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书毕业论文 74页

  • 513.50 KB
  • 2022-05-11 18:29:32 发布

道路设计书毕业论文

  • 7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道路设计书毕业论文目录前言1第一章概述21.1概述21.2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31.3其他事项的说明3第二章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2.1现状评价32.2自然条件3第三章工程概况53.1工程规模53.2设计标准53.3交叉路口处理方式6第四章道路工程设计64.1道路规划64.2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64.3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74.3.1设计原则74.3.2平面设计84.3.3纵断面设计84.3.4横断面设计134·4交叉口设计154.4.1设计原则154.4.2平面交叉口规划164.4.3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184.4.4平面交叉纵面设计204·5路基、路面结构设计214.5.1道路路基设计214.5.2路基横断面设计224.5.3路基附属设施234.5.4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244.5.5路基排水274.5.6路面结构设计284.6附属构筑物设计334.6.1公交停靠站3373 4.6.2掉头车道和拓宽车道设计334.6.3防裂设计33第五张排水工程设计335.1雨水管渠系统布设335.2雨水口的设计355.3检查井设置365.4锯齿形街沟设计375.5城市道路雨水管道设计步骤37第六章交通工程设计38第七章照明工程设计38第八章绿化工程设计398.1设计要求398.2道路绿化设计39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409.1保护原则409.2注意事项及措施40第十章施工组织设计4210.1施工准备工作4210.1.1自然条件调查4210.1.2施工条件调查4210.1.3施工前准备工作4310.1.4施工力量组织4410.1.5施工技术准备4410.2施工方案4410.2.1施工部署4510.2.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4510.3施工资源需要量5410.3.1主要工程量5410.3.2土石方计算与调配方案5510.3.3施工材料5710.4施工进度计划5710.5施工平面布置图及交通组织5810.6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及冬、雨季施工措施5910.6.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010.6.2工期保证措施6110.6.3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6110.6.4雨季施工措施6210.6.5冬季施工措施6210.7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6310.7.1质量保证6310.7.2质量保证措施6510.7.3安全保证措施6710.7.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6810.7.5其它技术组织措施6973 10.8成本管理措施70结束语72前言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和提升,做好设计能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设计的总体要求如下:1、设计目的(1)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掌握市政道路工程技术专业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3)培养自己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方案比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进行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实事求是、严格、准确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2、设计要求(1)根据所给设计依据,通过调查及收集有关技术资料,进一步确定道路方案,协同完成制定的设计题目设计,并完成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2)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绘图标准及有关规定,主要图纸应达到基本的深度。另有一张手绘图纸。(3)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规范、装订整齐。(4)学生应在老师知道下按时完成所规定内容和工作量,不得抄袭他人成果。3、公路交通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路桥方面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各规范也有较大的变动,为掌握更多的路桥方面知识,我组选择了A市某路线进行毕业设计。4、我组将在规定日期内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上交一份高质量的设计报告。本设计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指导老师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73 1、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设计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审核教师指正。编者2010年12月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述1.1概述启明县襄河镇位于启明县东北部,地处北纬118°161′;北纬32°06′;距离A市26公里,距离B市100公里,距离C市46公里,有312高速公路和A市一级公路与B市、C市、A市相连,有国家规划“九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双向双轨电气化铁路即将建成通车,规划的成功高速铁路将从县城东北侧通过,并设客运站,地里位置优越。老襄河穿镇而流,新襄河环流全镇。多年来启明县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为主,工、贸并进的经济,国名经济稳定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镇视线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栈计划100%,完成企业增加值2.5亿元,实现利税6200万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650万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9.5%,职工人均4839元,年均增4.7%,农民人均纯收入2241元,年均递增11.2%。财政收入增长,经融形势平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创建文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城镇功能划分细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县城位于启明县东北部,镇北侧有312双向双轨电气化铁路,向北仅有A市一级公路与A相连,A市一级公路当初设计交通流量与现状交通流量,见表一:A市一级公路交通流量统计表年度日交通量(24小时)备注设计能力5000全年平均值20049300全年平均值200511000全年平均值200613000全年平均值200714000全年平均值200816600全年平均值即将建成的成功高速铁路从县城东北侧通过,并设客运站。省道S206穿越镇区,现状A市路交通流量日益增大,现状路面损毁严重,已经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急需启动A市二路建设,缓解现状A市一级公路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启明交通优势和功能。73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启明县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其中工业经济增长尤为迅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合宁铁路与成功高铁的建设给启明县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也给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明县城作为A市的南大门,目前连接A只有一条唯一额A市路,这条路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及交通需求,为积极响应大A市的东向发展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A市二路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该路将担负着志向铁路启明站––启明综合经济开发区––成功高铁A站商务拜访、客流疏散、通勤、购物、货物运输、邮政速递、商品配送等重要任务。1.2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设计任务通知单”。(3)“平、纵、横断面测绘资料。”(4)启明县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5)1/100000地形图。(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9)《公路改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36––98)。(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I––90)。(13)《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4)《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5––90)。(1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D30––2004).1.3其他事项的说明本次设计的A市二路的线性、等级标准,均按照A市城市路网规划和启明县城总体规划的定位确定:道路的性质、设计速度、路幅分配以及道路交通流的组织依据启明县建设局的资料设计。A市二路的桥梁设计由专业桥梁组负责设计,所以本次初步设计不包含桥梁工程设计。第二章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现状评价本次设计的A市二路为城市道路工程,经过现场踏勘,路线北端为成功高铁和谐站,南端为志向铁路启明站,所经过的区域大多为荒地、农田、林地及鱼塘。道路两边部分为工厂厂区。另外,现状道路两侧均有长势良好的植被设计时可以考虑保留。总体来说,地势起伏不大。73 2.2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二)地形、地貌道路用地属东部山脉延伸下来的浅丘陵地貌,用地范围内浅丘、沟田纵横,整体坡向为东高西低,南北以北高南低为主,用地内海拔高度298–320米,相对高差22米。坡度2~6%,地势较缓。(三)水文气候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冬暖夏热,阳光充足,气候湿润,日照时长,无霜期长,雨热同季,降水量较多,夏季多暴雨。年平均气温19℃,年最高气温40℃,年最低气温0℃,无霜期300天左右。雨季集中在5~9月,年均降雨量1070mm。新襄河、新赵店河从启明县中间穿过,水质污染严重,沿岸又无永久性堤防,两岸地势较低的地方经常收到洪水威胁。襄河警戒水位12m,历史最高水位14.52m。(四)地质和地震土层大多为第四季黏土覆盖,沿河两边16m以下普结有红砂岩,地基承载力小于10T/㎡,老城区堆结层,地基承载力约1.2T/㎡,南屏山和北极阁一带为黄土层,地基承载力18T/㎡。以上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一般建筑构筑物均按6度设防。根据本次勘探和原位测试,拟建场地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以此为:①层填土②层粉质粘土③层淤泥质粘土④层粘土。现将各层地基岩土的岩性结构特征分别叙述如下:①层填土(Qml):层厚0.80~2.80m,层底标高3.70~7.40m。呈灰~灰黄色,湿,松散状态,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碎石。此层属高压缩性土。①层粉质粘土(Q4al):层厚0.50~1.50m,层底标高2.70~6.70m。呈灰~灰黄色,湿,可塑状态,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切面光泽,摇振无反应,任性中等,干湿度中等。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23~2.50Mpa,平均1.35Mpa。此层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层厚1.10~4.30m,层底标高-0.91~4.10m。灰色,饱和,软流塑态,含少量腐木及有机质。局部夹粉细沙。韧性中等,干后手能分开。此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且厚薄不均。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0.45~0.95MPa,平均0.78MPa。此层属高压缩性土。③层粘土Q(4al+pl):呈灰黄,湿,可塑~硬塑状态,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泽,摇振无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2.15~3.50MPa,平均2.55MPa。此层未钻穿,最大钻遇深达10.00米。此层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1)水文地质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层耕土中少量上层滞水及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的饱和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渗透补给。勘察期间,未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参考场地附近水质分析资料,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2)场地稳定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测结果,未发现有影响该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故判定该场地属稳定的建筑场地。(3)73 拟建场地抗震防裂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1)拟建场地基岩中风化埋深大于25米,属中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三类。其建筑场地地段类别为不利地段。(2)场地地层工程地质评价综合分析室内外勘测资料,该场地各层岩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可采用下表值土层代号岩土名称fak(kPa)ES(MPa)②粉质粘土126.0③淤泥质粉质粘土73.5④粘土22011.0(3)不良地质沿线分布有池塘,塘淤泥必须清除后再回填夯实,以防不均匀沉降对路基的破坏。(4)结论建议1、场地内无全新式活动构造,场地稳定性较好。2、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判定场地类别为Ⅲ类。沿线第三章工程概况3.1工程规模道路全长16.9公路,其中北段(成功高铁至启明经济开发区)5.1公里,南段(启明经济开发区至志向铁路)11.8公里,本组设计路段为二标段二期,路线长度2km,路基宽度为45米,路幅分配型式为两幅路,路幅分配为中央分隔带2米+机动车道2×11.5米+两侧绿化带2×1.5米+非机动车道2×4.5米+人行车道2×4.0米。本次初步设计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绿化、照明等。3.2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车速50km/h。设计采用车辆轴载为BZZ–100,设计使用年限15年。累计标准当量轴次为700万次/车道。可选用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弯沉值为0.2824mm,路面厚度结构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并验算弯拉应力。利用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路面结构。3.3远期交通分析73 即将建成的成功高速铁路从县城东北侧通过,并设客运站。省道S206穿越镇区,现状A市道路交通流量日益增大,现状路面损毁严重,已经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急需启动A市二路建设,缓解现状A市一级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启明交通优势和功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启明县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其中工业经济增长尤为迅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合宁铁路与成功高铁的建设给启明县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也给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明县城作为A市的南大门,目前连接A只有一条唯一额A市路,这条路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及交通需求,为积极响应大A市的东向发展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A市二路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该路将担负着志向铁路启明站––启明综合经济开发区––成功高铁A站商务拜访、客流疏散、通勤、购物、货物运输、邮政速递、商品配送等重要任务。县城位于启明县东北部,镇北有312高速公路相连B市和C市,南侧有年底通车的国家“九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志向双轨电气化铁路,向北仅有A市一级公路与A市相连,A市一级公路当初设计交通流量与现状交通流量对比分析,在新的土地开发(或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质的变化)及诸多建筑项目的完成,整个区域的格局将发生质的变化。由此产生的新增交通需求会使周围一定区域的交通量发生变化。3.3交叉路口处理方式平面交叉口规划和设计的范围是指构成该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及其进口道、出口道,包括交叉口渠化设计、标志线设计等。A市二路的交叉口设计主要从渠化设计、标志标线设计等方面进行,对于机动车道利用标线和渠化岛分隔,导向行驶,使各种交通安全、有序的在交叉口区域中通行,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均在交叉口中划定区域,避免随意穿行。第四章道路工程设计4.1道路规划A市二路道路全长16.9公路,起点高铁A市站,起点桩号K0+000,重点志向铁路A市站,重点桩号K16+900。A市二路规划为城市一级主干道,设计时速50km/h,路基宽度45m,路幅分配型式为两幅路,路幅分配为中央分隔带2米+机动车道2×11.5米+两侧绿化带2×1.5米+非机动车道2×4.5米+人行车道2×4.0米。4.2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名称A市二路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城市Ⅰ级主干道交通等级重重73 交通增长率8%涉及年限(年)沥青混凝土15年15年雨水设计重现期P(年)一年一年综合径流系数0.5人均生活污水量标准(w升/人·日)340计算行车速度(km/h)50~6050路缘带宽度(m)0.250.25机动车车道宽(m)3.5、3.753.5机动车路拱设计坡度(%)1.0~2.02.0人行道横坡(%)1.0~2.02.0最大纵坡(%)2.50.6最小纵坡(%))无0.25最大坡长(m)无700.01最小坡长(m)140500.008竖曲线最小半径凸(m)135080000凹(m)105010000竖曲线最大半径凸(m)无8000凹(m)无10000设计标准轴载机动车BZZ-100BZZ-100抗震标准6度4.3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4.3.1设计原则根据A市二路在路网规划中所处的位置,负担的交通功能,沿线近远期需要服务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要求,以及目前的建设条件,以及规划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及平面布置。合理设置沿线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等。纵断面设计应参照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道路两侧区域的竖向规划且与现状道路很好的衔接,满足平、纵、横三方面的协调,线形顺适连续,视觉良好,工程经济合理,纵坡长度符合设计规范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还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在满足控制高程要求条件下,考虑道路沿线地形变化,减少对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路基填挖高度,节约工程费用。纵坡设计高程应满足各种控制标高要求,只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防洪要求、内涝标高;*已建成道路纵坡;*各相交道路现状;*与已完成设计的一段的衔接;73 *标段内桥梁控制标高。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的余地。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道路横断面布置应有利于雨水排除,有利于地下管线埋设。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道路后期养护费用。4.3.2平面设计1、平面走向依据规划布设,根据《A市城市路网规划》和启明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A市二路建成后将成为A市南部区域的一条重要通道,是A市主城区城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系交通性主干道,为南北走向,设计起点成功高铁A市站,起点桩号为K0+000,南端为志向铁路启明站,终点桩号为K16.9+000,全场16900m。A市二路规划为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时速取50km∕h。2、本路段设计为新建道路设计。全线为一条直线。直线运用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采用直线型应特别注意它同地形的关系,在运用直线型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不宜采用长直线。②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力等安全措施。③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加上陡坡下行时很容易导致超速行车。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小于3%。④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改善或缓和。3、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用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①关于长直线的量化问题。对于长直线的量化因地域,地形条件不同而不同很难对最大直线长度做出同意的规定。总得原则是:道路线形应该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不强求长直线,也不硬性去掉直线而设置曲线。①位于城市附近的道路,作为城市干道的一部分,由于路旁高大建筑物和多彩的城市风光,无论路基高低均被纳入视线范围,驾驶员和乘客无直线过长希望驶出的不良反应。