程师(技术员)职责遵照有关安全的法令、规程、标准、制度,编制施工和工艺方案,同时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在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及施工条件变化时,保证安全技术操作过程。负责安全技术的专题研究和组织设备、仪表的技术鉴定。8.2.2.9材料员职责保证按时供应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要的材料、工具设备。保证购买的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及其他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符合安全技术和质量标准。对各类脚手架定期检查,保证所供应的用具和材料的质量。8.2.2.10兼职安全员职责兼职安全员是不脱产的安全员,在班组长的领导和安全员的指导下,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协助工班长做好下列工作:对本班组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督促他们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生产制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检查和维护本班组的安全设备;发现生产中有不安全情况,及时报告;参加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协助领导实现施工安全措施。8.2.2.11其它各种工作岗位安全生产主要职责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刻苦学习安全理论、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施工能力。自觉遵守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服从干部、专职安全人员和其他人员的领导和劝告,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同时有责任劝阻和纠正共同作业者的错误操作。积极参加群众安全管理活动和安全技术革新活动,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进行抢救,积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上级,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和调查组反映事故发生的前后情况。-126- 本工程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层层负责的安全岗位责任体系,项目经理、副经理、工程队长、安检工程师、专职安全员按相应职责、权限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安全工作得到贯彻落实。8.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结合工程特点,重视现场作业安全,科学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责任,提高预测预防能力,确保施工安全。8.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认真制定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8.3.1.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分工,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为搞好安全施工提供基本保证。各级行政正职是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施工安全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的副职负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承担相应的分管领导责任。实行各项施工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竖到底,横到边,层层把关,人人有责。施工班组与工程队签订安全责任状;工程队与经理部签订安全责任状。实施安全生产红、黄牌警示制度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8.3.1.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检查是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消灭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开工前认真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每月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黄土隧道监测及开挖、高边坡、高填方及设备、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强夯、冲碾作业等。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安全技术、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126- 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8.3.1.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开工前,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均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取得政府生产安全部门颁发的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证后,方可从事生产管理工作。8.3.1.4安全生产会议制度为保证施工生产、人员设备的安全,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后召开安全会议,查找隐患,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会议内容:贯彻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甲方及上级有关安全规定、要求、安全目标,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总结前一阶段安全工作,查找隐患,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制定奖罚制度,做出奖罚决定;对影响较大、带普遍性的问题,编发通报或简报,发至有关单位。经理部、工程队和工班组定期举行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安全生产情况,对以后的安全生产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使安全施工顺利进行。8.3.1.5安全生产设计制度安全设计的重点是强化现场作业安全控制。各级施工单位针对易发伤亡事故的作业环节、部位、设备等,逐级确立施工安全控制点,强化现场作业过程控制,每个层次做到有控制点、有控制措施、有检查责任人、有检查频次、有检查纪录、有整改记载。本标段工程以防黄土边坡滑坡、防高空坠落、防隧道塌方为关键控制点。对各控制点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或抽查,班组长每周不少于2次,队长每周不少于1次,经理部领导每旬不少于1次。8.3.1.6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26- 在项目开工前,制定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对参建的所有人员进行逐级分项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重点、难点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石方爆破工程、隧道开挖和支护、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施工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每项工序开工前,按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安全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交底,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施工前安检工程师将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各工序安全工作重点、人员分工、安全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详细向施工人员交底。