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2-05-11 18:29:41 发布

城市地下道路设计关键技术问题探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市地下道路设计关键技术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热火朝天,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但是人口基数大,交通建设不完善却严重节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大城市而言,人口密集,车辆众多,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基于这些问题,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开始探索发展地下道路及其空间利用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介绍有关地下道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关键词】城市地下道路设计关键技术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由于地面交通日益拥堵,发展地下交通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地下交通的建设发展,地下施工的难题日益凸显了出来,施工技术在创新上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这些问题存在无疑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城市地下道路1.发展背景及其必要性7 城市地下道路作为未来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形式,对解决交通拥堵、土地空间利用和完善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行规范中尚无专门的“城市地下道路设计规范”可循,道路勘察设计者主要参照地面道路的相关规范来执行。设计者在城市地下道路的勘察设计中采用的相关设计标准虽有合适部分,但也存在不少的差异,建成后容易出现排水、通风等问题,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开发利用了许多的城市地下空间,但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初期,如果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缺乏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散建设,各自为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将无序发展的状态,导致地下空间无法连成一个合理的有机体,浪费了地下空间。如:现有建筑地下室独立、互不连通,停车、商业服务功能配套等没能进行优化配置和共享,其应有的区域功能、整体功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部分道路下部并排敷设的市政管线多达50余根、上下重叠多达8层,成为地铁和地下道路建设的严重障碍。显然,单一层面的地下空间利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地下空间的相互连通需形成一个区域性的有机整体,从而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趋势7 综合化是城市地下道路发展的主要趋势。地下综合体的出现,已成为具有大城市现代化象征的建筑类型之一。综合化具体表现在地下人行系统、地下轨道系统、地下道路、地下商业设施与铁路出站系统等的结合。如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地上、地下一共分为8个层次进行开发,地面3层地下5层,通过地下换乘系统,可在地下完成高铁与出租车、私家车和地铁1、4、6号线及南运河北岸商业街的地下换乘或互通。城市交通和城市间交通的地下化。北京东西二环将建设地下快速通道,以缓解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天津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也即将制定完成。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交通和城市间交通地下化,将成为补充完善地面交通路网的一个重要手段。城市道路交通的问题1.城市中心区内道路交通资源紧张作为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多为市区繁华地带,对于开发商可以说是宝贵的土地资源,所以往往是高楼林立,各种高层豪华建筑星罗密布,各式各样的建筑无不以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而设计。而中心区又肩负着体现城市特色象征任务,是城市经济繁华、环境优美、人文理念的统一,因此对建筑的风格、道路的轮廓形状、绿化街景的布设、公共设施包括路灯广场步道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过街天桥通道的建设等等,无不挤压着楼群之间有限的作为交通使用的土地资源。2.城市中心区与周边道路交通网络连接难7 中心区是城市某一方面活动中心,出入中心区的车辆相对其他地方应该是更为频繁、目的性更强一些。然而如何从周边道路进入中心区和如何从中心区顺利进入城市周边道路、选择合适的中心区进出口成为驾车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地下道路设计关键技术1.设计标准的确定地下道路应首先确定其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应根据规划,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片面的追求高标准,导致工程浪费;也不能过分降低标准,达不到安全服务水平,使工程失去修建的意义。应在满足交通功能和安全的条件下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并为远期发展适当预留。地下道路设计标准的确定,包括道路、建筑、结构、消防、环控、电力、交通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技术标准,每个专业都环环相扣,各技术标准相得益彰。2.地下道路横断面布置地下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影响因素较多:(一)车道数及车道宽度:地下道路的车道数及车道宽度需满足通行能力的要求,根据交通量预测情况确定车道数,依据通行交通的种类合理选择车道宽度。(二)路缘带:路缘带指位于车行道两侧与车道相衔接的用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划分的带状部分,其作用是保障行车安全。路缘带需根据规范要求设置。7 (三)侧向净宽及检修带:护轮带的设置能有效避免汽车对地道内装饰板材的刮蹭,同时,也能消除地下道路断面较窄时的突兀感。护轮带的宽度按规范设置。检修带通常结合地道内排水管道一并设置,检修带的宽度应至少满足一个人通行时所需要的宽度,即0.75m,检修带外露高度需满足人行安全和立蓖排水的需求。3.交通导引系统交通安全设施是城市地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城市地道的特点和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安全设施设计共包括以下内容: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及突起路标、防撞护栏、轮廓标、分隔设施和智能交通系统,以正确引导车辆有序、快速和安全行驶。对于比较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如驶入地下停车场联络通道等,宜设置完善的交通导引系统,提前显示诸如停车场的空、满;车道的拥堵、空闲等信息,以便驾驶员提前作出判断,避免在地下道路内出现堵车情况。交通导向系统主要由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3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将收集来的地道信息利用计算机处理成便于向驾驶者提供的形式,通过设置在地道内的LED显示屏、广播等形式进行信息传达。4.竖曲线设置时的视距问题7 地道竖曲线设置,宜大于《规范》规定的一般值,道路等级越低,取值越大。地道竖曲线设置时,应对地道纵断面的视距进行验算。公路隧道通常纵坡较缓,变坡点处的坡度角较小。城市地道采用的纵坡比公路隧道的纵坡大,在某些地下综合体的设计中,坡道的纵坡可能达到7%或者8%,某些停车场坡道甚至达到10%。纵坡越大,变坡点处的坡度角就越大,对视距影响就越大。对于凸型竖曲线,《规范》规定值是以保证纵面行车视距为依据进行编制的,故可不进行视距验算。对于凹型竖曲线,《规范》是以限制凹型竖曲线离心力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的,在通常的地面道路工况下,司乘人员行驶在凹型竖曲线上,视距是相当开阔的,地道则不然,地道箱体顶板对地面道路会有遮挡,故需进行视距验算。由于道路竖曲线线形采用二次抛物线,竖曲线通过公式进行验算比较复杂,推荐采用类似于平曲线视距验算的视距包罗图,进行视距验算。若地道内纵坡的行车视距不易满足时,可抬高地道箱体净空,也可增加同向纵坡。采用设置同向纵坡进行竖曲线的设置是合适的,但是地下道路内的变坡点不宜过多,且竖曲线之间应保证有一定长度的直坡段,以满足3S行程的要求。结束语7 地下道路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也奠定了要坚持发展利用地下空间的基础。虽然我国目前地下通道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是技术的创新应该必须持之以恒来坚持,不断完善地下交通系统,努力提高其安全系数,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注入无尽动力存。并且我们需不断借鉴国外先进地下道路施工技术,使我们的施工技艺能够与时俱进,将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的美丽。参考文献:[1]DGJ08—109-2004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上海: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03[2]B99-104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3]孙俊大型公交场站布局规化城市公共交通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