②位于乡间平原区的公路,随季节和地区不同,驾乘人员有不同反应。③在特殊地形条件下除了直线别无选择,人为设置弯道不但不能改善其单调,反而增加路线长度。由此看来,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它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作某种限制是不现实的。③在平面设计中,为使公交车停靠时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在道路东西侧根据规划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本设计根据具体情况保留启明县开发区已建部分主要通道,其他均作为人行通道。另外,本设计不考虑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机动车道口,需左转弯的车辆必须通过交叉口范围内的掉头车道掉头,掉头车道设置在各交叉口附近,字中央分隔带上辟3.5米车道作为机动车掉头车道或左转车道,以渠化交通。全段穿越大多为鱼塘、荒地、林地和农田,现状的鱼塘根据规矩将取消。73 4.3.3纵断面设计A市二路为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时速取50km∕h。纵断面设计是设计人员根据选线意图结合道路沿线地形、地质以及桥涵和重要建筑物出口、沿街地坪标高等方面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的基础上最后定出路面纵断面设计线的工作。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现平面线形相协调,与周边地势相结合,尽量减少填挖土方量。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一级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详见十一章附图)。在纵断面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折线,反映了沿着地面中线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及美学上等多方面的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标准就是根据汽车行驶的要求,规定的道路纵断面上和竖曲线设计的技术指标。纵坡设计标准主要有: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其它纵坡标准等。竖曲线设计标准主要有:竖曲线最小半径和竖曲线最小长度。㈠纵坡设计标准①最大纵坡1、最大纵坡是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是纵面线形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依据车辆类型、设计速度及自然条件。2、城市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如表城市道路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806050403020最大纵坡推荐值(%)455.5678最大纵坡极限值(%)6789②纵坡长度限制坡长限制包括陡坡的最大坡长和最小坡长限制两个方面。1、最大坡长规定《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坡长限制如表城市道路坡长限制设计速度(km/h)80605040纵坡度(%)55.5666.5766.576.578纵坡限制坡长600500400400350300350300250300250200③最小坡长规定《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坡段最小长度如表城市道路纵坡坡段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806050403020纵坡最小长度2901701401108560㈡竖曲线设计标准1、竖曲线竖曲线一般是指在公路纵坡变坡点处设置的竖向曲线。竖曲线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但在使用范围上,二者几乎没有差别。我国设计一般采用圆曲线。73 2、竖曲线的作用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⑴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⑵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⑶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3、竖曲线类型竖曲线根据其形状可有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之分,当a<0时为凸形竖曲线,a>0时为凹形竖曲线。该路纵断面设计在依据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了如下因素:*与相交现状道路及已完成设计道路的衔接。*桥梁控制标高。*考虑道路的纵坡线型景观。*尽量结合道路两侧地形,减少土方量。㈢纵断面设计与计算①设计原则⑴纵断面线形应该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该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⑵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景观的影响。⑶相邻纵坡之代数差较小时,应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⑷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并采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进行检验。⑸路线交叉出前后的纵坡应平衡。⑹位于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公路,应避免采用陡坡。②设计要求⑴纵坡设计的要求根据《公路规范》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ⅰ平原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ⅱ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欺负过大,纵坡不宜大于6%。ⅲ山区的越岭线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段距离缓坡的纵坡线形。ⅳ山区的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在可能条件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⑵竖曲线设计的要求根据《道路规范》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ⅰ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当地形条件收到限制时,应采用有大于或接近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地形条件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值”。ⅱ有条件时,宜采用大于等于下表中所列视觉所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设计速度(km/h)竖曲线半径(m)设计速度(km/h)竖曲线半径(m)凸形凹形凸形凹形12020000120006090006000100160001000040300020008012000800073 ⅲ注意相邻竖曲线的衔接。Ⅰ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当竖曲线半径小于10000m时,如直线坡段不长,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Ⅱ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直线坡段,亦可直接连接,直坡段的长度应大于3s设计速度的行程长度。⑶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纵断面设计主要解决道路路线的线位高度和位置,具体确定线位表高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考虑设计洪水频率的标高影响外,还应考虑以下的控制因素。①路线起终点及中间种植点的要求。②构造物及附属设施的控制要求。ⅰ道路构造物的控制的要求。ⅱ人行通道控制的要求。ⅲ构造物下的凹曲线控制的要求。ⅳ铁路控制的要求。ⅴ电力线控制的要求。ⅵ地下设施控制的要求。ⅶ水运航道控制的要求。ⅷ涵洞和桥梁的安全高度控制的要求。ⅸ其它控制要求。其它特殊场地的净空要求,如机场、野生动物通道等,应以书面形式从相应主管部门获得。③自然及环境因素控制的要求。㈣纵坡设计要点1、城市道路纵坡设计要点城市道路纵坡设计的要求,除了前面讲述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坡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⑴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水。⑵应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⑶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⑷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道路范围的排水。⑸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不宜大于3%,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的要求。⑹道路最小纵坡不小于1.5%,困难时不小于0.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用其它综合排水措施。⑺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㈤竖曲线计算本组设计路段内设置了三处竖曲线,变坡点桩号依次为K7+700,K8+400,K8+430计算具体成果如下:1、纵坡i=+0.6%,纵坡i=–0.3%变坡点里程桩号:K7+700该点高程23.8m竖曲线半径R=8000m竖曲线长度L=R·w=8000×0.009=72m73 切线长T=L/2=36m外距E=T2/2R=362/2×8000=0.324m竖曲线起点桩号K7+700-36=K7+664竖曲线起点高程23.8-36×0.6%=23.584m竖曲线终点桩号K7+700+36=K7+736竖曲线终点高程23.8-36×0.6%=23.692m中间各点高程以桩距10m按y=x2/2R公式计算,列在表1中,如下:竖曲线计算表1桩号坡段高程标高改正y=x2/2R竖曲线高程K7+66423.5840.0023.584+67023.620.0022523.61775+68023.680.01623.664+69023.740.0422523.69775+70023.80.08123.719+71023.770.0422523.72775+72023.740.01623.724+73023.710.0022523.70775+73623.6920.0023.6921、纵坡i=-0.3%,纵坡i=0%变坡点里程桩号:K8+400该点高程21.7m竖曲线半径R=10000m竖曲线长度L=R·w=10000×0.003=30m切线长T=L/2=15m外距E=T2/2R=152/2×10000=0.01125m竖曲线起点桩号K8+400-15=K8+385竖曲线起点高程21.7+15×0.3%=21.745m竖曲线终点桩号K8+400+15=K8+415竖曲线终点高程21.7-15×0%=21.7m中间各点高程以桩距10m按y=x2/2R公式计算,列在表-,如下:竖曲线计算表桩号坡段高程标高改正y=x2/2R竖曲线高程K8+38521.7450.0021.745+38521.7150.00521.71+40021.70.0112521.68875+40521.70.00521.695+41521.70.0021.72、纵坡i=0%,纵坡i=0.3%变坡点里程桩号:K8+430该点高程21.7m竖曲线半径R=10000m竖曲线长度L=R·w=10000×0.003=30m切线长T=L/2=15外距E=T2/2R=152/2×10000=0.01125m73 竖曲线起点桩号K8+430-15=K8+415竖曲线起点高程21.7+15×0%=21.7m竖曲线终点桩号K8+430+15=K8+445竖曲线终点高程21.7+15×0.3%=21.745m中间各点高程以桩距5m按y=x2/2R公式计算,列在表-,如下:竖曲线计算表桩号坡段高程标高改正y=x2/2R竖曲线高程K8+417.521.70.0021.7+42021.70.000312521.7003125+42521.70.002812521.7028125+43021.70.007812521.7078125+43521.7150.002812521.717813+44021.730.00312521.733125+442.521.7450.0021.745因此,在尽可能地结合地形和道路纵坡的情况下,道路最大纵坡为0.6﹪,最小纵坡为0.25﹪。最大竖曲线半径10000m最小8000m。总填方为:128340立方米,总挖方为:128565立方米,弃土:225立方米。4.3.4横断面设计一、根据A市二路的规划要求,道路规划横断面为:道路红线宽45米,道路断面型式为两幅路,路幅分配为:中央分隔带2米+机动车道11.5米×2+两侧绿化带1.5米×2+非机动车道4.5米×2+人行道4米×2。设计机动车道横坡为2.0﹪,人行道横坡为2.0﹪。A市二路横断面图二、横断面设计步骤及主要成果1.设计步骤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1)点绘各横断面的横向地面线。(2)根据《标准》的规定,确定路基宽度。73 ①按照土质、水文条件拟定路基边坡坡度;②按照排水要求拟定边沟、截水沟等尺寸。(1)按弯道半径大小分别拟定超高加宽值。(2)根据纵断面设计资料,按设计标高咋立即设计表上逐桩进行计算,完成路基设计表。(3)按路基设计表数据,绘出横断面设计线。陡峻山坡需设挡土墙时,应绘于横断面图上,并将挡土墙设计成果另行绘图。(6)检查弯道路段横断面内侧视距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清除障碍及设置视距台。横断面的绘制,一般在土格纸上按桩号由下向上绘制,并在每个横断面上注明必要的数据(包括加宽、超高、土石分界等)。2.设计成果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公路路基设计的主要成果即要求如下。(1)路基设计表:列出平曲线要素、纵坡(坡度、坡长、变坡点桩号及高程)、竖曲线要素、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原宽、加宽、加宽后总宽)、缓和长度、超高值(左、右)、路基边缘与设计高之差(左、右)等。边沟(排水沟)需特殊设计时还应列出沟底纵坡设计资料、形状及尺寸、沟底高程(左、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列出平曲线要素、纵坡(坡度、坡长、变坡点桩号及高程)、竖曲线要素、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中央分隔带、左、右幅分别按行车带及路缘带,、硬路肩、土路肩计列)、各点与设计高之差(左、右幅分别按左侧路缘外缘、硬路缘外缘土路肩外缘各点填列),并说明加宽、超高情况。(2)边沟(排水沟)设计表:列出桩号、地面高程、按左、右侧分别列出边沟或排水沟形式及尺寸、沟中心至中装距离及沟底纵坡(设计资料、沟底高程、说明等)。(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示出路中心线、行车道、拦水缘石土路肩、路拱横坡、边坡护坡道、边沟、碎落石、截水沟、用地界碑等各部分组成及其尺寸、路面宽度及概略厚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整体式了路基、分离式路基分别绘制,还应示出中央分隔带、缘石、左侧路缘带、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护栏、隔离栅、预埋管道等设置位置。比例尺用1:100~1:200.(4)路基一般设计图:绘出一般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高填方路堤、深挖路基、水田内路堤及沿河江及水塘等不同形式的代表性路基设计图,并应分别示出路基、边沟、碎落石、截水沟、护坡道、排水沟、边坡率、护脚墙等防护加固结构形式和标注主要尺寸。比例尺用1:200.(5)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绘出所有整桩、加桩的横断面图,示出加宽、超高、边坡、边沟、截水沟、碎落台、护坡道、路测取土坑、开挖台阶及视距台等,注明用地界。(6)超高方式图。(7)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分别列出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和病害地段路基起讫桩号、位置、长度、宽度、地质说明、处理方式或措施、工程及材料数量等。(8)特殊路基设计图:绘出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或病害弊端处理设计图(平面、立面、断面)、加固及构造物等结构设计图,示出工程地质情况。(9)中间带设计图:绘出中央分隔带平面、断面设计图及路缘石大样图,示出预埋管道以及轮廓尺寸等,列出每延米工程及材料数量表。(10)中央分隔带开后设计图:按类型分别绘出平面布置图、中央分隔带渐变段断面图、开口处路面结构图、路缘石大样图。73 (11)路基土石方数量表:列出桩号、断面积、平均断面积、挖方(总体积、土类、石类)、填方(总体积、填土及填石(分压实方和自然方))、本桩利用方、余方、欠方、远运利用方、调配示意运量、借方(分土类、石类、运距、数量)、弃方(土、石、运距、运量)等。(12)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列出起讫桩号、长度、挖方(总体积、土类、石类)、填方(总体积、填土及填石(分压实方和自然方)、本桩利用方、远运利用方、借方)、弃方、总运量、计价土石方总数量等。(13)路基土石方运量统计表:列出起讫桩号、施工方法(人工施工土方、推土机施工土方、铲运机施工土方、挖土机配自卸汽车施工土方、人工施工石方、机械施工石方(人工清运)、机械施工石方(机械清运)等)、数量、平均运距。(14)取土坑(场)、弃土堆(场)一览表:列出取土或弃土地段起讫桩号、取土或弃土位置(上下路桩号、支线长度、运距)、取土坑(范围、土名、土类最大挖深、可取量、计划用量)、占用土地(永久或临时)、开挖方式经济运输条件、弃土堆(土石方数量、运距)、临时工程(便道、便桥等)。(15)弃土堆设计图。(16)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列出起讫桩号、工程名称、主要尺寸及说明、单位、数量(左、右)、工程及材料数量等(包括挡土墙、护墙、护脚、护肩、边坡加固、驳岸、防水堤坝等)。(17)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4·4交叉口设计4.4.1设计原则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组织方式。因此,在设计交叉口时,必须首先考虑交叉口形式的选择和交通组织问题。为此,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道路交叉口的未知受道路网规划控制,两条道路相交以正交为宜;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雨或等于45°,并避免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2)交叉口的形状、类型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交通组成、等级、设计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在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地物条件和投资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3)在交叉口的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不同流向的车流、人流、布设必要的转弯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等。平面交叉口按其管理方式分为设置信号和不设置信号两种。部分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上平面交叉不得设置信号控制;设计速度≥60㎞/h的一般公路,对直行交通不得设置信号控制。(4)为保证行车通畅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可采取压缩进口车道、分隔带和路测带宽度,增加车道条数等措施。(5)路口设计速度:平交范围内相交的公路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该公路的设计速度一致。当两相交道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交范围内直行交通设计速度可降低,但与公路设计速度之差不应大雨20㎞/h.对于城市道路信号控制的平交路口的设计速度,一般按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来进行计算。通常,直行车车速可取高限,左、右专用车道车速宜取低限。(6)73 平面交叉应优保证主要公路或交通量大的一方的通畅,其几何设计应结合交通管理方式考虑。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纵坡应平缓,地段较短时,其长度应符合最小坡长规定,并对称地布置于交叉点两侧,紧接该段的纵坡应小于3﹪,特殊情况下应不大于5﹪.(1)平面交叉范围内必须通视,有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以清除。应保证必要的停车视距及信号(或标志)的识别距离。当条件受限制时,必须采取设置限速标志等措施。(2)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应根据交织长度、左转弯车道的长度、视距及识别距离等因素确定。间距应尽量大,以提高通行能力,保证行车安全。当间距较小且密度较大路段应采取修建辅道适当合并交叉或设分离式立体交叉等措施以减少平面交叉的数量。(3)当乡村道路与公路平面交叉时,交叉应选在视距良好的地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为:交叉处公路边缘的两侧应分别设置不小于10m的水平段。紧接水平段的纵坡一般不大于3﹪困难地段应不大于6﹪。交叉处的视距应保证驾驶员在距交叉处不小于20m的范围内能看到两侧各50m范围内的车辆。并在公路路基边缘处各有不小于6m的路面加固段。(4)平面交叉设计应以预测的交通量为基本依据。设计做采取的交通量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当缺乏交通量预测资料(特别是与次要公路有关部分)时,其交通量参考附近类似功能的交叉的交通量进行推算。(5)既有平面交叉改建设计时,除应收集交通量以外,还应调查分析包括交通延误以及交通事故的数量、程度和原因等现有交叉的使用状况。(6)拟分期架设的互通式立交,当近期先建平面交叉时,应对首期平面交叉和最终的互通式里立交两者作统筹构思,并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足够深度的设计(简单情况下的方案设计至复杂情况下的初步设计),以保证分期建设方案在技术处理、占地和投资安排上的合理性。4.4.2平面交叉口规划㈠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相交道路类别可分为: 1.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简称为主-主交叉口; 2.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简称为主-次交叉口; 3.主干路与支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简称为主-支Ⅰ交叉口和主―支Ⅱ(Ⅲ)交叉口; 4.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简称为次-次交叉口; 5.次干路与支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简称为次―支Ⅰ交叉口和次―支Ⅱ(Ⅲ)交叉口; 6.支路与支路相交形成的平面交叉口,简称为支Ⅰ-支Ⅰ交叉口、支Ⅰ―支Ⅱ(Ⅲ)交叉口、支Ⅱ(Ⅲ)―支Ⅱ(Ⅲ)交叉口;7.与快速道路衔接的上述各类平面交叉口。㈡平面交叉口的应用类型可分为:   A型—交叉口展宽及信号控制交叉口;   B型—设有让路标志或停车标志的优先控制交叉口;   C型—不设控制交叉口;   D型—环行交叉口;73    E型—干路中心隔离带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   F型—交叉口不展宽及信号灯交叉口。㈢规划平面交叉口的应用类型,主要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的相交道路类别确定。规划平面交叉口应用类型相交道路主干路次干路之路Ⅰ级Ⅱ(Ⅲ)级主干路AAA、EE次干路AAA、B、E支路Ⅰ级A、B、DB、C、D、FⅡ(Ⅲ)级B、C、D、F注:1、应避免Ⅱ(Ⅲ)级支路与主干路相交,确实无法避免时可按E型交叉口规划。2、丁字交叉口不应设置环形交叉口。㈣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规划红线应做成圆曲线或切角斜线、并须满足视距三角形要求。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2m的视线障碍物。