8.3.1.7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作业前,工班长要针对当班的任务、条件、经验教训、思想状况、天气和环境因素等情况,讲清安全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预防。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8.3.1.8安全日活动制度每周星期一经理部、工程队对上一周的安全生产进行总结,对安全施工好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本周生产中的安全提出要求,落实到人,保证安全生产达到新的水平。8.3.1.9作业交接班制度施工班组进行交接班时,不仅对施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交接,而且对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及设备安全、安全警示等进行交接,保证下一班组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施工。8.3.1.10机械安全作业制度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持有有效操作资格证,不准操作人员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按照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做到工作前检查、工作中观察、工作后检查保养、认真填写机械运转记录。-126- 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应有专人看管。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指挥施工机械的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人员可以看到的安全地点,并用明确规定的指挥联络信号进行指挥,施工中严格检查落实。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起重作业应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8.3.1.11施工用电安全制度电气操作人员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作业。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的规程、条例进行操作。各单位对管段内的施工用电和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施工用电设计,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供电线路始段、末端作重复接地。自备发电机组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保证漏电保护器与设备相匹配,定期检查。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使用12V安全电压;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和其它易发生电击危险场所使用36V安全电压。本隧道设有斜井,施工中设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停电时,另一路电源能保证全部负荷的供电。洞内配电变压器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26- 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架空线路之间及与各种设施之间最小安全距离满足规定要求。横跨通道地段,其架设高度保证满足安全和限高要求。电线、电缆横穿路面的进行挖沟暗埋处理。洞内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采用绝缘良好的胶皮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采用橡套电缆。36V变压器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洞内动力干线的每一个分支线,均装设开关及保险装置。严禁在动力线上加挂照明设施。洞内作业地段设置足够的照明,满足规定的照度标准。漏水地段照明采用防水灯头和灯罩。各单位的安全用电,结合每月施工安全大检查同步进行。发现安全用电隐患,填写“不符合整改通知单”及时进行整改,将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及验证情况认真落实。电气设备按规定设置醒目的、与之相关的标示牌、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值班人员不得单独移开高压设备或跨越拦杆工作;严禁带电搬迁。在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先完成停电、验电放电等安全措施。检修、搬迁带电电气设备时切断电源,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手持电气操作设备的操作柄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份,设置良好的绝缘,并在使用前严格检查。办公场所和宿舍,按规定统一配置电线路,安装触电保护器。不得私接电源线、电源插座。8.3.1.12临时设施验收制度为施工需要搭设的临时生活用房、生产用房和临时便桥等临时设施在施工完工后对其结构、用电、防火等安全方面进行检查验收,定期对临时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8.3.1.13安全标志管理制度-126- 在施工期间按发包人要求设立统一的施工警示牌,保持对施工警示牌的照明。作业场所、道路、设备、设施设置明显标志,保持状态良好;施工及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定期检查各种标志,如有损坏及时更换。8.3.1.14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事故处理规定,发生事故按系统逐级及时上报,不隐瞒,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联合调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对事故责任者或责任单位追究其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施工过程当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须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检察机关,并通知甲方代表,查明原因,决不隐瞒,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8.3.1.1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各级领导、员工个人收入与安全生产挂钩,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推行激励机制,严格奖罚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总结评比,重奖安全生产者。在安全生产中,对在施工中防止事故发生,为安全工作作出了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及个人视事故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罚。8.3.2强化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有计划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懂得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职工自身免受伤害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与社会、企业、自身、他人及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使职工自觉地遵守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施工。