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3页

  • 36.00 KB
  • 2022-05-12 10:03:54 发布

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路线设计要点杨灯发1,史敏2(1、江西省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江西赣州341000)(2、赣州宏泰公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在路线平、纵面线形的选定中,选线人员应根据项目的主客观条件,从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条最优的路线方案;在路线平、纵面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使路线设计达到行车顺适、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0前言当前,我国正处在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如何吸取、总结公路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国情使我国公路建设既要满足人民的交通需求,提供安全与舒适的交通方式,又要使公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便要求在设计理念上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工程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设计质量。设计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智力和技术的双重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建设的设计水平还比较低,设计质量不高。下面本人就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1总体要求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综合考虑与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关系,充分注意同城镇、农田规划的配合,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以合理选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路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国策,在确定路基、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以及防护设施等人工构造物的结构型式、布设位置、征用土地、取弃土场等设计中,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造成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并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改善、协调同沿线景观的配合,提高公路环境质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设计,使之在视觉上能诱导视线和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并同沿线环境相协调;在心理上感到舒适和安全。2路线方案和控制点的拟定设计单位在接受测设任务后,应首先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控制点和路线总体走向,而后会同建设单位、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室内初步定线成果,进行现场踏勘、确定主要控制点、拟定路线方案,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一致意见。以避免测量期间和设计过程中因各方在路线方案和主要控制点上产生较大分歧,影响测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返工。设计人员应在所选定的路线走向与主要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出全线总体布局设计方案,然后按总体设计要求,结合主要技术指标的运用,进行路线方案比选、论证,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3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工程技术指标采用的原则:应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安全舒适;做好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的综合设计。路线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条件,并在充分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山地自然灾害、地震、断裂带、筑路材料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沿线小区域气候(如暴雨中心、雾区)等自然条件,进行方案研究,以选定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路线布设,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少,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对于平原微丘地形,由于地形平坦,适当提高路线平面技术指标对工程量影响不大,因此,在征地、拆迁工程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对于山岭重丘地形,路基土石方、桥梁、涵洞、路基防护工程数量和路基填挖高度随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的提高增加很大,从节约工程造价、保证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方便施工和利于养护等诸多因素考虑,宜采用与地形、地貌相适应的平、纵面线形,不得片面追求高指标。4注意与农业、电力和电讯设施配合土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耕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精神,交通部文件《交公路发[2004]164号印发了“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在公路建设中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在公路定线中要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要重视环境保护,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我省很多地市现行公路建设体制在征地、拆迁方面基本采取地方政府经费包干方式,受地方政府经费紧缺、拆迁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和国民素质差等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拆迁工作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能否如期完工,拆迁进度的缓慢与工程建设的工期要求矛盾日夜突出,有很多项目拆迁工作随主体工程的结束而结束,导致沿线的拆迁成了制约工期的咽喉。在我省某重点工程建设中,工程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根据省、市目标任务要求,需于当年底基本完成路基土石方、桥梁下部构造、涵洞、通道工程,而该工程中有多处高压电力杆线至11月底还未开始拆迁,还有多处电力杆线成网状分布,导致几十万方土石方无法开挖和填筑,多座涵洞、通道无法开工,直接影响了工程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5重视水文、地质问题不良地质和地貌对道路的稳定性影响极大,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的影响,贯彻地质选线的理念。路线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地质条件是其中之一,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是控制性的因素。由于路线地质测绘范围广、工作量大,所需时间及耗费经费多,现行公路体制受测设经费和测设周期限制,工程地质的勘测一般以调查、测绘为主,勘探为辅。为确保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段,设计单位应通过地质勘探获取深部地质资料,地质勘探可采取挖探、钻探和物探的方法。在进行地质勘探时,应充分利用地面调查测绘资料,合理布置勘探点,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应充分利用地面调查测绘资料,分析勘探成果,以避免判断的错误。对于滑坡、崩塌、岩溶等严重地质不良地段,应慎重处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绕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某重点工程建设中,有12km路段山体基本上为泥盆系强风化至弱风化石英砂岩夹含碳泥岩、粉砂岩,为层状~碎裂状或散体状岩体结构,岩层为单斜构造。在该项目勘测过程中,由于地质调查细致,勘探准确,路线基本避开了背斜构造带,少数位于背斜构造路段通过减少开挖深度、减缓挖方边坡坡度和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未出现边坡大塌方和滑坡现象,使该项目既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节约了大量的工程经费。6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路基与桥隧,应是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除特殊大桥、特长隧道的位置,应作为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外,一般桥、隧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平原地区选线,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位于直线上的桥梁,如两端引道必须设置曲线时,应在桥两端以外保持一定的直线段,并尽量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当条件限制需设置斜桥或曲线桥时,要注意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强调正交桥位,出现桥头急弯影响行车安全;另一种是只顾线形顺直,不顾桥位,造成桥位不合适或斜交角度过大,增加建桥困难。 山岭区选线,以往由于过分考虑工程造价、施工工艺和工期等因素,对跨山谷大填方路段很少考虑建桥方案,从而因高填方产生严重水土流失;下边坡支挡结构体积巨大,地基应力要求高,基底处理困难;公路占地面积大。因此,在山岭地区跨谷地段应认真进行高填路堤与桥梁的方案比选,缩短边坡长度,节约用地,减少设计变更。7把环保问题作为定线的重要因素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破坏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是合理选线。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好的线位要远离环境敏感区。人们在谈到环境敏感区时,往往会想到居民点、医院、疗养院等,其实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敏感区是就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言,它还包括水资源、气候、野生动植物的栖息或生存区域等诸多方面,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由于历史上人类的社会活动,已经造成了地球上大量物种的灭绝,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在发达国家,对公路建设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好腐植土已被纳入有关的法规中。所以,在选择线位时,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8重视平、纵面线形的反复优化和强化设计后施工服务公路选线的原则,应按拟定的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由点到面、由面到带、由带到线,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具体,进行综合比较、优化与论证。要设计出一条比较理想的纵面设计线,关键是定线的合理性,所以定线时一定要为纵坡设计打好基础。纵面设计中所定的坡度与定线时所考虑的坡度出入较大时,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路线平面线形的选定不能一锤定音,纵面线形设计不能一气呵成,为使设计出的路线达到技术标准高、经济合理、与自然景观协调,路线平、纵面应反复优化,逐步完善。公路工程的设计后施工服务,是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坚实后盾,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作用和工程发挥正常效益的管理咨询作用;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全过程服务,是工程建设的必要补充。同时,通过经常性的工地走访、交流、讨论,吸收施工上的经验,倾听施工单位的意见,可在以后的设计中做到技术上可行、方案上合理、方便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9结语公路工程是国家重点基础设施之一,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路线设计做为公路设计的领头羊,其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各个方面,对社会影响极大。路线设计方案除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意见,所推荐的设计方案应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并与地方规划相协调。公路线形设计应做到线位合理,能结合地形、水文、地质、桥涵等诸多因素,并注意与周围景观和生态协调平衡;应做到地质条件最优,能减轻或避免因工程地质问题而产生的道路病害;线形应连续顺畅,平、纵、横组合合理。真正做到线形优、造价低、隐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