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见图4.0.4-1及图4.0.4-2。(强制)图4.0.4-1正十字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图4.0.4-2畸形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注:图中SS—停车视距㈤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路缘石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路缘石最小转弯半径见下表。路缘石转弯半径右转弯计算车速(km/h)30252015无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荐转弯半径(m)35–4025–3015–2010–15有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荐转弯半径(m)30–3520–2510-155–10㈥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应根据4.0.3规定的交叉口类别,确定规划设置展宽段,当规划阶段无法确定时,表4.0.3中各类相交道路的交叉口有展宽要求的,应按展宽要求规划设置展宽段;当进口道设置公交车站时,应设置展宽段。73 ㈦平面交叉口进口道规划红线的长度和宽度:须根据表4.0.8确定平面交叉口规划红线宽度和长度。(强制)新建平面交叉口进口道规划红线宽度增加值和长度相交道路交叉口规划红线宽度增加值(m)进口道规划红线长度(m)展宽段长度(m)展宽渐变段长度(m)主干路次干路支路Ⅰ主干路次干路支路Ⅰ主干路次干路支路Ⅰ主-主交叉口10-15--80-120--30-50--主-次交叉口5-105-10-70-10050-70-20-4020-40-主-支交叉口3-5-3-550-70-30-4015-30-15-30次-次交叉口-5-10-50-7015-30次-支交叉口-3-53-5-40-6030-40-15-3015-30支-支交叉口3-520-4015-30注:1.相邻两交叉口之间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长度之和接近或超过两交叉口的距离时,应将本路段作一体化展宽;2.跨河桥梁两侧亦应作相应展宽,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长度,按道路类别参照执行。㈧平面交叉口出口道规划红线应增宽3m,增宽长度视道路等级取60—80m,渐变段为30—50m,干路取上限,支路取下限。当相邻两交叉口之间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长度之和接近和超过两交叉口的距离时,应将本路段作一体化展宽。(强制)㈨在地区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中,地块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主干路或次干路上,确需在干路上设置时,不应设置在交叉口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范围内。如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确需在交叉口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范围内设置出入口时,主干道上距离平面交叉口不应小于80m或设在地块离开交叉口的最远端。次干路上距离平面交叉口不应小于50m或设在地块离开交叉口的最远端。支路上距离与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不宜小于30m,距离与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不宜小于20m。同时,干路上地块出入口的交通应采取与干路交通同方向行驶的管理措施。㈩地面公交终点站的规划和设置:1.   新建平面交叉口,进出口道为主、次干路的交叉口范围内,不得规划、设置公交终点站;(强制)2.   改建平面交叉口,进出口道为主干路的交叉口范围内,不应规划、设置公交终点站;3.   改建平面交叉口,进出口道为次干路的交叉口范围内,不宜规划、设置公交终点站。4.  交叉口处规划设置公交中途停靠站,宜设在交叉口的出口道;转弯公交线路的停靠站,应设置在相交的横向道路出口道上。5.  当交叉口处有轨道交通车站进出口时,应在原交叉口规划展宽的基础上,做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换乘规划。4.4.3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一、设计原则73 1、平面交叉口处交通量大时,应作渠化交通设计,即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等设施疏导车流。其设计原则是:(1)渠化设计的路线应简单明了,过于复杂的设计内容容易使车辆误行,反而降低其使用效果;(2)应避免交通流的分流、合流集中于一点;(3)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过宽会引起车辆并行,容易引起碰撞事故;(4)驾驶员驶近导流设施前能醒目地察觉到导流设施的存在。交通岛的端部应视情况设置标志、标线和照明等设施。2、交通岛设计1)交通岛类型交通岛是组织渠化交通的主要设施,其构造可以以缘石围砌或划线作成或隐形结构,交通岛按功能不同分为分隔岛、安全岛、中心岛、导流岛等形式。2)交通岛尺寸a导流岛导流岛一般采用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实体岛。当岛面窄小时,可采用路面标线表示的隐形岛。导流岛边缘的线形为直线与圆曲的组合,基础部最小圆曲线半径为0.5m,导流岛端部偏移距S1、S2、S3,内移距Q1、Q2,应根据行车速度、岛的大小和公路等级分别按下表选用。导流岛偏移距、内移距设计速度(km/h)偏移距(m)内移距(m)S1S2S3Q1Q2801.001.000.501.501.00600.750.750.501.000.7550以下0.500.500.500.500.50导流岛端部半径R1(m)R2(m)R3(m)0.50.5~1.00.5~1.53)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包括车辆交通组织和行人交通组织。其基本任务是:保证相交道路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各方向车流安全、快速地通过交叉口。(1)车辆交通组织a设置专用车道b实施信号灯管制,设置专用车道。c组织渠化交通(2)行人交通控制在城市道路中,尤其在交叉口处,行人在此汇集、转向、过街,需要考虑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二是组织行人在人行横道线安全过街,从而使人、车分离,相互之间的干扰最少。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以下方面的要求:a人行横道应与人自然流一致,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地发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b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人流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人流过街的心理要求。73 c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地通过交叉口,较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d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二、平面设计2.1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2.2交叉口平面设计中应考虑交叉口视距要求,交叉口转角部分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于1.2m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停车视距可按式5.2.2确定。  式中:V——交叉口计算车速,其值可按3.0.3的规定取值       t——制动反应时间,取2.5秒      Ф——潮湿系数,按不利情况取值为0.4      φ——粗糙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3~0.05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等必须设在交叉口附近时,应做视距分析,且桥墩宽尽可能缩小,台阶宜通透。三、进出口道设计3.1      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口道通行能力同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增加,进口道应确保增加车道数所需的宽度;确定进口道的宽度及车道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新建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预测各交通流向的流量所需的车道数来决定;无交通流量数据时,应按表4.0.8规定的值确定;(强制)   2.改建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实测或预测各交通流向的流量所需的车道数来决定;(强制)   3.治理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实测的各交通流向的流量及可实施的治理条件来决定。(强制)3.2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可较路段上略窄。内环线以内、新建及改建交叉口,一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3.0m;治理性交叉口,在用地受到限制的地方,一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75m。内环线以外、新建及改建交叉口,一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3.25m;治理性交叉口,在用地受到限制的地方,一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3.0m。交叉口范围内可不设路缘带。3.3进口道展宽段应尽可能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分车道行驶创造条件,特别是设置有专用箭头灯时,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车道。改建及治理交叉口,当每信号周期左传车平均流量超过2辆时,应配以专用车道;在有中央分隔带的进口道上,应充分利用分隔带空间展宽成进口车道,剩余宽度应满足行人过街驻足空间的要求。3.4    进口道设计时,右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右侧(靠非机动道或人行道一侧)展宽,左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左侧(靠道路中心线一侧)展宽。4.4.4平面交叉纵面设计1、平面交叉竖向设计1)竖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73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一级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里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通。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除,使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各点标高能与建筑物的地面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好的空间感。道路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辆、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2)竖向设计的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a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一般均保持不变(非机动车道纵坡、横坡可变),次要道路的纵、横坡度可适当改变。b同级别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变。c路口设计纵坡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d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e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通畅,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f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在交叉口布置进水口,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为此,进水口应设在交叉口人行横道的前面能截住睡的地方和竖向设计的低洼处。3)竖向设计方法步骤(1)收集资料:A测量资料。采用本组绘制的地形图。B交通资料。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直行、左转、右转的比例)。C排水资料。道路等级、宽度、纵坡、横坡、交叉口控制高和四周建筑物标高。(2)会粗话交叉口平面图:包括中心线、车行道和行人道的宽度、缘石半径。(3)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4)确定竖向设计图式。(5)路段设计等高线的绘制。(6)交叉口设计等高线绘制。(7)根据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及附近建筑物协调及外型美观的条件,对所画成的等高线线形及间距进行调整。A市二路分别与C路、D大道、E路和F路相交,各交口均为平面交叉信号灯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处采用无障碍式设计,以满足残疾人穿越道路的需要4·5路基、路面结构设计4.5.1道路路基设计(一)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1、一般路基通常是在正常的地质和水文等条件下,填方边坡高度或挖方高度不超过规范允许范围的路基。2、路基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路基主体工程路基主体设计包括选择路基横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度,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73 (2)路基排水根据沿线地表水及地下水分布情况,进行沿线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以及地面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3)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包括取土坑与弃土堆、护坡道与碎落台、堆料坪与错车道等的布置与计算。(4)路基防护与加固防护与加固设计内容有坡面防护、冲刷防护及支挡结构物的布置、构造设计与计算等。4.5.2路基横断面设计1、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时,需要开挖;路基设计高程大于天然地面时,需要填筑。由于填筑情况的不同,典型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填挖结合及不填不挖四种形式。①路堤:路堤是指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由于路堤通风良好,对填料的性质、状态和密实程度可以按要求加以控制。因此,路堤式路基病害少,是工程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矮路堤因易受地面水的影响,设计时路基两侧均应设置排水以确保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力求不低于规定的临街高度,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矮路堤的高度通常接近或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出填方路堤本身要求满足规定的施工要求外,天然地面也应按规定进行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必要时基底需进行特殊处理与加固,如清除基底、换土、设隔离层、排除地下水等,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路堑:路堑是指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常见形式有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及半山洞路基。路基的开挖破坏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其边坡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地质、水文、边坡坡度和边坡高度。挖方边坡可视高度和土层情况设置成直线、折线或台阶形,并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合适的边坡率。水文条件对路堑的影响较大,地质条件越差,水破坏作用越明显。挖方路基土层地下水文状况不良时,可能导致路面的破坏。所以路堑以下的天然土层,要压实至规定的密实程度,必要时还要翻挖重新分层填筑或换土,或采取加铺隔离层,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等措施予以处理。路堑由天然地层开挖而成,其构造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如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等。③填挖结合路基:填挖结合路基是指在一个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从路基稳定性需要考虑,陡坡路基一般应“宁挖勿填”或“多挖少填”。填挖结合的路基,在选定路线和线性设计时,应统一安排,进行路线的平、纵、横三者综合设计,权衡利弊,择优而定。④不填不挖路基:这种路基虽然节省土石方,但是排水费城不利,且原状土密实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发生水淹、雪埋、沉陷等病害。因此,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该类路基,干旱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山岭区的山脊线方可考虑。为保证路基稳定性,需检查路槽底面以下30cm范围内的密实程度,必要时翻松原状土重新分层碾压,或采用换填土层。同时,路基两侧应设置边沟,以利排水。(三)路基设计的基本要素73 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度是路基设计的基本要素。路基宽度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路基高度(包括路中心线的填挖高度,路基两侧的边坡高度)取决于路线的纵坡设计及地形;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土质、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及边坡高度,并由边坡稳定性和横断面经济性等因素比较确定。就路基稳定性和横断面经济性的要求而言,路基的边坡坡率及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是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⑴路基宽度路基宽度是指在一个横断面上的两侧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本次设计的路基宽度为45m。⑵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设有中央分隔带的高速、一级公路路基设计高程是指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高程。由于原地面沿横断面方向是倾斜的,因此,路基宽度范围内的路基高度有差别,为此,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与边坡高度之分。路基中心高度是指路基中心线出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之差,而路基两侧的边坡高度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高程与路基边缘标高的相对高差。路基高度由路线纵坡设计确定。确定时,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桥涵等构造物与交叉口的控制高度、纵向坡度的平顺、土石方工程量的平衡,以及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等因素,以得出合理的路基高度。深路堑挖方工程量大,施工面狭窄,行车条件差,边坡稳定性差。高填方路基占地面积大,工程量集中,且往往同桥涵等人工构造物练成一体,受水的侵蚀和冲刷较严重。因此,从路基稳定性出发,设计中尽量避免高填与深挖路基,如无法避免应认真考虑可行性,并进行单独设计。⑶路基边坡坡度确定路基边坡坡度是路基设计的基本任务。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路基两侧应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路基边坡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并关系到路基的稳定和工程投资。4.5.3路基附属设施路基工程除其主体工程外,还包括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坪及错车道。均须正确合理的进行设置。一.取土坑与弃土具体设置方法及要求二.护坡道与碎落台   护坡道是保护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措施之一,设置的目的是加宽边坡横向距离,减小边坡平均坡度。73    碎落台设于土质或石质土的挖方边坟坡脚处,主要供零星土石碎块下落时临时堆积,以保护边沟不致阻塞,亦有护坡道的作用。碎落台上的堆积物应定期清理。三.堆料坪与错车道路面养护用矿质材料,可就近选择路旁合适地点堆置备用。亦可在路肩外绿没堆料坪,其面积可结合地形与材料数量而定,例如每隔50-100M设一个推料坪,长约5—8m,宽2m。   单车道公路,由于双向行车会车和柑巨避让的需要,通常应每隔200—500设置错车道一处。4.5.4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一、防护与加固的意义有岩土填挖而成的路基改变了原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并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及行车的长期作用下,故路基可能产生各种变形和破坏。为保证路基稳定和防治路基病害,必须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材料等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类土、石质边坡及软弱地基予以必要的防护与加固。路基防护与加固的意义在于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固、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美化路容,提高公路使用品质。二、防护与加固工程的措施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措施,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边坡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建筑物及湿软地基加固四大类1、坡面防护坡面防护是指为防止边坡受水及各种自然因素对坡面的破坏作用而在破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总称。(1)必要性防止边坡失稳,有效应力下降,自重增加,强度下降,坡面泥土流失。环境侵蚀(反复干湿、冻融、冲刷、风蚀),产生病害:土石路堑边坡坡面剥落,高坡面受水流冲刷形成“鸡爪”沟,岩石路堑边坡碎落现象,土质边坡干燥崩裂、暴雨下易失稳而造成溜坍。(2)措施类型a.植物防护——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坡体湿温,确保边坡稳定,兼绿化道路和保护环境的作用。种草或铺草皮、植树,适用于气候潮湿、草皮易于生长的土质边坡上。种草:适用于坡度不陡于1:1和坡高不大而坡面径流速度缓慢的边坡防护。铺草皮:常用于边坡较高陡和坡面冲刷较重以及需要迅速绿化的地方。有:叠铺(分水平、垂直和倾斜叠置)、平铺(平行于坡面满铺)、方格铺等形式。植树:适用于坡度不陡于1:1.5的各种土质边坡和极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b.