把安全教育作为全体职工的必修课。主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施工安全基本知识教育、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典型经验和施工教训教育等内容。克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为搞好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126- 采取基本安全教育、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对干部实施安全教育等形式。以基本安全教育为基础,重点抓好工作岗位教育,使职工熟知自己从事的作业,了解规章制度,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班组劳动纪律,达到合格才准上岗。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按程序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际安全操作培训后,经考试和考核成绩合格,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课堂教育、会议宣讲、宣传鼓动、讨论会、个别辅导、现场参观实习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标语、广播、光盘、挂图、黑板报、图片展览、文艺节目等简便灵活的宣传方式,起到警种长鸣的作用。坚持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工程项目、进工程队和进班组的安全教育。8.3.3严格安全生产检查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采用群众与专业相结合、普遍与重点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上下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及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逐条分类整理,认真研究,落实人员,逐级负责,限期整改。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或隐患,在未解决前采取保证安全的监控措施。8.3.3.1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开工前由工程负责人主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检查发现的问题,未整改达标,不能开工。8.3.3.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时间安排:工程队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检查后召开安全会议并进行整改。-126- 参加人员:项目经理部检查由安全环保部主办,项目经理主持,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工程技术、质量、机械物资等负责人参加。工程队检查由队长主持,副队长、安全员、技术主管、兼职安全员参加。检查工作由分管安全的负责人组织,吸收职能部门、工会和群众代表参加。深入施工现场或岗位实地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根据工程和不同季节突出重点进行检查。主要内容有:隧道开挖支护、爆破作业安全保证措施;高空作业、脚手架、脚手板安全保护措施;机械操作、机械维修保养措施,起吊设备、器材定期检查标定和日常检查措施;防火、防盗措施;建设安全标准化工地落实情况,安全会议制度及会议记录,及前次检查中提出的改正措施落实情况。安全检查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订出计划和措施,定人、定位、定时、定责加以解决,不留尾巴,力求实效。8.3.3.3经常性和专业性安全检查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深入工地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黄土隧道开挖支护、黄土边坡、施工用电、机械作业、模板工程、高处作业、起重作业、强夯作业等,及时处理发现的隐患,立即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行为。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如黄土隧道不良地质、隧道挖装机运转等,专职安检人员会同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性安全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季节性、节假日进行全面的施工现场、驻地、场站、库房的专项安全检查。8.3.4加强安全技术措施8.3.4.1路基施工重锤夯实和强夯施工时,每班作业前检查自动脱钩装置、平衡支腿、钢丝绳及连接杆件等有无变形和损伤,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夯机移动禁止带锤行走,并避开周围电线,施工中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土石方机械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各流程作业留有安全距离。-126- 进行边坡作业时,搭设牢固的作业平台,防止作业人员高处滚落。填筑时,在填土区边缘设置安全标志。高边坡路堤施工,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影响既有道路交通的工程施工时,首先与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制定确保交通安全的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及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报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施工。路基施工地段发现地下不明管道、线缆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确认做好防护后再继续施工。地下管道、线缆处施工时,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备齐备足必要的抢修材料,制定出应急方案后再行施工。改河及改沟土方开挖按设计位置堆弃,并做必要防护,防止弃方堵塞河道,保持排水畅通,确保行洪安全。8.3.4.2涵洞施工桥涵施工场地做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避开水害侵袭,施工道路畅通。机械设备状况良好,防护设施稳固可靠。安全标语和安全警戒标志醒目。施工用脚手架、模板、钢架、支架等承重结构经设计检算,所有吊装机具,钢丝绳等经常进行检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系数。高处作业设置安全网,系牢安全绳,戴好安全帽,确保结构物和人身安全。上岗前进行体检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脚手架搭设牢固稳定,上层施工机具安设稳固。严禁重叠作业。基坑开挖边坡根据地质情况、含水量确定最经济、最安全的边坡率,弃土按设计位置堆弃,保证不堵塞河道。8.3.4.4隧道施工8.3.4.4.1开挖与支护根据选定的施工方法及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细则。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加强预支护施工,及早封闭开挖面、避免土体暴露时间过长。-126- 机械操作人员做到:熟悉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具有对机械发生事故时采取紧急措施的能力;按机械设备的规定使用,不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或超负荷运转;驾驶室或操作室不超乘、存放或运送易燃、易爆物品;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疲劳不作业,机械带故障不作业。根据围岩情况采取不同的有效支护。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设专人每班检查,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在软弱围岩地段,构件支撑的立柱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加强支护正洞和横洞的连接处。在贯通前,各作业面加强联系,统一指挥,确保安全。8.3.4.4.3装碴与运输在开挖断面净空能满足机械安全运转时,使用装碴机。检查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先处理后装碴。装碴机回转范围内禁止人员通过。设专人收放电缆和高压胶管。发现碴堆有残留的炸药雷管,立即处理。机械装碴的辅助人员,随时留心装碴和运输机械的运转情况,防止挤碰。严格遵守运输车辆限制速度的规定,狭窄场地设置缓行标志。接近车辆限界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均在其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显示限界。车辆行驶时,禁止超车;隧道会车时,两车间的安全距离大于50cm。8.3.4.4.4通风、防尘、防水施工供风时,风动机械与软管连接牢靠;拆卸连接风管在停机关机后进行;风管网络中分段设控制闸阀;检修风管时,先关闭控制该部分管路的闸阀;供风系统有专人检查养护。采取综合防尘防毒措施,定期检查粉尘及有害气体浓度;出碴前用水淋湿碴堆;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保证开挖面的风流量,空气中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超过0.5%;控制空气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施工中根据设计地质资料,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超前钻孔探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预报,并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情况,防止突水发生。根据涌水量的大小,提前封堵和疏排,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涌入洞内,造成危害。对岩溶、暗河地段采用引排水、堵填方法处理。施工中严格遵循分部开挖,及时封闭,衬砌紧跟,加强量测,确保安全的原则。8.3.4.4.5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施工-126-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多年隧道施工经验,制定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中根据设计地质资料,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超前钻孔探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预报,并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断层、破碎带情况,防止突水、坍塌发生。洞内突水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很大,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涌水量的大小,提前封堵和疏排,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涌入洞内,造成危害。断层、破碎带段加强超前支护,施工中严格遵循分部开挖、及时封闭、衬砌紧跟、加强量测、确保安全的原则,与设计不符段及时报设计方。黄土隧道岩体强度低易引发塑性变形地质灾害。该地段采用可塑性钢骨架,结合长锚杆和加大预留变形量,加强支护等措施控制岩爆,缩短循环进尺,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施工中,在易发生岩爆地段派专人监测。发觉岩壁发出响声或大变形,立即示警撤离人员。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在发生岩爆后由抢险小组成员仔细找顶,延长通风时间进行处理,确认险情排除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8.3.5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8.3.5.1冬季施工进入冬期前,提前作出防寒保暖工作方案,将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根据方案备足材料、设备、工具及劳保用品。冬季施工作好构筑物、人员、设备的防冻防滑的工作。作业前,场地清出积雪冻冰,脚手架、跳板及道路加设围拦、防滑条等防滑措施。户外机械设备及时放水、更换燃油、添防冻剂,加强零部件的检查和调换。班前仔细检查劳动工具的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更换。-126- 构筑物的防冻按照专项施组认真操作。定期进行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雪后派专人对施工场地、道路积雪及时进行清理。严防机械冻坏,运输车辆安设防滑链,雪后在坡道上进行防滑处理,防止车辆发生事故。8.3.5.2雨季施工雨期之前,经理部组织对施工场地、料场、道路、驻地及水设备的防洪、防雨、排涝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制定防洪抢险计划,落实人、财、物,及时到位,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雨期间调度加强与气象台的沟通,将了解的天气预报、趋势及时传递到现场,争取预防时间。路基、桥涵、洞口的排水沟提前挖好,及时做好边坡加固防护。检查山体不良地段的稳定状态,发现问题,在雨期前加固处理完毕或制定好雨期监测方案。洞口边、仰坡发现松动危石立即清除。雨中派专人在现场巡视,及时疏散水流,防止或减少水害的发生。汛期之前,对本单位驻地、工地、料库、料场进行重点检查,了解水情和排水情况,查看有无水害隐患。对破坏路基原有植被、护坡、挡墙和排水系统等影响路基稳定和侵占河道、阻碍排洪的工程,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联合检查,共同确定处理的项目,及时消除易受水害的隐患。路基施工采用“分级分段填挖,逐级逐段砌筑挡护”的无坍塌施工新工艺。经常检查洞口边、仰坡的稳定状态,发现情况,立即处理。雨期每旬对防雷击、电击的设备进行检查、检测。配齐电器的漏电保护器,杜绝漏电伤人。8.3.6治安消防措施认真贯彻《关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的八项基本要求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经理部常驻一名公安干警。施工队设专职保安员,负责消防、治安、安全保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协同作战。在施工中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联系,配合解决好路地纠纷、施工干扰、消防、治安防范等工作。治安消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和“预防为主、以消为辅”-126- 的指导思想,保证铁路建设过程的安全。森林防火是治安消防的重点工作。在工程区域内所发生的各类案件,及时报告现场保卫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并积极配合,认真处理。对施工现场的贵重物资、重要器材和大型设备,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设置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防止物资被哄抢、盗窃或破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保卫工程建设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驻地、施工现场和关键部位,按规定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器材处于完好状态。8.3.7防洪措施贯彻执行《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团结协作的原则,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部署、落实好各施工项目的防汛安全工作,制定防汛、防洪的水灾应急实施预案,确保施工期间安全渡汛。经理部成立防洪抢险领导小组,工程队成立防洪抢险小分队,负责本单位的防洪抢险工作。洪汛期之前,对本单位驻地、工地、料库、料场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水情和排水情况,查看有无水害隐患。对破坏路基原有植被、护坡、挡墙和排水系统等影响路基稳定和侵占河道、阻碍排洪的工程,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联合检查,共同确定必须处理的项目,发现易受水害的隐患,限期解决。