灰浆防护——防止软弱岩土表面进一步风化、破碎和剥落,避免雨水侵蚀坡体,增强边坡整体性,采用水泥、石灰类矿质混合料对边坡进行封面和填缝。通常用于不宜植物防护的坡面。封面:包括抹面、捶面、喷浆和喷射混凝土等形式。抹面防护:适用于表面比较完整而尚未剥落的易风化软质岩石挖方边坡。捶面防护:适用于坡度不陡于1:0.5的易冲刷土质和易风化岩石边坡。喷浆和喷射混凝土防护:适用于易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73 c.砌体防护——受自然力影响易发生严重剥落(碎落)、冲蚀或溜方等坡面变形的路基边坡,可采用框格、护坡和护墙砌体防护形式。框格防护:采用预制混凝土砌块、浆砌片石、栽砌卵石等做骨架,框格内采用植物防护或其他辅助防护措施。砌石(混凝土块)护坡:常用于易受水流侵蚀的土质边坡、严重剥落的软质岩土边坡。护面墙(护墙):是一种墙体形式的坡面防护,由浆砌片石组成,适用于坡度较陡(但不宜陡于1:0.5)而易风化或较破碎的岩石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侵蚀的土质边坡。与挡土墙的差异:a.护墙不承受墙后坡体的侧压力,边坡必须是稳定的。b.截面(仅考虑护墙自身的稳定问题)——当h小时,为等截面,当h大时,为变截面。c.基底设在冰冻线以下,基底承载力>300KPad.伸缩缝、泄水孔的布置同浆砌片石防护。2、冲刷防护冲刷防护用于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淘刷,可分为直接防护和简介防护两类。(1)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在稳定边坡上直接加固的一种措施,其特点是不干扰或很少干扰原来的水流性质。主要措施有:a.土工膜带土工织物体沉排、土工膜带适用于允许流速为2-3m/s的河岸路基冲刷防护。土工膜带可用于替代干砌块石、砂浆块石等修建堤坡、堤脚、构筑丁坝、堤坝主体,还可以用于堤坝崩塌、江河崩岸险情的防护。b.抛石防护抛石防护是指为了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抛填大石块的防护措施。c.石笼防护石笼防护是指为防止河岸和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2)间接防护常用的间接防护类型有导流坝、防护林带及改河道等。导流结构物一般有丁坝、顺坝、格坝及必要的改河工程。3、支挡建筑物(为防止坡体坍滑,减少路基占地,可采用支挡结构)1.砌石路基(叠砌边坡)适用场合:陡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较大,边坡伸出较远,填筑困难,附近有良好石料(不易风化)时。2.护肩当砌石高度不超过2m,其内、外坡可直立,称为护肩。3.护脚适用场合:地面横坡较陡,填方路基有沿斜坡下滑的倾向,或为加固、收回坡脚,可采用护脚路基。4.矮墙适用场合:在土质比较松散,易产生碎落或坡面滑坍的挖方坡脚,以及水稻田地段的填方坡脚,宜设置矮墙4、湿软地基加固主要类型和选取原则(1)沉降处理:73 减少总沉降量、减少工后沉降(差异沉降)、控制沉降速率(2)稳定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选取原则:①地基条件:土质、水理(排水、透水等性质)②道路条件:道路等级及相关条件。路堤高度、面层类型、宽度、排水设计、引道段处理③工期和施工条件④投资(费用的增加量)⑤系统最优的概念按作用机理分为:(1)换填材料——将地基软弱层的全部或部分换填为强度较高和透水性好的材料,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a.开挖换填法——简称挖填法适用场合:软弱土层位于地表,挖换深度不超过3m。b.抛石挤淤法适用场合:排水困难的洼地,软弱层土易流动,厚度较薄(不宜超过3m),表层无硬壳。c.爆破排淤法适用场合:仅适用于爆破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的地区。(2)排水固结——一般利用路堤填料自重(必要时可超载)进行加压,挤出土中的过多含水,达到挤紧土粒和提高强度的目的。排水固结法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土层固结特性、厚度、预压荷载和预压时间。为了缩短预压时间,加设透水性垫层(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砂井、袋装砂井、塑性排水板等)。a.砂垫层法——系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厚度为0.5~1.2m的砂层(中砂、粗砂或砂砾层)。作用:①提高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应力扩散效应)②作为排水层,降低地下水位,疏干路堤湿度③排水固结法中水平向排水系统④隔断毛细作用(在冰冻地区预防冻胀)⑤改善作业条件b.砂井排水法——采取螺钻、沉管或射水等方式在地基中形成竖向排水井孔,再灌入粗砂、中砂,缩短排水距离,加速固结沉降,提高抗剪强度。适用场合:软土层较厚(>5m)、路堤较高布置方式:三角(梅花)形或正方形砂井直径0.2~0.3m,井距一般为井径8~10倍,为2~4m井深:穿过滑动面和主要受压层,软土较薄或下卧透水层时,则贯穿砂井顶部铺设砂垫层或砂沟c.袋装砂井——系把砂装入长条形透水性好(用聚丙烯等材料)的编织袋内,用特制设备插入地下,形成袋装砂井。直径为7cm或10cm,井距1~2m,深度在15m以内,最深的达25m。d.塑料排水板——若将袋装砂井改为用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竖向排水体,称为塑料排水板。通常由带沟槽的塑料芯板和一个无纺布滤套组成。73 (3)挤压密实a.强夯法(动力固结法)——以8~12t(甚至200t)重锤和8~20m(最高达40m)的落距,对地层表面进行强力夯击,利用冲击波和动应力使地基土密实,达到加固目的。b.挤密法——用锤击、震冲、爆破等方法成孔,向孔内逐层夯填砂、碎石或石灰等材料,形成直径较大的桩体,并与桩间挤密的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粒料桩:通过置换地基土、加速排水固结及应力集中作用,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石灰桩:依靠石灰吸水、膨胀、发热以及离子交换作用,使地基土疏干、挤密和凝固。桩径一般为0.3~0.5m,间距为0.75~1.5m,最大深度为30m左右。平面上按三角形布置。(4)胶结硬化——松软土层可采用搅拌混合、高压喷射或压力灌注结合料及化学浆液,通过充填孔隙、离子交换和结硬反应,达到加强目的。a.浅层搅拌法:将石灰、水泥等结合料掺入表层土内,加以拌和,进行压实,形成硬层。一般处治深度不超过1.5m。b.深层搅拌法:利用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层内将喷入的加固料(结合料)与地基土强制拌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性和水稳定性的混合柱状体。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有明显效果。加固料:浆液固化剂(生石灰粉、干水泥等)和粉状固化剂(石灰浆、水泥浆、二灰浆等)粉喷桩:桩径一般为0.5m,桩距为1.5m,加固深度达20m以下。c.高压喷浆法:用高压泥浆泵将化学浆液通过特殊喷嘴高速喷出,使浆液和土混合、胶结硬化后,在地基中形成柱状或壁状加固体。d.灌注法——利用压力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注入地层内,浆液以填充、渗透等方式,赶走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水分、空气,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原岩土层胶结成整体。(5)调整结构a.轻质路堤:一般采用粉煤灰路堤b.反压护道:当路堤填筑高度超过极限高度时,路堤和软土层达不到要求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护道,利用护道的填土重增加稳定力矩,以平衡路堤的滑动力矩。特点:施工简单,但占地大,土石方多高度一般为路堤的1/2~1/3,宽度须由滑动稳定分析确定。c.加筋路堤:将能承受一定拉力的土工织物、塑料格栅和筋条等材料铺设在路堤底部,以增加路堤强度,扩散基底应力,阻止侧向挤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差异沉降。4.5.5路基排水一、路基排水的意义73 公路最大的病害之一就是水害,如水分的积聚使得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力下降,造成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降低了路面材料的强度;受土质、气温的影响又容易引起土质松软、边坡坍塌、基身沉陷或产生滑动,进而导致道路冻胀与翻浆的产生。因此,为保证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在路基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二、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有一下几点:(1)路基排水设计应考虑放、排、疏结合,并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及特殊路基地区的其他处治措施相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2)路基排水设计应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并与当地排灌系统相协调。(3)路基排水困难地段,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4)施工场地临时排水措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各种排水设施设计要满足功能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并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三、路基排水设施的种类路基排水设施分为地表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1)地表排水设备根据设计不同可以分为边沟、截水沟(天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2)地下排水设施常见的有暗沟、渗沟、渗水井、仰斜式排水孔4.5.6路面结构设计(一)路面1、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公路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构造物,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对路面的基本要求为保证行车运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延长道路寿命,要求路面具有以下基本性能。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⑴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⑵具有足够的低温抗裂性⑶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⑷具有足够的大气稳定性(抗老化能力)③具有足够的平整度④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⑤具有足够的耐久性⑥具有竟可能低的扬尘性⑦满足规范要求3、路面设计原则:①以交通量为基础;②适应道路服务功能的要求;③符合当地筑路材料的供应状况;④适应自然条件要求;⑤技术成熟;⑥性能优良、造价合理;⑦注重对新工艺、新材料的选用。73 3、水泥混凝土使用寿命长,施工工艺简便,材料来源丰富,且道路不必经常养护,从整个使用过程考虑,其修建和养护费用比沥青路面低,但一旦出现损坏,不易修复,不利于道路以后的改建和维修。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厚度较小,路面无接缝,施工期短,行车舒适,吸噪性能好,路面防滑性能好,养护维修简便,开放交通早,在现行的道路设计中应用较多。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较复杂,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较多,其路面结构抗水损害能力较差,较易出现龟裂、坑槽、泛油等,从材料来源来看,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进口或国产优质沥青。为了保证路面结构具备较高的高温稳定性,选用优质沥青材料。车行道路面结构表面层选用改性沥青,以提高沥青面层的高温抗流变,低温抗缩裂的能力。使路面结构层经久耐用,具备足够的构造深度及抗滑能力。本次设计的A市二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计算如下:1、车辆换算将各级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BZZ–100,轮胎压强P1=0.7MPa,单独轮迹当量半径r1=10.65cm,列表如下: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荷载加速表P1(MPa)C1(Pi/100)4/ciN2换算轴数N16010.1296265357010.24015401308010.40964862009010.656127418010011.0000606011011.4641152212012.0736511合计16456382、计算累计轴数Ne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t=15年交通流量年平均增长率r=0.08Ne=365N1((1+r)T-1)/r=63229133、路面容许弯沉和设计弯沉值现有路面回弹弯沉值是用弯沉仪和具有标准轴载的规定汽车按前进卸荷法测定的。弯沉值的大小反映了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弱状况,在相同车轮荷载下,路面的弯沉值愈大,则路面抵抗垂直变形的能力愈弱,反之则强。实践表明,回弹弯沉值大的路面,在经受了轮载不太多次的重复作用后,即呈现出某种形态的破坏;而回弹弯沉值小的路面,能经受轮载较多次重复作用才能达到这种形态的破坏。在达到相同程度的破坏时,回弹弯沉大小同该路面的使用寿命即轮载累计重复作用次数成反比关系。找出路面达到某种破坏状态时的重复荷载作用次数与此时弯沉值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对该种路面所要求的使用寿命来确定它所容许的最大弯沉值,这个弯沉值被称作容许弯沉值。  路面容许弯沉值的确切含义是:路面在使用期末的不利季节,在设计标准轴载作用下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容许弯沉值与路面使用寿命的关系可通过调查测定确定。选择使用多年并出现某种破坏状况的路面,测定弯沉值,调查累计交通量,进行分析整理。大量调查测定资料表明,路面达到某种临界状态时,累计交通量同容许弯沉值之间存在良好的双对数关系。73 路面设计弯沉值是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相当于路面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路面设计弯沉和容许弯沉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路表弯沉在使用期间的变化,该变化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路基路面结构层的材料特性、压实程度、干湿状况、温度环境、结构类型、气候条件、交通组成、检测时的环境条件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均将对弯沉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根据对已建成道路的多年实测资料分析,路表回弹弯沉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路面竣工后的第一、二年。由于交通荷载的压密作用以及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增长,路表弯沉逐渐减少,大致在竣工后第二年达最小值。  第二阶段:路面竣工后二至四年。由于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水温状况变化以及材料不均匀等因素影响下,路面结构内部的细微缺陷因局部范围的应力集中而扩展,形成小范围的局部破损,使结构整体刚度下降、弯沉增大。此阶段以弯沉不断增大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路面竣工后三、四年至路面达到极限破坏状态。由于结构内部缺陷附近局部区域积蓄的高密度能量,已通过前阶段缺陷的扩展而转移,形成新的能量平衡,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达成较低水平的新的相对稳定,路面弯沉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缓慢变化阶段,即结构疲劳破坏的稳定发展阶段,一直延续至结构出现疲劳破坏。  如果将竣工的路表弯沉L0取为1,而将其后各年标准状态下的弯沉值LT与L0的比值定义为相对弯沉AT,即:AT=LT/L0,计算各路段随年份变化的相对弯沉值。并将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的路面结构状态取作为路面设计状态,则路表弯沉的设计控制指标与路面竣工的弯沉验收指标相一致。经过大量的测试和分析,可得到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Ld:Ld=L0=LR/AT  式中:L0—竣工验收弯沉,Ld为设计弯沉,AT为弯沉增长系数,可取1.2。  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公式如下:Ld=600Ne-0.2AcAsAb; 相应的路面容许弯沉计算公式如下:LR=720Ne-0.2AcAsAb  式中:Ld—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该值是在标准温度20℃,标准轴载(BZZ-100)作用下,测定的路表回弹弯沉值,对半刚性基层用5.4m弯沉仪,对柔性基层为3.6m弯沉仪;若用自动弯沉车或落锤式弯沉仪测定时,应建立相应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A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上拌下贯或贯入式路面为1.1;沥青表面处治为1.2;中低级路面为1.3;  Ab—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于20cm时,Ab=1.0,若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等于或小于15cm级配碎石层、沥青贯入碎石、沥青碎石的半刚性基层结构时,仍为1.0;柔性基层、底基层或柔性基层厚度大于15cm,底基层为半刚性下卧层时为1.6。 路面厚度是根据弹性多层体系理论、层间接触状态为完全连续,在以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实测路表弯沉值Ls等于设计弯沉值Ld的原则进行计算,即Ls=Ld,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等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理论弯沉值和实测弯沉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通过对大量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实测弯沉和理论弯沉关系式:73       式中:Ls—路面实测弯沉值,0.01mm;  p、δ—标准轴的轮胎接触压力(MPa)和当量圆半径(cm);  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αc—理论弯沉系数;  ,其中E0为土基回弹模量值(MPa),E1,E2,…En-1各层材料回弹模量(MPa),h1,h2,…,hn-1为各结构层厚度(cm)。4、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土基回弹模量(E0)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其取值的大小对路面结构厚度有较大影响,正确地确定E0是十分重要的。土基回弹模量值与土的性质、密实度、含水量、路基所处的干湿状态以及测试方法有密切关系。当前,确定土基回弹模量(E0)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现场实测法  现场实测法是在不利季节,采用刚性承载板直接在现场土基上实测E0,目前采用的测试方法是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的规定用大型承载板测定土基0~0.5mm(路基软弱时测至1mm)的变形压力曲线,按下式计算土基回弹模量。    式中:E0——土基回弹模量,MPa;  μ0——土的泊松比,取0.35;  D——承载板直径,30cm;  pi——承载板压力,MPa;  li——相应于荷载pi时的回弹变形值,0.01mm。  2.查表法  根据道路所处的公路自然区划,沿线土质及水文状况,路基设计高度等条件,确定临界高度,土的平均稠度,查表预估土基回弹模量。  3.换算法  根据承载板试验的E0与压实度K,土的稠度Wc或室内CBR值等试验资料建立可靠的换算关系。  5、确定材料回弹模量,拟定路面结构。如下:73 h1=4cmE1=1991MPa细粒式沥青混凝土h2=6cmE2=1425MPa中粒式沥青混凝土h3=36cmE3=3088MPa水泥稳定碎石h4=18cmE4=1608MPa石灰土E0=40MPa路基在沥青路面中,为防止路面反射裂纹,增加其结构整体性;提高沥青面层的强度,在沥青底层、基层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在两层沥青之间以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的侧面喷洒粘层油,用乳化沥青(PC-3),用量0.3~0.6L/㎡.(二)路面基层1、基层是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承受路面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下面的垫层或路基上。因此,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刚度。基层表面应平整,以保证面层厚度的均匀。直接位于沥青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适合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称为基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基层按混合料类型分为结合料稳定类(有机结合料、无极结合料)和无结合料的粒料类2、本段路面基层设计参考现有规范及实际施工要求选用水泥稳定砂石基层。(三)垫层垫层是设置在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及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垫层材料可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粒料以及水泥或石灰煤渣稳定粗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粗粒料等。73 4.6附属构筑物设计4.6.1公交停靠站本次设计暂无A市公交车路规划,但从现场堪察得知,有公交路线通过,具体战点位置并未确定,因此本次初步设计根据规范设置了公交停车港湾和给出停车港湾大样图。公交停车港湾仅在道路南侧设置,而道路北侧由于要保留现状沟渠,故只设置公交站台,不设置公交停车港湾。港湾式停靠站车道宽度为3米,站台长度为20米,减速段位35米,加速段位40米,长共95米。4.6.2掉头车道和拓宽车道设计从现场勘察情况来看,道路北侧大都是化工厂厂区,现状也存在许多通道,本次设计考虑进出厂区出口较多,在交叉口设计时从中央分隔带专辟一3.5米车道作为掉转车头专用车道或左转车道,同时也考虑渠化交通。4.6.3防裂设计在沥青路面中,为防止路面反射裂纹,增加其结构整体性;提高沥青面层的强度,在水稳上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第五张排水工程设计5.1雨水管渠系统布设1、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要求使雨水能顺畅及时的从城镇或厂区排出去。管渠布置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2、雨水管道的布设城市道路的雨水管道线应平行于道路的中心线或规划红线。雨水干管一般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宜设在快车道以外。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40~60m时,可考虑沿街道路两侧作双线布置。由于雨水管道施工及检修对道路交通干扰很大,因此,雨水干管应尽可能不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的车行道下,而宜直接埋设在绿化带或较宽的人行道下,并注意与行车道、杆柱、侧石等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此外,雨水管线还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他城市地下管线的交叉,避免造成施工困难;必须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并保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竖向间隙。