在汛期施工用的机具、材料、设备等,放置在不易被水淹没的高处。因施工需要或地形限制必须设在河滩和低凹地时,采取措施防止被水淹和洪水冲走。与当地气象部门加强联系,了解近期气象预报,掌握雨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旦遇有灾害性天气和水情,及时作出部署。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针对本工程防汛重点,准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器具,专库存放,非防洪不准动用。-126- 8.3.8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8.3.8.1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本标段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人员伤害事故救援应急救援预案、爆炸和疏散应急救援预案、软弱破碎围岩塌陷应急救援预案、塌方事故救援应急救援预案、水灾应急救援预案、灭火和疏散应急救援预案、架桥作业施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报上级、建设单位及监理,审批后执行。8.3.8.2项目部应急工作领导组职责项目经理部设立项目部应急工作领导组。组长:项目经理,成员:副经理、书记、工会主席、项目总工、材料、安质、施工、调度、医疗卫生等人员。值班室:项目综合办公室。项目部应急工作领导组的职责: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抢救和善后工作;负责向上级和建设单位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制定;实施应急处理所用的材料、设备、机具要准备充足;负责组织对伤员的抢救。8.3.8.3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8.3.8.3.1预案启动的条件应急工作领导组(值班室设在安全环保部)接到施工现场发生事故的报警并核实后,立即报告单位第一管理者,由单位第一管理者决定并正式发布启动预案的命令。在同一时间内向上级和建设单位应急工作领导组报告。必要时,在同一时间内向相关方和所在地有关部门报警(医院、消防)。8.3.8.3.2预案启动方式单位第一管理者,以下列方式分部预案启动命令:口头、电话、广播或书面签署。8.3.8.3.3预案启动前的工作要求经理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组统一指挥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工程队成立相应机构,在经理部领导下处理应急工作。8.3.8.3.4事故发生后预案的实施-126- 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施工现场的负责人根据现状,有权采取措施立即处理。必要时采取下列程序进行疏散:切断电源;人员疏散;设备撤离。同时向项目部领导进行事故报告。项目部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奔赴事故现场,同时向上级管理机构报告事故情况并启动项目部事故应急实施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根据上级管理机构指示,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业主及地方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依据有关规定协助公司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同时积极为早日恢复现场生产创造条件。8.3.8.3.5预案终结当下列条件具备后,本预案终结:事故现场处理完毕,事故善后工作已结束;查清事故原因,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事故责任人受到处理及全体员工均已受到教育;施工现场已具复工条件;公司及监理已下达复工令。8.3.8.4应急救援预案的准备按照预案的要求,做好人力、物资、机械设备、技术方案的全面准备。将工地的备用设备、物资与应急抢险相结合,分类存放并保养好,发生事故立即启用。由经理主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8.3.8.5应急救援预案的配合项目经理部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在发生事故需要调集人员、调拨物资设备时,要服从命令顾大局,无条件的予以援助。-126- 第9章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环保水保设施严格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完工、不留后患。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处理、排放,确保因施工生产活动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不超过发包人要求规定数值,满足国家及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规定的数值。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沿线水域不受污染和破坏,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作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施工企业应尽的义务。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环境保护体系,下设安全环保部,项目经理部配备专职环保工程师、工班设兼职环保人员,按照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甲方的规定和要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详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框图”。9.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遵守国家、铁道部、山西省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发包人有关环保的要求。明确本标段的环保要求,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施工管理内容,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修建环保设施,处理好施工与环保的关系。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形式层层分解到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环保自我监控体系。项目经理是本标段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领导者和责任人,所有施工人员与环保领导组签定环保责任书。加强检查和监控,加强对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振动、废气、强光的监控、监测及检查管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环保工作评定。-126- 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污染噪财产声和其它原因造成对居民生活环境的伤害或妨碍、以及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失。注意保养机械和正常操作,尽量使机械噪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采取措施防止机械、车辆停放、维修以及油品存放时油品泄漏。采取措施,合理安排,减少扬尘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隧道施工产生的污水、泥浆等达标后排放;工程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按有关规定排放、处理。由于施工生产活动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污、水土流失及污染等不超过发包人的数值及法律规定数值。在布置施工驻地、临时道路、水电管线、施工场地等临时工程时,采取管理措施,保证原有交通的正常进行和维持沿线村民饮水、灌溉、生产、生活用电及通讯管线的正常使用。施工完毕的取弃土场及时平整绿化,并做必要的防护,防止水土流失。施工营地、场地、便道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或按甲方要求办理。