雨水管道离开房屋及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见下表。73 名称水平净距(m)垂直净距(m)名称水平净距(m)垂直净距建筑物给水管排水管见注(1)见注(2)1.50.150.15乔木地上柱杆(中心)道路侧石边缘铁路电车路轨架空管架基础油管压缩空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电车电缆明渠渠低涵洞基础底见注(3)1.51.5见注(4)2.02.01.51.51.51.5轨底1.21.00.250.150.250.250.550.50.15煤气管低压中亚高压特高压1.01.52.05.00.15热力管沟电力管够通信电缆1.51.01.00.150.5直埋0.5穿管0.15注:(1)与建筑物水平净距:管道路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一般不小于2.5m(压力管不小于5.0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按计算确定,但不小于3.0m。(2)与给水管水平净距: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时,不小于1.5m;给水管管径大于200mm时,不小于3m。排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在生活给水管道下面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4m。当不能避免在生活给水管道上面穿越时,必须予以加固,加固长度不应小于生活给水管道的外径加4m。(3)与乔木中心距离不小于1.5m;如遇现状高大乔木时,则不小于2.0m。(4)穿越铁路时应尽量垂直通过。沿单行铁路敷设时应距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不小于5m。与建筑物。雨水管与其他管线发生平交时,其他管线一般可用倒虹吸管的办法跨越。如雨水管和污水管相交,一般将污水管用倒虹吸管穿过雨水管的下方。如果污水管的管径较小,也可在交汇处加建窨井,将污水管改用生铁管穿越而过。当雨水管与给水管相交对,可以把给水管做成向上的弯头,用铁管穿过雨水窨井。由于雨水在管道内是靠本身重力流动的,所以雨水管道应由上游向下游倾斜。雨水管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与街道地形相适应,即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取得一致,这样,不致时管道埋设过深,可节省土方量。因此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考虑雨水的排除问题,为排除雨水创造条件。从排除雨水的要求来说,道路的纵坡最好在0.3%~4%范围内。到路过陡,则需要设置跌水井等特殊构筑物,增加基建费用。道路过于平坦,将增加埋设管道时开挖的土方量,如果扯车道过于平坦,而排除地面水有困难时,应使街沟的纵坡大于0.3%,设计成锯齿形街沟,以保证排水。管道的埋深,指管道内壁到地面的深度。管道的覆土厚道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管道的埋深对整个管道系统的造价和施工影响很大,管道埋深越大,施工越困难,工程造价越高。显然,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管道埋深越小越好。但是,管道的覆土厚道有个最小限值,称为最小覆土厚道。73 最小覆土厚道一般根据雨水管可能承受的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当地冻深以及邻街建筑内排水支管的衔接要求等条件确立,一般不小于0.7m。在保证管道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少覆土厚度可适当减小。至于北方冰冻地区,则要求防冻要求来确定覆土厚度。除考虑管道的最小埋深外,也应考虑雨水管道的最大埋深。管道的最大埋深决定于土壤性质、地下水水位及施工方法等。在干燥土壤中一般不超过7~8m;在地下水水位较高、流沙严重、挖掘困难的地层中通常不超过5m。当管道埋深超过最大埋深时,应考虑设置雨水泵站等措施,以减少管道埋深。不同直径的管子在检查井内衔接时,应使上下游管段顶等高,即管顶平接,这样可以避免在上、游管中形成回水。5.2雨水口的设计1、雨水口的布设要点(1)雨水口是雨水管道或合流管道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地面上、街道上的雨水首先进入雨水口,再经过连接管流入雨水管道。雨水口一般设在街区内、广场上、街道交叉口和街道边沟的一定距离处,以防止雨水漫过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妨碍交通。(2)雨水口的布设数量,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及雨水口的进水能力确定。在纵断面凹处、街道低洼处、汇水点及人行横道线上游,应设置雨水口。雨水口应避免设在临街建筑物的门口、停车站、分水点及其他地下管道顶上。(3)布设雨水口时,首先应确定街沟纵断面上低洼积水点和交叉口竖向规划上必须的雨水口,然后根据道路纵横坡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周围地形及排水情况,选择雨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根据当地暴雨强度、雨水口的排水能力等因素,确定雨水口的数量、位置与间距。间距一般为25~50m。纵坡较大时,谁的流速大,不能充分进入雨水口,部分水流会越过雨水口;纵坡过小时,往往形成积水,此时均应适当缩小雨水口的间距,具体的数值由计算确定。(4)在道路交叉口处,应根据路面雨水径流情况及方向布置雨水口,使来自街道的雨水在交叉口前人行横道上游就被截住而流入进水口,不允许在交叉口上漫流,以免妨碍车辆和过街行人交通。(5)雨水口的连接,必要时可以串联,一般不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径。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φ200mm。坡度小于1%,长度不超过25m,覆土厚道不小于0.7m。(6)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计算Q=wC^2ghk式中:Q——雨水口排泄的流量,103L/s;ω——雨水口进水面积,m2;C——孔口系数,圆角孔用0.8,方角孔用0.6;g——重力加速度,g=9.80m/s2;h——雨水口上允许贮存的水头,一般认为街沟的水深不宜大于侧石高度的2/3,一般采用h=0.02~0.06m;k——孔口阻塞系数,一般k=2/3。由上式知:当由骤雨强度计算需要排泄的流量,并规定了允许积水深度后就可计算每个73 雨水口所需的进水面积,从而决定了进水箆的数量。在直线段设置进水口的最大间距可按下式计算:L=āQ/q式中:L——雨水口的最大间距;ā——雨水口的漏水率,与雨水井盖的形式和进水面积、街沟的流量及纵坡、进水孔口的阻塞情况等因素有关,估算时可采用ā=0.60~0.70;Q——街沟的允许流量,L/s,根据街沟的过水段面积按水力学有关公式计算;q——街沟的单位长度,m的汇水流量,L/s,根据降雨强度及汇水面积计算。街沟的过水段面积,。为了不影响车行道上的车辆交通和行人过街,水面宽度B和水深h宜加控制,一般宜控制B=0.5m,h不大于缘石高度的2/3;街沟横坡i值在不影响车辆和行人交通的情况下,宜尽量采用大的横坡。(7)通常,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为25~50m。(8)在交叉口处雨水口的排水能力应加大,避免积水影响交通。在加大井盖的进水面积的同时,也可适当缩小雨水口的间距。2.雨水口横断面布设形式雨水口的布设形式,宜根据不同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合理布置。目前国内常见形式有以下三种。(1)单幅式,布置两排雨水口;(2)双辐式,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3)三辐式,布置两排至六排雨水口,又分A型、B型两种。3.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篦、井身和连接管三部分。根据进水篦的布置的不同,雨水口可以分为平式、立式和联合式三种。5.3检查井设置检查井又名窨井,是设在主干管上的一种井状构造物。为了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疏通,管道系统上必须设置检查井;同时检查井还起连接沟管的作用。相邻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应在同一直线上,便于检查和疏通操作。检查井一般设置在管道容易沉积污物以及经常需要检查的地方,如管道改变方向处、改变坡度处、改变高程处、改变断面处和交汇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都应布设检查井。检查井在直线管段上的最大间距根据《城市排水设计规划》规定按下表采用。雨水管检查井最大间距管径或暗渠净高(mm)最大间距(m)管径或暗渠净高(mm)最大间距(m)管径或暗渠净高(mm)最大间距(m)≤70050800~1500100>150012073 5.4锯齿形街沟设计1.锯齿形街沟的作用我国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地区,有些旧城在街坊或沿街建筑已形成的情况下修建道路,以致纵坡很小甚至为零,这样虽然有路面利于行车,但对街坊排水(应排到路上)和道路路面排水极为不利。尽管道路设置路拱横坡,已排除雨、雪水,但通常街沟和人行道的纵坡均与路中心线纵坡相近,当纵坡很小时,积留得雨、雪水就很难沿街沟的纵向排除,尤其在暴雨或多雨季节,路面成片积水,即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又妨碍交通。所以城市道路纵坡小于0.3%的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2.锯齿形街沟设计所谓街沟即指高出路面部分的缘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间作为城市道路排水的三角形沟。锯齿形街沟设置的方法是保持缘石顶面线与路中心线平行(即两者纵坡相等)的条件下,交替地改变侧面线与平石(或路面)之间的高度,即交替地改变侧石外露于路面的高度。在低处设置雨水进水口,使进水口处的路面横坡i4大于正常横坡i横,而在两相邻进水口之间的分水点处的路面横坡i3小于正常横坡。这样雨水由分水点流向两旁低处进水口,街沟纵坡交替升降,呈锯齿形。通常缘石全高30cm,高出路面部分的高度为10~20cm。如高出值过低;高出值过高,则不便于行人跨越。所以常用的缘石外露为0.15cm,设锯齿形街沟处最低高度取0.12,最高高度取0.18m,则m-n=0.06m。设两进水口间距为l,一般城市常用雨水口间距为35~40m。个别雨量少、路面窄的道路可取45m,路中线纵坡为i中,街沟纵坡为i1和i2,则分水点距两边进水口的间距为x及(l-x)此时左端[i1(l-x)+n]-i中(l-x)=m右端i中x+n+i2x=m两式相等,则得l-x=m-n/i1-i中通常设计时,根据地物在沿线建筑物出入口、交叉口行人横道线上游,以及凹形竖曲线最低处已布置好雨水口,然后在每段长度上取进水口间距l,i中在纵断面设计时已确定,m、n值也已定,则可计算分水点距离x及(l-x),再计算i1。实际设计中常先将雨水口间距按设计地形、地物安排好,即l为定值,然后再根据标准横断面相对关系,用中心线标高推算分水点标高(比正常断面街沟高0.03m)与进水口处标高(比正常断面街沟低0.03m)最后再计算i1与i2,做到满足i>0.3%的排水要求即为可行。5.5城市道路雨水管道设计步骤城市道路雨水管道设计步骤如下:(1)在1:2000~1:5000并绘有规划总图的地形图上,划分汇水面积,规划雨水管道路线,确定水流方向。73 (2)划分个段管道的汇水面积,并确定水流方向,将计算面积及各段管道的长度,填写在图中。各支管汇水面积之和应等于该干管所服务的总汇水面积。(3)依地形图的等高线,确定各设计管起讫点的地面标高,确定沿干管的控制点的高程,准备进行水力计算。(4)按整个区域的地面性质求出径流系数。(5)依道路、广场、建筑街坊的面积大小,地面种类、坡度、覆盖情况,以及街坊内部的排水系统等因素,计算起点地面集水时间。(6)根据区域性质、汇水面积、q20值、地形,以及漫溢后的损失大小因素,确定设计重现期。(7)推算暴雨强度公式,并绘制单位径流量与汇流时间关系图。(8)确定设计流量,进行水力计算,确定管渠断面尺寸、纵断面坡度,并绘制纵断面图。第六章交通工程设计1、设计原则 *以满足交通管理功能为前提,做到经济、合理、适用; *必须做到醒目、易读、公认; *道路交通作为国际交往和旅游业发展的纽带,图形符号是一种“跨文化”的标志,此类设施,必须兼顾本土文化背景,又要向国际标准靠拢。 2、交通标志 (1)标志内容 *警告标志:变长90米的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黑边、黑色图案。主要设在沿线道口附近; *禁止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行进的标志; *指路标志:300cm×150cm矩形,蓝底白色图案,指示临近道路,设在道路交叉口附近。 (2)交通标志结构 主要有单柱式和单悬臂式两种: *单柱式:1.5毫米厚路合金板,114号钢管立柱,钢筋混凝土基础; *单悬臂式:105毫米厚铝合金板,219好钢管立柱,钢筋混凝土基础。 (3)交通标线 *车行道分界线:白色虚线,宽15厘米,热熔性道路专用漆,2米实线,4米空档; *人行横道线:白色实线,线宽45厘米,间距60厘米; *导向箭头:白色,长3米。第七章照明工程设计7.1设计原则 •必须符合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尺度,不破坏所处环境的静感,和周边景观相融合73 ,灵活布置。 •确保路面具有符合标准的照明数量和质量。 •投资低,耗电少;运行安全、可靠;别于维护管理。7.2照明标准 •路面平均照度:Eav=15LX •照明均匀度:Emin/Eav=0.35 •采用半截光型灯具。 3、光源、灯具选择及布置 •光源选择 采用小功率高压钠灯或小功率高压汞灯。 •灯具选择 采用悬挑式灯具,灯杆采用圆锥形钢管,表面热镀锌防腐,每套灯具加熔断器保护和补偿电容器。 4、灯具布置 路段路灯按双侧对称方式布置,间距45米(可适当调整),灯杆埋设于机非分隔带中。交叉口处灯具沿道路转角安装,间距20—25米,距路缘1米。第八章绿化工程设计8.1设计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具有的庇荫、滤尘、减弱噪音、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功能。为了保证道路行车安全,道路绿化应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行车视线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视,以保证行车视距;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种植,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以诱导驾驶员行车视距。 2、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的一定宽度和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8.2道路绿化设计1、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是指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行道树设计应满足: •为了避免人行道上绿化树分枝形成的障碍,同时确保人行道上行人的安全,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阴浓、生长健壮、适应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73 行道树绿带应以种植行道树为主,并应与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 •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间应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行道树最小种植株距为4米,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米; •建议行道树离人行道边缘距离在0.25—0.5米之间; •在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行道树的选择要求:一般要求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管理粗放,抗病害性强的树种:主干挺直,分枝点高,不妨碍车辆安全行驶;冠大阴浓,树冠整齐,姿态优美,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耐修剪,可控制生长,以免影响空中电线电缆;种苗来源丰富,大庙移植易于成活。 2、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中央分隔带是指行车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设计应满足: •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即绿化形成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以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也可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相反,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 •为了确保相邻道路行车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 •在分车带端部采取通透式栽植,使横穿道路的行道树可保留,而道路南侧的行道树则正好落在机动车道边缘附近,应移栽到别处。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9.1保护原则(1)严格执行我国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适当位置应有环保设施,环保设施应方便行人使用9.2注意事项及措施一、本工程环保设计应着重从道路视觉环境、道路建设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道路对环境的污染、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道路绿化等方面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本工程的环保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工程建设对沿线农田水利设施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包括施工期间开挖与填筑路基对自然植被覆盖的影响;施工引起水文地质变化对农作物和对生态环境分割所带来的影响。 (2)道路建设的取土场、采石场的水土保持和绿化等方案设计。 (3)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作好环境保护设计。 (4)合理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使道路线形、桥涵和沿线设施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5)重点防止道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污染。 二、环境保护措施73 施工单位的领导应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保法规。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 土石方位置: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弃土场应进行绿化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当堆弃高度较高时还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6)防施工噪声:主要是科学安排施工,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进行科学安排,尽可能将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在居民区附近路段,严禁晚上进行大规模施工活动,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除此之外,还应从施工工序方面进行合理选择,在一些环境敏感区附近施工时,要及时调整施工设备,增加轻型震动设备,减薄路基每一层填料厚度,增加铺筑层数,增加碾压遍数,减少施工设备震动和噪声对沿线居民产生的影响。(7)防大气污染: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8)防水质污染: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兔油污的污染。(9)临时施工用地及料场选择:严格控制临时用地规模,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耕地,同时还要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或恢复植被。选择料场时,应评价其对生态的影响,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破坏昀小的料场。料场开采过程中的各种弃渣要集中处理,不得随便堆弃。 三、结语 道路建设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加强道路建设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要认真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按道路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完善有关审批手续。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时刻不忘环境保护,特别是要对道路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把道路施工期间各种因素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昀低程度,使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地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的地区,进行道路建设时,加强道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有一大批既懂得道路工程又懂得环境工程的综合性人才补充到道路建设的队伍中去,就目前来说,加强道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环境保护知识和法规的培训是当务之急。73 第二部分第十章施工组织设计10.1施工准备工作本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本着“精干高效,职能齐全”的原则,成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施工工长、安全负责人、质检员、材料员、电工、测量员等岗位。设立工程技术部、质检部、安全文明施工部、财务统计部、材料设备部、后勤供应部等,详见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图。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场内围建工程项目部,规划民工宿舍,材料堆放场地,机械停放场地,联系临时用水用电,实现“三通一平”,满足施工要求。项目部根据该标段工程量编制机械设备所需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报各相关部门审批后,项目部各相关部门人员积极组织实施,我公司下属机械化施工分公司、物料中心、沥青分公司按计划组织施工机械、施工机具材料、沥青混合料进场,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实施。10.1.1自然条件调查1、地形、地貌调查主要进行公路沿线、桥位、隧道、附属加工场及大型土石方地段的调查。2、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特征,包括地层构造、图纸的类别及土层厚度、土的性质、承载力及地震级别等。3、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分为地下水文资料调查和地面水文资料调查。4、气象资料调查(1)降雨资料。包括全年降雨量、雨季期、日最大降雨量、年雷暴日数等。(2)气温资料。包括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3)风力及风向资料。包括最大风力、主导风向、风速、风的频率;大于或等于8级风全年天数。以上调查有助于安排临时设施,制定雨季、冬季施工措施,工地排水及防洪方案等。5、其它自然条件调查包括泥石流、地震、滑坡等,必要时也应进行调查,并注意在施工中关注它们对路基和基础的影响以便采取专门的施工保障措施。10.1.2施工条件调查1、建设地区的能源及生活物资供应调查73 2、建设地区的交通条件调查3、建筑材料及地方资源情况调查4、社会劳动力及生活设施调查5、建筑基地情况调查6、占用征用土地调查7、拆迁建筑物、电力、电信及管线设施调查8、路线交叉调查10.1.3施工前准备工作为了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圆满地完成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本工程特点,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科学组织,精心安排、计划在先,保证施工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布设施工用电线路,用水管线和临建设施。