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将其运至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处理。生活区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大小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废水、清洗场地、车辆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排放。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工完场清。9.3.1工程开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建设单位有关环保、水保管理办法,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具体安排及相应措施,确保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施工时根据环保设施设计及施工方案,做好设计环保设施及临时工程的环保设施,保护好施工现场及驻地周围环境。-126- 施工前,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砂石料开采区域的环境概况,编制由于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施工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施工方案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本标段环境保护工作由项目经理部向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经理部负责标段内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下达、实施和考核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奖优罚劣。9.3.2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生产、生活区集中布置,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种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达到集中控制,减少污染范围之目的。施工中对环境敏感地区进行重点监控,对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及时进行调查、总结,并按照“限定治理时间、限定治理内容、限定治理对象、限定治理效果”四大要求进行限期治理,对造成污染的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污染再次发生。施工中,环保负责人对施工驻地、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砂石料开采场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环保设施、生产、生活垃圾排放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环保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检查一次,工程队每旬检查一次;非定期检查:即从施工准备开始至竣工由专职环保员进行的日常检查。施工中、对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按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污染治理,将污染造成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9.3.2.1噪声、光污染控制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有关规定,施工前,首先向环保局申报并了解周围单位居民工作生活情况,施工作业严格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周围单位、居民产生影响的施工工序,均安排在白天或规定时间进行,空压机、发电机、打夯机等高噪声作业,严格限定作业时间,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干扰。施工运输车辆慢速行驶,不鸣喇叭。-126- 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合理设置,晚间不进行露天电焊作业,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减少或避免光污染。9.3.2.2水环境保护根据地形、工程分布及施工部署,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防污染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在编制前后与水利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使之符合国家、铁道部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施工前作好施工驻地、施工场地的布置和临时排水设施,保证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不污染水源、不堵塞既有排水设施,保证现有水源不受污染。布置大型临时设施时,不压缩河道,不破坏既有水利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弃碴场按设计位置、标高及防护方案进行施工,防止任意堆弃造成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和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及下游居民安全。为了防止隧道施工中可能造成的地下水严重流失、地表塌陷、水源枯竭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做好地表水、出水点及地表塌陷的观测工作,必要时进行地表处理,同时在岩溶发育地段,维系溶洞水的既有通道,使地下水尽可能保持原有水位。隧道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泥浆,在排放前先沉淀过滤,废泥浆和淤泥使用专门的车辆运弃,防止遗洒,污染路面,防止污染水源。施工中对弃碴场地按设计进行防护,随弃碴随防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隧道附近有高于设计高程的水源、灌溉渠、水井等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时,优化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工艺和防渗漏措施,责任到人,并派专人在上述设施周围进行日常观测,切实有效地保护好水资源。9.3.2.3大气环境保护施工生产、生活区域裸露场地、运输道路,经常洒水除尘。装卸、运输、储存易产生粉尘、扬尘的材料时,采用专用车辆、采取覆盖措施;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优化施工工艺,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达标工作,减少机械废气、排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126- 使用清洁能源,生产、生活所用能源,以煤气、天然气和电为主,降低煤炭使用比重,减少SO2排放量。尽量使用新能源,如浴池使用太阳能供热等。9.3.2.4固体废弃物处理施工弃碴按设计或当地政府环保部门要求运至指定地点堆弃,随弃土、随平整、碾压,同时作好防护,保证不因大风、下雨污染环境。施工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坚持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原材料的消耗,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施工中和施工完成后,加强废旧材料和施工垃圾的收集和管理,按设计或地方政府的要求进行处理,切实做到保护环境。9.3.2.5生态环境保护隧道工程施工的弃土(碴)场边坡按设计防护方案随施工随防护,对弃土(碴)场裸露面,按国家水土保持法或设计进行整治和绿化,并作好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畅通,为复耕或其它用途创造条件。施工中,积极主动与规划、甲方、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系,商订工程弃碴的有效利用途径,以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及时在临时用地范围的裸露地表植草或植树绿化。在征地拆迁范围内的野生植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根据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采取措施,合理保护植物资源。提高古树的保护意识,防止损伤古树。强化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杜绝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9.3.3施工期间水土保持措施隧道弃碴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堆弃,规划弃碴场时设置挡护墙,以利水土保持,减少农田和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毕,对弃土场及时进行平整,造田还耕,坡面进行栽树绿化,并按规定防护,防止水土流失。桥梁、隧道施工时采取相应措施,不压缩、不侵占、不污染河道、农田,保护水源,树木、植被。9.3.4临时工程环保、水土保持措施9.3.4.1临时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126- 临时设施用地按要求进行整平、栽种树苗或绿化,原为农田的要进行复耕,因工程施工而堵塞的沟渠、河道予以疏浚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流水畅通。临时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施组设计规划、甲方要求和当地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合理布置施工便道,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弃碴场按设计要求对坡脚进行工程挡护,碴顶平整,用表层土恢复植被,并做好排水。生产、生活房屋的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并对空地进行绿化,同时混凝土拌合站、料场、料库采用15cm厚的C15混凝土进行场地硬化,减少水土流失。污水处理,主要指拌合站及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废碴主要包括冲洗拌合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处理方案为: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完工后统一对弃碴场进行复耕或绿化。生活区内场地平整、环境整洁,设有规则的人行、车辆通道,其余空旷地段保持原有地貌,不得损坏原有植被。建生活房屋前,小心地取走地表植被并集中加以养护,待竣工清场后,将植被移回原处。生活房屋建在避风、向阳的安全地带;生活区集中建造,周围设置安全围护墙。工程完工后,根据环保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清整,必要时用合适的土料覆盖,将地表恢复至原来的天然状态。9.3.4.2临时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施工中加强生产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杜绝人为排放污水污染。同时加强对污水管理,防止乱排、乱倒。拌合站、预制场产生的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或按规定排放。-126- 在做临时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对既有水源、水流通道的影响,并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做好临时工程水土保持工作。9.3.5完工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施工营地、场地、便道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符合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定的要求。施工完毕的取弃土场及时平整绿化,并做必要的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场,做到工完场清。-126- 第10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0.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组织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以人为本,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贯彻“预防为主”的劳动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项目经理部设立兼管劳动卫生的职能机构,负责本工程劳动卫生保障工作。劳动卫生管理人员由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应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见“劳动卫生管理机构框图”。10.2劳动卫生设施临时房屋工程(职工驻地、生产房屋)的设计、施工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为规范,驻地位置合理环境绿化。饮用水源加强保护,不受环境污染,并配备足量的水净化装置。隧道施工通风,排烟设备齐全、高效。施工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有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口、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风镜、雨衣等,并按时发放。工地配备粉尘采样器和检测仪,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职工食堂配备足量的清毒设备及冷冻设备、水质检测箱。施工机械设备配备降低噪音,尾气净化装置。10.3健全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制度根据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制定施工中劳动卫生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劳动卫生保障档案制度、劳动卫生定期监测和检查制度、劳动卫生防护用品定期发放制度、劳动保护投入制度、严格限定劳动卫生保障劳动强度及教育培训制度。10.3.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档案施工前,由上级单位安全监察部门会同本项目安全检查人员对本单位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建立调查档案,详细记录接触职业危害人员的原始情况。根据本标段工程实际及拟采用的施工工艺,接触职业危害人员主要包括:电焊工、混凝土工、发电机司机及隧道施工作业人员等。10.3.2职业健康定期监测和检查-126- 职工就业前和就业后持有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给的健康检查合格证,定期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对其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结果详细记录于档案,对于出现身体异常人员,立即停止相关工种作业,进行治疗。10.3.3定期发放劳动卫生防护用品、保障劳动卫生投入作业场所备有必要的急救处理设施和药品,备有防火、防爆设施,有应急个人防护用品。隧道凿岩作业采用湿式凿岩,防止矽尘危害,作业人员按规定佩带防尘罩、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给作业人员定期发放劳动卫生防护用品、保障劳动卫生投入。10.3.4严格限定接触职业危害人员劳动强度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等国家及地方关于劳动卫生的法律和法规。严格限定接触职业危害人员劳动强度及劳动时间。开山工、喷混凝土工等从事职业危害作业职工受到职业危害,检查住院期间享受职业病待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改善劳动条件,严格限定职业危害人员劳动强度,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10.3.5加强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保护能力项目经理部、工程队医务人员坚持“三级预防”和防治结合的原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对作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教育,提高自身保护能力,促进作业场所劳动条件的改善。