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检查多专业管线的位置是否正确,提出方便施工的合理化建议。3、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单项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案,重点阐明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利于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公司总工程师组织质检科、工程技术科向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风雨季施工措施等,项目技术负责人再根据进度计划向施工员和作业班组交底,重点放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安全措施等方面,交底必须细致齐全,并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安全要求等进行详细的交底。5、及时编制施工预算,充分反映工程所需的各种费用,材料、劳动力等,有效指导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安排、竣工决算和经济分析等工作的开展。6、认真做好材料的计划采购准备,编制各项材料计划,对多种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强防盗和防火管理。7、组织先遣人员进行项目部及工程处的驻地建设。8、布置好临时工棚作为设备、材料堆放场地。9、对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水系调查,或发现设计遗漏或不合理的排水或灌溉用水处理方案,立即以文字报告形式向业主、监理和设计院汇报,并提出适当的处理办法或变更设计。10、搭设外电及布置供电线路。11、接入水源,布置供水线路。12、对现场的地质、地形进行调整核实。13、修通运输便道。73 14、混凝土搅拌站、料场的场地处理及设备安装。15、配备好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10.1.4施工力量组织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力量,合理分工,科学管理,具体配备如下:1、土方施工队:主要负责道路挖填土方工程、管道沟槽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的施工。2、路面施工队:主要道路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和路面工程和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工程的施工。3、管道施工队:主要负责给、排水管道,电力电缆沟,电信管道,道路照明管道及管线工程的施工。10.1.5施工技术准备①校核测量仪器,对全线进行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密、放线②复核纵、横面,计算土方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方调配。③绘制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施工图,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④对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⑤对借土区按规范要求进行取土样试验,测定其最大干容量,最佳含水量等。⑥对所使用的砂、石进行试验。⑦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进行试验。⑧对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10.2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指对工、料、机等生产要素所做的总体设想和安排。施工方案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确定的问题,也是决定其它内容的基础。施工组织的各个方面都与施工方案发生联系而收到重大影响。施工方案的好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和工程施工的质量、工期及经济效益。因此确定一个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是公路施工组织设计重要的内容,也是决定整个工程全局的关键。所以我组是进行施工方案确定时必将加倍重视。一、施工方案的选择1、制定和选择施工方案的基本要求(1)切实可行。制定施工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2)技术先进。制定施工方案时,能有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从而能提高工效,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3)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施工方案必须保证在竣工时间上符合国家或合同规定的要求,并争取提前完成。(4)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与安全规程的要求。73 (5)施工费用最低。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尽量采用降低施工费用的一切正当的、有效的措施,使工料消耗和施工费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2、施工方案选择的内容施工方案包括很多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顺序的安排;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作业的组织。10.2.1施工部署一、临时工程1、本工程道路全宽为45m,施工便道易设在路线边缘3m范围内。2、施工用电项目部北侧为防震减灾技术中心项目部工地,该工地有专用负荷变压器,可就近接入电源,减少工地临时线杆费用。3、施工用水本工程地段位于A市城郊,工程沿线无自来水管网,本次施工用水量较小,工程施工时可打井取地下水做为生活及生产用水,污水管道施工时的井点降水,也可做为施工时生产用水使用。4、生产及生活房屋本工程生产房采取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方法,为提高项目部组织速度,办公室。职工宿舍采用我公司自制的集装箱移动活房,活动房内办公用具,生活设施齐全,到工地后可直接投入使用。民工搭建临时活动房。5、预制厂地本工程所用混凝土侧石、平石及混凝土管、雨水盖板,均采用外购,工地需要时,可直接运往施工现场。二、管理目标及安排1、管理目标:质量目标:满足设计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市政优良工程。安全目标:严格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BJ59-99)进行管理,组织施工,杜绝一切大小安全事故。工期目标:采用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网络优化组合,确保在8月20日前竣工。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按省建委颁发的《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管理,争创文明施工现场。2、施工总体思路及工作面安排:①按照工期要求此工程由一个独立工作面,在此工作面内进行平行流水施工。工作区(K7+000~K9+000)内遵循“先上游后下游,先排水后道路,先主干道后混合车道”的施工原则。②整体施工安排:施工顺序安排:临时便道→清表清淤→路基土石方填筑→排水施工→支排水管施工→管线施工→基层→路面→人行道10.2.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73 一、施工测量(1)技术标准测量技术标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排水及路面坡度。(2)技术措施①根据指挥部提供的导线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建立一套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得到监理和指挥部复核认可,作为施工时依据。②对经过复核认可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性保护措施,如用砼加固等,以保证其使用中的准确性。对导线点将桩寄出路幅,在施工中,导线点毁坏后便于及时予以恢复。③对使用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点每个月检核一次,防止由于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施工误差。④施工前,对所使用的经纬线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检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⑤测量建立复核制度,避免错误。⑥进场后在监理的陪同下对路基断面进行复测,并将测量详细资料及结果报业主及监理。⑦进场后迅速砍伐各种树木并清走,为测量放线创造通视条件。二、清表及清淤⑴施工前,先在路幅北向开挖一条宽1m、深1.5m的排水沟,将南施工区雨水、地下水有组织排至---大道雨水交汇井内,东施工区雨水、地下水有组织排至K3+380处再修一段2.0×1.5的排水土渠排至农田排水系统,土渠坡度1%。路幅南侧待清表完后,再行挖沟,排水方向与路幅北侧同,在K3+380处需设Dn1000的临时排水管涵,将南幅之水排向北幅,汇集后统一排出。⑵清表:场内菜地及农田表层耕植土及苗木需首先清除,采用推土机、挖机辅以人工配合,清理掘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草皮、树木、树根、建筑垃圾等不适材料。经勘探清表清淤土层厚度为1m左右,清表(淤)土方量较多,只能采取弃土方案,因工程在雨季施工,为确保清淤效果,防止施工中水土流失。派人工在低洼及清淤地段开挖满足排水需要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盲沟(原路基无排水沟地段),清淤地段两侧挖1.0*1.0m的排水沟,中间挖20cm*20cm的网格状排水沟与两侧排水接通,开挖深度大于清淤深度20cm以上,并保证其排水顺畅。⑶对低洼、长期积水路段重新进行软基调查,了解软基的深度、范围、土质及周围的地质情况,同时进行地下水位的调查,了解水源。在软基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现场调查、试验等,拟定软基处理施工方案与措施。根据处理方案,确定软基处理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等。严格按监理及业主指令深度进行,清淤干净彻底后,用压路机进行基底碾压,使其压实度大于93%,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再报监理进行断面测量,确定清淤工程量。若出现软基,按设计或监理要求进行处理,如开挖换填、抛石等。清淤验收后迅速进行回填施工,回填用土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料,同时路基两侧做好地下水渗透排水沟,防止地下水反渗入路基而造成碾压时的翻浆现象产生。软基地段填筑时,分层及接茬宜做成错台形状,台宽不宜小于2m。压实完成后即进行压实质量的检验,测定压实,达到规范要求时,再进行下一层填料的回填施工。若不合格,则重新翻松再充分压实,在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及地下水准的变化。⑷鱼池清淤:先将鱼池水经现有排水沟放出,不能放出水位下采用泥浆泵进行排出。采取分块清淤边挖边填的办法,再先将沿堤附近的淤泥挖除并运走,经监理认可清淤合格后,立即用土回填压实,然后进行下一块,清淤时汽车在回填后的路基上行驶,以减少挖机的转运工程量。清淤时,若地下水丰富,回填第一层用料可采用沿线的建筑拆除后的砖碴,必须时采用抛片石处理。淤泥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外运至弃土区。三、道路路基工程⑴73 路基填筑:路基是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植土、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将路基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填平,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压实。选用稳定性较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土做填料,所用填土每5000m3作一次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路基填筑之前对取土场的土质进行含水量测试,以保证施工时对压实度的控制。填筑时对已填路基进行碾压,雨后将路基上的浮土清除干净并压实后再进行施工。为保证有效路基内压实效果,按技术规范要求路基两侧填筑高度在30cm以上,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小于30cm,尽量做到全幅全宽填筑。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再填一般地段,严禁边坡填筑不到位,进行补宽贴坡。。填方区厚度在0-80cm范围内要求大于95%,80cm以下均应达到93%,挖方区及零填方区0-30cm范围内达95%。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松,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顶面作成2%至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路堤填筑。道路外边坡度按现有地形,填方边坡1:1.5,路基在4m以下采用1:1.75,切方边坡1:1。切方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设1M的碎落台,再按1:1放坡。填方区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为保证路基面不积水,施工时路基横坡大于4%和适当的纵坡,两标段之间的路基填筑施工尽量做到同步施工,施工保证每层交替搭接10cm以上,若不能同时施工,超出交界线20m以上,采取分层搭接或阶梯接法,并保证填筑质量。①、路基填切交界处的处理办法按台阶60*100cm,每层填筑交错搭接2m以上。②、软基处理方案2m以下进行换填;2m-3.5m抛片石或级配砂砾石回填处理;3.5m以上采用桩基(木桩、板桩)进行处理。⑵压实: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填料的密实度、减少空隙率、增强填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增大凝聚力、提高内磨擦阻力、减少形变的重要保证。路基压实时除对填料选用、含水量进行控制外,压实机具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是其最关键的环节。项目部将配合2-3台60T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时采用路基两侧向中央进行,压轮重叠0.4-0.5m,并全宽碾压,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而造成路基纵向裂缝。每压实一层报项目部和监理进行压实度检测,被认为合格后方可下一层填筑,否则查明原因进行补压或相应处理,如土质含水量过高,可采用翻晒后平整压实。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2000m2检测8点,不足2000m2时必须检测2点以上,必要时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或进行触探试验、弯沉值试验。⑶路基开挖:在路基开挖前做好场地清理及排水工作,并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在开挖坡顶处有明显标志。取土沿其工作面有计划地均匀进行,不得局部地度取土而造成坑洼积水,同一个工作面宜采用多机联合作业方法。开挖时不论工程量及开挖深度大小,均自上而下进行,避免超挖或乱挖,开挖段根据排水需要挖好截水沟,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处理。高切方段要及时做好边坡修整工作,并防止边坡塌方现象发生。对房屋拆迁渣土尽可能利用,比较好的砖渣,砼渣可用于铺筑施工临时便道,处理淤泥软土地段。地上、地下附属物如石头、杂物等能利用的就近堆放,不能利用的运至弃土场。⑷路基整修和边坡整形:路基表面的整修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实机压实,避免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整修边坡时路堑土质边坡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边坡修整,不得在边坡上贴补。边坡需要加固地段,预留加固位置和厚度,使其完工后的坡面与设计边坡一致。当路堑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73 ⑸试验路段:路基填筑大面积施工前,在K7+000—K7+500 段高挖方区取长度为100m的地段作试验路段,试验路段施工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通过试验路段施工提出标准的施工方法和优化施工工艺来指导大面积的路基填筑施工,并掌握路基施工时的各技术指针和保证路基质量的控制手续和有效方法。四、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质量标准沟槽底高程:0,-30mm平基管座砼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平基高程:0,-15mm 厚度:不小于设计规定管座:肩宽+10mm,-5mm 肩高:±20mm安管:中线位移15mm管内高程:±10mm接口:宽度:+5mm,0 厚度:+5mm,0检查井:井身尺寸:±20mm 井盖高程:非路面±20mm 路面:与道路一致井底直径:D≤1000mm时,±10mm; D>1000mm时,±15mm(2)、施工段划分及施工顺序主排水管沿路中央绿化带布置,西起P1号井,东到P50号井,全线为个施工段从南往北逐段施工。各施工段划分情况:每施工完一段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分层回填级配砂砾。(3)、工艺流程地下管线探明→测量放线→沟槽开挖→砼平基→安管→砼管接缝处理→砌检查井→闭水实验→回填级配砂砾①地下管线探明 在进行图纸查阅、实地踏勘等调查后,对开挖区域中有管线但不明朗地段,采用人工挖探槽的办法进行处理,并且在开挖时采用专人指挥,以免破坏管线。②测量放线做好沟槽中心及开挖边线的定位,及中心标高的测定,并加密方便施工的导线点和水准点,使施工中随时测量各工序位置和高程。a核对水准点并沿一每隔60m建立一处临时水准点。b测量管道地面高程、管道中心线、开挖槽边线以及构筑物位置。c根据各管线单位的交底以及项目部现场实地调查情况,与各管线单位联系以及协调,排出管沟开挖范围内的埋地管线。d待开挖试坑后再确定其开挖边坡值及支挡方案。③沟槽开挖a各施工段土方均采用单斗1.25m3反铲挖掘机施工,先深后浅,机械挖至路槽底20cm左右人工清槽,这样可防止超挖对基底土的扰动。b沟槽排水采用集水井排水法,在沟槽的两侧挖出排水明沟,其断面为200×300,(详见TS01图)以3%的坡度坡向集水井,集水井每隔50m设一个,断面为1.2m×1.2×1.5m(沟底以下),集水井内水用φ100泥浆泵排出。c沟槽测量控制采用坡度板控制,即沟槽机械开挖后在距槽底2.5m,位置埋设一根15cm×15cm木板,间距为10米左右,在坡度板上钉管线中心钉和高程板高程板上钉高程钉。d土方开挖后,如土质松软,出现跨方现象即采用横板密撑。 73 e开挖后的土方自卸汽车进行外运。f管道基础开挖请示指挥部、监理及时做好验槽。g管线基坑开挖后,请示指挥部监理及时做好与给水、排水电讯地道等各部门的协调工作。h因缺工程地质资料,采用先开挖试坑到海底后与指挥部、监理、设计院质检,财政一道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再确定沟槽开挖边坡及其支挡方案。④砼平基及基础a、砼施工前做好详细的工艺设计、模块方案,模块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块接缝要严密,围档使用时清理干净,并刷脱模剂。b、基础(180°砼基础)施工前先复核坡度板上的标高,在槽底每隔4米打一样桩,用样桩挖制控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c、混凝土基础内侧向模板选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木模安装,保证接缝严密,支撑牢固,并符合结构尺寸的要求,浇捣砼后12h内不得浸水,并进行养护,为抢工期考虑加早强剂。⑤安管a砼管道采用汽车吊垫块法安管。其主要施工程序为预制垫块→安垫块→下管→在垫块上安管→支模→浇筑混凝土→接口→养护。b预制砼垫块垫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同混凝土基础,垫块长等于管径的0.7倍,高等于平基高度,允许偏差为(+0—10),宽大于或等于高。c施工要点垫块应位置平稳,并测量高程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管子的对口间隙控制在10mm左右。管口接头处应凿毛洗净。⑥砼接缝处理接口为钢丝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抹带前将已凿毛的管口洗刷干净,并刷水泥浆一遍,在抹带的两侧安装弧型边模,然后分层进行压抹砂浆和安装钢丝网,抹带砂浆外光内实,钢丝网平整,抹带宽度偏差在±5mm内。⑦砌检查井a施工流程:放出井中心线→按半径摆砖→按检查井半径摆出井壁砖墙大样→井壁砌筑→井盖安装→内壁抹灰分层压实。b排水管管口伸入井室30mm,管顶砖砌圈加固,以减少管顶压力。c砌筑检查井的预埋支管,随砌随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流管内管径、方向、标高。d、为保证机械施工不受影响,路基内的检查井和雨水井的砌筑分四次完成:第一次砌至路床设计标高下20cm,然后用2cm厚的钢板盖严实,并作好标志,路基施工时,使用机械开挖、平整、压实不受其影响,待下基层施工完毕后,再开挖加砌。第二、三次分别施工至下基层、上基层下10cm的位置,第四次待路面沥青层施工完毕后,砌至设计位置。路面层井周围的回填采用路面层的同种材料,并用打夯机分层夯实。⑧闭水实验a在检查井砌、粉后,分段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时间,为管道试验段(一般4个井段)灌满水后浸泡1—2昼夜进行。b闭水试验时对接口和管身进行外观检测,以无漏水和无严重漏水为合格,且应按附录闭水法试验进行,实测排水量应不大于允许渗水量Q=1.25D。⑨73 回填级配砂砾当砼圆形管道接口带和接缝水泥砂浆强度不小于5N/mm2时,进行沟槽砂砾回填,回填时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应由沟槽两则同时对称均匀回填,并且两侧高差控制在30cm以内,以防管道位移,明沟集水井底从相邻水井的分岭处开始向集水井延伸回填。每一回填层厚不大于30cm就用水夯夯实,并测定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上层回填。五、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施工⑴、质量标准密实度:≥98%(重型压实)平整度:8mm厚度:厚度-8mm,极值-15mm中线高程:+5mm,-10mm横坡:±0.3%⑵、对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的材料要求①、砂砾(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0mm,集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20%,硅酸盐含量不宜超过0.25%。②、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⑶、配合比设计①、一般规定a、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标准,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土的颗粒组成时,还包括掺加料的比例。b、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的各项试验,应按JTJ057-94的有关规定进行。②原材料试验A在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施工前,进行下列试验:a.颗粒分析b.液限和塑性指数c.相对密度d.重型击实试验e.砂砾(碎石)的压碎值试验f.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g.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B检测水泥的标号及初凝、终凝时间。