实现企业环境与职业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持续改进。10.3.6积极推行“四新”技术、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通过技术革新,改进生产设备,作业方法或变更生产工艺,消除或减少扬尘,同时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之养成搞好防尘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各种施工生产毒物作业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依靠技术进步、逐步实现无害化,全程序安全施工。用无毒工艺,材料代替有毒工艺材料,从而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126- 加工车间噪声不得超过最高分贝数,设置饮水和洗手设备;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设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报警装置、通讯装置、安全标志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和安全疏散的设备;易燃易爆物质仓库必须符合防爆要求;有害作业场所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违规作业;实行有害作业场所定期监督监测,及时发现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及时改善劳动条件。10.4劳动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交通部及建设单位关于公路施工人员劳动保护的管理制度。施工人员配备足够的劳动保护用品。从事核子仪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TB/T10217-96测试规程,建立使用、保管、维护、运输制度。配备个人防护服、手套、眼镜,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监护。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化方法,减少体力劳动强度,杜绝超劳作业。作业场所噪声控制在小于85dB/A,员工通过采取戴耳塞等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身体的损害。当温度超过37℃紫外线照射指数大于10时,通过劳动防护、防暑降温和调整作业时间减少高温对员工的身体损害。各参建单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前、工中和工后健康检查。施工人员建立完备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参建职工的一般情况,工前、工中、工后体检结果,历次卫生保健就诊记录等。施工期间,健康档案由随队医生保管。施工结束后,交上级安全监察部门统一管理。10.5劳动卫生措施劳动保护部负责施工区域的劳动卫生,积极开展卫生爱国活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卫生学勘察,收集施工标段气象、水文环境资料,掌握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病、地方病的流行分布等情况,制定预防控制疾病、净化水质的措施。制定卫生防病措施并认真落实,及时掌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疫情、疫病信息,对本标段施工单位的食品、饮水、环境、劳动卫生及防治传染病、地方病工作进行定期监控,发现疫病情及时采取措施,并立即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26- 本标段劳动卫生以地方传染病的防治作为重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了解其危害性、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办法。职工生活区域内定期进行喷洒药物杀灭蚊虫及跳蚤,防止传染病传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交通检疫条例》有关规定,在施工区域出现突发疫情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并迅速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施工区域、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危害监督、监测制度,对施工器具定期进行检疫消毒。10.6职业病防治措施开展健康教育,驻地各单位采用宣传栏、黑板报、传单、广播等手段,对施工人员进行广泛的职业病预防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及防护能力。保证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足量发放防护用品。选拔承担医疗卫生保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一专多能,一职多用,并具备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前、工中和工后健康检查。进入工地后,由施工人员所在单位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初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初检合格者,到指定的合同医疗机构或工地医院进行第二次健康检查。工中健康检查每四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内容侧重于职业危害筛检性检查项目。目的是尽早发现慢性病患者及职业有害因素早期损害征象,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加强巡诊,及早发现病人。卫生人员要有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加强巡诊医疗,不但白天坚持巡诊,而且夜间卫生人员也轮流值班,逐个巡视,以便早期发现职业病人。-126- 第11章劳动力组织计划11.1劳动力组织管理机构根据本标段的实物工程数量和进度安排以及配备的机械设备,结合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以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精心筹划、科学安排,进行动态管理、弹性编组、灵活组织,实施平行、流水、交叉作业。为提高工效、保证工程质量,结合工程特点和进度要求,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工程队队长为副组长,以项目经理部及各工程队(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劳动管理组织机构,本着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满足施工需要、均衡生产、动态管理、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的原则,进行本标段劳动力的管理。11.2劳动力保证措施严格按劳动力配备计划表分单位、分工种、分阶段配齐、配全、配足劳动力,满足施工需要。建立劳动力台帐,制定培训计划。施工前对作业人员分工种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持证上岗;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阶段性岗位技能培训,满足施工进展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做好劳动力动态管理,合理调配劳动力,根据施工需要,及时安排劳动力上岗和转岗,避免劳动力浪费。作好农忙或节假日劳动力的安排,农忙及节假日到来之前,对各工种劳动力进行意向征询,预测可能出现的岗位空缺,提前做好调剂,及时补充。11.3劳动力调配计划详见劳动力调配计划表-126- 第十二章机械、设备配备计划详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表-126-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