⑷、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拌和→运输→摊铺→初压→标高复测→补整→终压→养生①、测量放样:按2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②、准备下承层:下基层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清扫,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开窗换填砂砾的办法处理。上基层施工前,对下基层进行清扫,并洒水湿润。③、拌和:稳定料的拌和场设在砂石场,拌和设备采用6台500L的单轴式强制搅拌机和一台基层料集中厂拌机。料场内的砂、石分区堆放,并设有电子自动计量设备和地磅,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按配合比要求对水泥、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告别特别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集料的自然含水量,以调整拌和用水量。拌和时确保足够的拌和时间,使稳定料拌和均匀。④、运输:施工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并保持道路畅通,使稳定料尽快运至摊铺现场。炎热天气运输时加彩条布遮盖,防止水份过度蒸发。⑤73 、摊铺: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非机动车道基层采用人工摊铺。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实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⑥、压实:摊铺一小段后(时间不超过3小时),用40T的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暂时停止碾压,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将标高比设计高超过1cm,或低0.5cm的部位立即进行找补,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碾压时由边至中,由低至高,由弱至强、重叠1/3轮宽的原则碾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超过四小时)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调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朝正在摊铺的方向。⑦、养生:稳定料碾压后四小时内,用经水浸泡透的麻袋严密覆盖进行养护,八小时后再用自来水浇灌养护七天以上,并始终保持麻袋湿润。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浮砂损坏。⑧、试验:混合料送至现场半小时内,在监理的监督下,抽取一部分送到业主指定或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剂量试验。压实度试验一般采用灌砂法,在碾压后12小时内进行,避免时间过长基层终凝后增大劳动强度,试验后的洞眼用C10砼进行补平。弯沉试验在施工七天后进行。⑨、伸缩缝:为防止基层因伸缩开裂而影响路面结构,施工时按每15m设一条横向伸缩缝,做法是:按位置通长断面埋设高为7cm,厚0.5cm的九夹板。路面施工前沿伸缩缝涂一层沥青,再在上铺上无纺土工布,宽度为1m。伸缩缝设置时,必须保证全断面贯通,严禁车道之间错位。⑩、施工缝:在每段基层施工结束处,安放一条横贯全宽与压实后厚度等高的木方,木方一侧稳定料充满至松铺高度,另一侧用素土回填稳定至木方高度,然后碾压成型,待下段施工段施工前,再移走木方及素土,并按伸缩缝的办法处理。⑩ 、纵缝:机动车道中心线处的纵缝,在每段施工段施工完毕后12小时内,人工将该侧的基层边坡凿成垂直形状,另幅施工时,接触面上湿润后刷水泥浆。(5)水泥稳定砂砾及碎石的具体实施计划①先修筑试验路段: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之前,修筑长度为100m(桩号 k7+000~k7+100)的试验路段,通过修筑试验路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高、进度快,经济效益显著。修筑试验路段的任务是:检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标准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集料与结合料数量的控制;摊铺方法;合适的拌和方法、拌和速度、拌和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法;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②待试验路段成功后再转入大面积实施.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⑴主要施工方法沥青路面采用沥青砼自动拌和站拌和,摊铺机摊铺的方法施工,摊铺机动车道时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全幅路面一次摊铺成型。①粘层施工在基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粘层施工。a在洒布乳化沥青前,必须把表面的松散物质、脏物或尘土清扫干净,对粘在表面的土块,应用水清洗干净,此项工作必须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为止。b按设计规定喷洒乳化沥青透层后,宜立即喷洒均匀集料。73 ②透层施工工艺a乳化沥青的施工,尽量在基层施工后两三天、基层保持干净的情况下浇洒较为适宜,可减少清扫、养生的工作量,缩短工期,但要避免因7天强度不够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b在清扫后的基层上根据干燥程度适当洒水,使基层保持湿润,以便乳液能渗入、吸附在基层上,并严禁车辆通行。c有雾或下雨时不得施工,且洒布时的气温不得低于10℃。d沥青加热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用一个加热的盘管系循环,应在油罐上安装测温范围为0-200℃的温度计,以便能随时测定沥青材料的温度。e在沥青洒布工作前,要检查洒布车的油泵系统、输油管道、油量表、车辆速度控制系统。喷洒前和喷洒后,应对洒布机械的输油管道及喷油嘴进行疏通、清洗,保持喷油嘴干净,管道畅通。f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一次洒布均匀,洒布后不流淌,漏洒部位应用手提式喷洒器进行人工喷洒或补洒。局部多余部分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批准进行清理。洒布时不得污染结构物、护栏、路缘石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的表面,如有溅污,必须清除和整修,必须在乳液破乳之前(洒布后2小时内)完成,撒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一层,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漏出乳化沥青。局部有缺料时,要人工适当找补,局部集料过多时,及时将多余的集料清扫掉。g碾压时间应在乳化沥青突破,充分渗透,水份蒸发后碾压。施工完毕,禁止车辆通行。⑵、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验收合格已喷洒乳化沥青的基层上,可以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A施工前准备工作a.沥青拌和站的建设:沥青拌和站采用进口设备,最大产量应不小于200t/h,且应自动计量,称量准确(骨料±3kg,沥青±0.1kg),温度控制好(±1℃73 ),除尘效果好。b.材料料场的确定。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对选择料场的材料进行试验,确定符合标准要求并令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满意的材料料场。c.材料的备料。根据初步确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规格的材料用量,及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组织备料。d.进场材料的堆放。料场的底部采用20cm的C15砼铺筑,砌24红砖墙分隔不同规格的集料,以保证集料的质量:玄武岩采用水洗的方法提高沥青的握裹力;为了减少集料的含水量,应在料场设置2%的坡度,并在坡度较低的一侧设置足够的排水沟,以保证雨水或地表水排出料场外。e、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根据优化设计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级配曲线,选择已进场或具有施工代表性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矿料,根据矿料颗粒组成,用图表法或试算法确定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各种矿料的配合比例,用马歇尔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最佳(改性)沥青用量。并在试验段开工前28天报监理工程师。B试验段的施工根据技术规范,沥青砼路面施工前,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详细说明文件,并提交试验路段开工申请,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试验路段,以检验施工工艺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匹配,获得改(性沥)青砼生产施工的技术指针。C沥青混合料的拌和a.拌和应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烘干,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b.石料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均高于JTJ032-94的要求。七、侧平石施工方案(1)质量标准直顺度:10mm相邻块高差:3mm缝宽:±3mm侧石顶面高程;±10mm(2)材质要求:平石采用质地均匀的天然麻石机械切削加工而成,石材的强度必须合格,要求其色泽均匀,表面无裂纹,棱角完整,外观一致,无明显斑点、色差,不允许有风化现象,装卸时不准摔、砸、撞、碰,以免造成损伤。(3)加工要求:按统一长度进行下料,外露面必须机切抛光,长度允许误差在±20mm范围内,宽度、厚度、高度允许误差在±2mm范围内。(4).施工要求:a、必须挂通线进行施工,按侧平面顶面示高标线绷紧,按线码砌侧平石,侧平石要安正,切忌前仰后合,侧面顶线顺直圆滑平顺,无高低错牙现象,平面无上下错台、内外错牙现象。b、必须座浆砌筑,座浆必须密实,严禁塞缝砌筑;c、接缝处错位不超过1mm;侧石和平石必须在中间均匀错缝。d、侧平石应保证尺寸和光洁度满足设计要求。外观美观,对弯道部分侧石应按设计半径专门加工弯道石,砌筑时保证线形流畅、圆顺、拼缝紧密。弧形侧石必须人工精凿后抛光处理。e缘石后背应还土夯实,夯实宽度不小于50mm,厚度不小于15mm。f勾缝:勾缝时必须再挂线,把侧石缝内的杂物剔除干净,用水润湿,然后用1:2.5水泥砂浆灌缝填实勾干。g侧平石勾缝、安砌后适当浇水养护。八、人行道施工方案(1)、质量标准压实度:≥95%平整度:5mm相邻块高差:3mm横坡:±73 2%纵缝直顺:10mm横缝直顺:10mm井框与路面高差:5mm(2)材料要求:人行道板要求方正,颜色一致,无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棱角无缺,线形直顺,顶面均匀细密,其尺寸允许误差在2mm以内。(3)基槽开挖压实后即可铺设混凝土垫层,人行道板下砼基层应夯实平整、压实紧密。(4)修整基层:在混凝土垫层上施工水泥砂浆找平层,用水准仪检查基层高程,对凸凹不平处,当低处小于等于1cm时,铺人行道板时用1:2找平;大于1cm时,铺人行道板前将低处凿方,用水泥砂浆补平。(5)人行道板铺砌应纵横两向挂线进行,保证板缝均匀、流畅、板面平整。久、管线配套施工方法在新建路幅范围内,有自来水、电力、电信、煤气等管线穿插安装,涉及与相关单位的专业队伍施工协调。施工时组织上做到由指挥部、项目部、各管线单位各派出代表组成协调小组,对各管线的图纸、施工方案进行现场交叉作业交底,做到尽量减少对其他施工方的干扰和影响。当路基土方填筑到位后,管线开始施工,管线施工与路基基层同步进行。各管线施工同步平行施工,遵循先深后浅、交叉部位同步施工的原则。各管线施工单位按项目部进度安排作出自己的施工安排,时间与下水渠道及路床施工同步,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不得占用总工期。10.3施工资源需要量10.3.1主要工程量一、施工资源需要量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规格单位数量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m3256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m338403防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m2460004ES3型稀浆下封层1cmm346055%水泥稳定碎石18cmm3828065%水泥稳定碎石18cmm3828075%水泥稳定碎石%20cmm39200812%石灰土15cmm32700912%石灰土18cmm39720101:4水泥砂浆3cmm348011彩色人行道面砖6cmm21600012C15混凝土10cmm3160013砼侧石20×60cmm346014麻石平石15×40cmm360015钢筋混凝土排水管(Ⅰ级) d500m16016钢筋混凝土排水管(Ⅰ级) d1500 m400017排水检查井φ2000(d1000-d1200) 座1618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座819开挖土方m312856520回填土方 m312834021球墨铸铁防盗井盖 座162212m路灯400w+250w 盏8023熔断器 RC1A-10A/220V 个80二、施工机械状况说明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状况73 1履带式挖掘机沃尔沃DLS130-9台3良好2推土机山推160台2良好3自卸汽车东风L3258A1辆30良好4装载机柳工956L台2良好5振动压路机徐工18T台2良好6钢轮压路机徐工40T台4良好7平地机徐工PY220H台1良好8水稳摊铺机D型台2良好9沥青砼摊铺机RP701台2良好10钢轮压路机徐工25T台2良好11轮胎压路机YL20台2良好12全站仪托普炕GTS102N台1良好13水准仪赛博DS台5良好14洒水车辆2良好15发电机台1良好16平地夯台2良好17汽车起重机台1良好10.3.2土石方计算与调配方案路基土石方工程是公路工程的主体工程之一,在公路工程质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土石方工程数量又是公路方案评价和必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土石方的计算与调配的只要任务是,计算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合理进行土石方调配,并计算土石方的运量。为编制公路概(预)算、公路施工组织、施工计量支付提供依据。一、基本公式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1、平均断面法平均断面法计算公式为:V=1/2(A1+A2)L式中:A1,A2––两相邻断面的断面面积(m2);L––两相邻断面的间距(m),即两相邻断面的桩号差。平均断面法计算简便、实用,是公路上目前采用的常用方法。二、土石方调配是指路基挖方合理移用填筑路基,以及适当地布置取土坑及弃土堆的土石方调运量计算的工作。通过土石调配,合理地解决各种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问题,达到填方有所“用”,挖方有所“用”,避免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土,尽量减少占用耕地。1、调配要求(1)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横向调运则是指将本桩位内的挖方直接横向调运作本桩填方,达到横向平衡。纵向调运则是将本多余的挖方(称挖余)进行填筑。由于横向调运就近填挖,运量小,先横向后纵向调运可减少总的运输量。73 (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路基填方的土石方源,一是路上的纵向调运,二是就近的路基外借土。一般情况下,距离较近时纵向调运是比较经济的,但是如果调运的距离过长,以至于运价超过了在附近借方的费用时,纵向移挖作填就不如借方经济了、因此,是“调”还是“借”有一个限度问题,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计算的公式如下:式中:C——借方单价,元/——远运运费单价,元/Lm——免费运距,km根据定额规定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四项工序,在规定的距离内(一般人工运输为20m,轻轨运输为50m,汽车运输为1000m)只按方量计价,不另计运费,这一规定不单独计价的基本运距叫免费运距。在纵向调运计算运距时应扣除免费运距Lm。在调配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的施工方案、运输条件施工机械化程度及地形情况,选择合理的经济运距。在取土和弃土不受限制的路段,纵向调运运距应小于经济运距。(3)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选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4)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5)不同性质的土方应分别调配。调运时可以石代土,但不能一土代石,以保证路基填方质量。调运时还要注意与人工构造物材料供应结合起来。(6)回头曲线路段的土石调运,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竖向调运。2.调配方法土石调配应明确填挖情况、桥涵位置、纵坡、附近地形、施工方法和可借方和废方的地点等。调配可在土石方数量表上进行。首先进行横向调配,满足本桩号利用方的需要,然后计算挖余和填缺的数量。根据挖余和填方分布情况,可以大致看出调运的方向和数量,结合纵坡情况和经济运距对利用方进行纵向调配,然后填方若有不足或挖方未尽利用,在选定废土或借土的合适地点,确定借方或废方数量。调配一般在本公里范围内进行,必要时也可跨公里调配,但需将数量和方向分别注明。调配的结果示于土石方数量表上,并可按下式复核: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填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最后计算得计价土石方数量,即73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注:具体计算数据见图纸第16页10.3.3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材料消耗的过程,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一)使用过程中材料的管理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  (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  (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  (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  (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  (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  (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  (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  (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  (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  (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  (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  (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10.4施工进度计划一、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施工进度计划就是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及施工组织的原则,对全工地的所有工程项目进行时间上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反映可工程从施工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工程竣工为止的全部施工过程;反映了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73 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在于确定各个施工项目及其主要工种工程、准备工作和全工地性工程的施工期限及其开工和竣工的日期,从而确定公路施工现场上劳动力、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机械的需要数量和调配情况,以及现场临时设施的数量、水电供应数量和能源、交通的需要数量等。通过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有利于领导部门抓住关键,统筹全局,合理布置人力、物力、,正确知道施工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工人群众明确目标,更好的发挥主动精神;有利于施工企业内部及时配合,协同作战。因此,正确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各施工项目以及整个建设工程按期交付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条件。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要依据下列资料:(1)上级或合同规定的开工、竣工日期。(2)工程设计图纸、定额资料等。(3)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资料。(4)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作业方式及机械的选择等)。(5)项目部可能投入的施工力量、机械设备等。(6)施工区域内影响施工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7)劳动力、材料、构件及机械的供应条件,分包单位的情况等。(8)工程项目所在地资源可利用情况。(9)工程项目的外部条件等。三、施工进度图的形式施工进度计划通常是以施工进度图标的形式表示的,主要形式有;横线图法、垂直图法和网络图法三种。我组采用横线图对本段施工进度进行标示。(一)横线图横线图(也叫横道图或甘特图)目前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各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为纵坐标,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工艺流程,用带时间比例的水平横线表示对相应项目和工序持续时间的施工进度计划图标。(二)横线图的特点(1)横线图的优点:横线图简单、直观、易懂,可以方便地表达出施工计划的总工期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的持续时间;每项工作开始、结束时间一目了然;便于计算和完成施工计划所需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及资金等各种资源需要量。(2)横线图缺点: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之间逻辑关系不明确;施工期限与地点关系无法表示;工程数量的实际分布情况不具体;不能实现定量分析;无法反映工作的机动使用时间。根据本次工程的实际特点及综合情况我组将采用横线图表现施工进度,在了解了横线图的优缺点情况下,扬长避短,使得施工进度计划合理。10.5施工平面布置图及交通组织施工平面图是对一个施工项目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和空间布置的具体成果。是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的条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正确地解决施工期间所需设置的各种临时工程和其他设施的合理位置关系。施工平面图是进行施工现场布置的依据和视线施工现场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文明施工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施工平面图的类型及主要内容1、按施工平面图的作用划分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布置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整个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施工总平面图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73 a公路施工用地范围内及附近已有的和拟建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及其它的地面附着物、农田、果园、树林、地下洞穴、坟墓等位置及主要尺寸。b新建公路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位置。如路线及里程、大中桥、隧道、渡口、集中土石方、交叉口、特殊路基等重点工程的位置。c取土和弃土场位置。d既有高压线位置、水源位置(既有的水井),既有的河流位置及河道改移位置。e既有公路、铁路的路线方向、位置、里程与施工项目的关系,因施工需要临时改移公路的位置。f公路临时设施的布置。g重要地形地物。如河流、山峰、文物及自然保护区、高压铁塔、重要通信线等。h其它与施工有关的内容。如抵制不良地段、国家测量标志、气象台、水文站、变电所、防洪、防火、安全设施等。i现场安全及防火设施等。j施工场地排水系统位置。二、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原则、依据和步骤1、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原则施工平面图设计的原则是:平面紧凑合理、方便施工流程、运输方便通畅、降低临建费用、便于生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安全可靠。具体内容包括:(1)在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物,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以利降低成本。(2)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作为施工临时用房,并利用永久性道路供施工使用。(3)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及场内材料、构件的二次搬运;充分利用场地;各种材料堆放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以节约搬运劳动力和减少材料多次转运中的消耗。(4)临时设施的布置应便利施工管理及工人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应靠近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机构的位置必须有利于全面指挥和管理施工现场。(5)生产、生活设施应尽量分区,以减少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干扰,保证现场施工生产安全进行。(6)施工平面布置必须要符合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2、施工平面布置的步骤(1)分析和研究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及有关调查资料。(2)绘制路线平面图。(3)进行现场平面规划区分。(4)合理确定起重、吊装、运输机械的布设。(5)确定搅拌站、加工厂、仓库和材料、构件、半成品堆场的位置。(6)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福利用临时设施的布置。(7)进行场内运输线路的布设。(8)进行水、电线路的布设。(9)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修改、定案。10.6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及冬、雨季施工措施73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是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施工方案的补充内容。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只要是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安全施工和环保、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措施。包括技术方面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0.6.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1、人为因素人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往往是容易克服的。认为因素主要体现早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思想不重视、文化技术水平偏低等具体体现如下:(1)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技术、身体等方面。(2)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较低。(3)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较低。(4)工人的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较低。施工中不严格按照规范去做,生产质量会大大降低,达不到验收标准。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二、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的主要内容1、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体系。建立与ISO9000系列相一致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设质检部和工程部,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实行分级质量管理制度。(2)实验体系。施工现场设立实验室,为实验室配备与工程任务想适应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保证满足工程实验需要。实验室必须严把施工材料进场关,任何结构用材,进场前必须携带厂家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文件。(3)测量体系。施工单位设立测量队,配备GPS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满足工程所需。测量队负责本工程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工作,测量工作必须自始自终必须严格按测量规程进行操作和控制。2、实行全员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责任人和总自检工程师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建立严格的质量承包责任制,明确每个员工自己工作范围以及在工程质量方面的责任,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3、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工作质量。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会审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工艺、施工操作规程的要去组织施工,做到各工程项目开工前有详细的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交底,施工操作有施工工艺和施工操作规程做指导,技术、质量、指标有图纸、规范、招标文件等的具体要求,确保每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来保证项目工程质量。4、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工程特点,适时组织各种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做到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选派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技师当带头人,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5、积极采用新技术6、加强质量防范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图,坚持预防为主,把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坚决做到“三不放过”73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7、严格实行质量检查制度及奖罚办法。8、充分发挥技术监控机构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10.6.2工期保证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要求整个工期为96天。由于道路施工处于秋冬季节,天气对工期影响较平时严重。道路填挖方路基施工量大,能按时完成难度大,为了优质、有效完成施工任务特提出以下工期保证措施:1、认真研究、分析各单位工程的量,影响及制约因素,做出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严格按照计划施工,如出现不符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提出补救措施。2、调配足够的施工机械、人员进场施工。3、根据施工机具和技术力量合理进行工期安排。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不出现任何返工现象,调配好各种机械,合理对人、料、机进行合理安排,使工程能够如期完工。4、尽量进行机械化施工、减少人工作业。5、集中力量先对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工序进行重点施工重点突破。6、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超计划)完成。7、及时掌握天气情况,雨前采取防雨措施,以减少雨水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8、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以周计划保旬计划,以旬计划保月计划,以月计划保证总体施工进度计划。9、人行道面砖、平、立道牙的安装和路灯工程等分项,可在砼路面施工后紧跟其后进行施工,使其施工不影响整个工期。10.6.3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措施:采用在公路建设中使用成熟的施工方法、先进的工艺设备。调集精锐的管理人员和雄厚的技术力量,组建优秀的项目经理部。充分考虑各种不利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调配、精心安排。针对本段路线的施工特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及困难争取以求实、拼搏的工作作风,用高的目标来顺利完成建设任务。1、工程开工前,必须按分部、分项编写完善施工组织和施工要点。常规分部、分项编写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和要点,特殊分部、分项要特殊写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及要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要点必须经总工和监理工程是审核后方可执行。73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为纲领,以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要点为指导,经三级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和工序交接检查为保证,严格各施工工序的控制与管理。对易产生问题或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大技术投入和管理力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施工工艺流程。3、为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桥头跳车,对路基土方工程进行压实度、弯沉值双控制:桥头填土采取特殊技术处理措施,按独立分项进行质量检测和评定。4、按要求配置施工机械和实验检测设备,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质量检测水平和各种设备的应用效率。10.6.4雨季施工措施1、由于大部分工程施工均处于春雨季节,且现场地势低洼,故现场必须设有组织排水措施,在路幅外围修建外排水盲沟,现场内部雨水、积水有组织排出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无积水,以免积水渗入地下又进入基坑,影响基坑内施工和导致垮方。2、雨季期间安排施工计划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因雨易翻浆地段优先安排施工。对地下水丰富及地形低洼处等不良地段优先施工的同时,还应集中人力、机具,采取分段突击的方法完成一段再开一段,切忌全线大挖大填。施工坚持“两及时”,即遇雨及时检查,发现路积水尽快排除,雨后及时检查,发现翻浆要彻底处理,挖出全部软泥,大片翻浆地段尽量利用推土机等机械施工,填筑透水性好的砂石材料并压实。3、雨季路基填筑施工:在填筑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如果原地松软,还应采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填筑用料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砂石土或砂类土。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土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完成压实,防止表面积水和渗水将路基浸软。4、基坑内准备足够的排水排污泵,保证降大雨时不致于将基坑淹没。5、现场内设备和材料做好覆盖和防雨水工作,以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别注意水泥的防潮处理。6、因春季雨水较多,本工程工期紧,项目部准备足量的防雨用具,如彩条布、薄膜、雨衣、雨鞋,排水施工日期坚持小雨、短时中雨不停工,以保证工程如期完工。7、砼施工时,注意随时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用水量。小雨坚持施工时,要用彩条布和薄膜将砼覆盖;如遇大雨,必须在适当位置按规范设置施工缝,并做好彩条布覆盖。8、人行地道基坑施工时两侧挖临时排水沟,并引自低水位的水泵中。基坑坡口两侧根据地形情况设截水沟,防止表面水冲刷边坡而造成塌方。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砼浇捣后,及时进行施水、覆盖养护,防止砼曝晒烧坏或开裂。10.6.5冬季施工措施1、冬季施工中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2、对骨料要求没有冰块外,还要求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骨料中无易被冻坏的矿物、活性氧化硅(蛋白石、玉髓等),有机物质等。3、拌合水使用可饮用的自来水。4、按规定要求在砼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早强剂和无氯盐类防冻剂,防止砼遭受冻害。掺和早强剂、防冻剂时通过检测试验单位确定,以确保砼的强度不受影响,另外外加剂掺量要准确。73 5、延长砼的搅拌时间,严格控制水灰比,适当降低用水量,并控制砼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6、砼浇筑前先清除模板和钢筋中的霜冻。7、砼成型后视气温情况进行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草包保温,防止砼冻害。8、做好防滑、防冻、防煤气中毒工作。脚手架、人行跳板采取防滑措施。霜雪天后及时清扫,遇风雪天前后及时检查脚手架,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挖土工程注意积水冰冻,做好防冻、防滑措施。9、施工现场电气线路等均由专职电工负责,禁止使用裸线,电线铺设要防砸、防碾压、防止电线冻结在冻雪之中,遇风雪前后及时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10、消防设备按规定要求进行设置,并定期检查是否完好。11、认真落实有关材料、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做好防冻工作。12、根据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动机施工的项目,不能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必须在冬季来临前完成。10.7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0.7.1质量保证1、质量目标:确保优良工程,争创市政样板工程。2、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实施现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由本项目经理牵头,建立以项目副经理、总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施工员、材料员等组成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管理施工质量,形成检查督促机构,善全面质量管理,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3、该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只有全面熟悉了解该工程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加强对该工程的质量控制,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1)工程专业性强。下水、道路工程属市政行业工程,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熟练地掌握该工程的技术操作规程,并熟悉该工程的质量标准的控制措施。(2)路基、人行道、侧平石等工程,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要求高,更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工作过硬,技术过硬,并做到精雕细琢。(3)工期紧,行业配合多,管线复杂,加上雨季,施工中甚至有出现超常规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求主动争取多方面的配合、协助,以确保工期。4、质量控制原则、制度(1)原则①工程质量控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将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②质量评定坚持优良标准,严格内部检查一切,都用数据控制,严禁凭想象办事。③质量控制过程(2)制度①施工前技术交底制度。即交图纸、交待施工方法和操作规程及验收标准、安全知识以及其它注意事项。②施工工序自检制度,施工严格按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做好隐蔽工程原始施工记录,每道工序完工后,要及时自检,报监理或相关单位复测,达不到合格要求的部位等,坚决返工,确保优良。73 ③建立好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接方班组对达不到优良的上道工序不予接收,并要求交方班组返工并达到优良标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④提请施工质监部门检查的制度,各工序自检合格后,及时提请监理、质监、业主等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签证。经过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达到优良。⑤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日常工作中定期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⑥建立相应的质量奖惩制度,项目经理部与施工和作业人员层层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质量直接与经济挂钩,奖优罚劣,严格兑现。5、质量要素的控制(1)认真学习: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加强技能培训和质量理论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紧迫感,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学习该工程的施工图纸遵循的技术标准,明确工程的要点、难点、重点。着重抓关键部位的施工。(2)材料:选定质量好、信誉好的材料供货商,建立材料的送检制度,材料质量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得到监理、质监及甲方有关人员认可后,才能使用。(3)机械设备:经常检测保养,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投入生产。(4)施工方法、检验方法:尊重科学,联系实际,充分论证,保证采用最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检验方法。(5)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如春雨季节、场地拆迁、周边居民等都应充分考虑,如发生事端,争取有相应的措施控制,仍以预防为主。6、质量保证措施6.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1、设置组建单位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选派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工作责任心强,善打硬仗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严格按“项目法”规定要求,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单位工程的经营、技术、质量、安全、进度和规范化、标准化文件施工职责,公司各职能部门应与工程项目部直接对口,进行监控指导管理,项目班子成品,施工作业班组中的特种工,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定期组织质量安全技术学习,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期顺利完成。2、公司工程部在收到建设单位施工图纸和地勘资料后,首先组织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部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责任工长、施工员、质安员、内业技术员、水电及各专业班组长熟悉、了解施工图内容,进行图纸内审,提出图纸不完善部分,做好内审记录。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质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图纸内容的更改、补充、解答,认真作好会审记录,整理成册,送报有关单位审批,审批手续完善后,作为完成工程施工的依据。工程项目经理组织技术负责人、责任工长、施工员、质安员及有关人员,遵循国家颁发的各种规范、规程、公司制定的制度,精心编制“有章可循,行之有效”73 的施工组织设计,送报公司工程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执行。施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长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规程、规范要求,对选定的班组长和工人逐级进行抚摩、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关键部位作法,保证工程质量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求,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措施,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等。3、委托具有质资等级的试验室,检验、试验施工现场所用计量器具和测量仪器,必须在定期范围内检验合格,保证施工现场计测工具具有准确和精确度,确保工程顺利完成达标。4、需要使用专业队伍施工的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数量在三支队伍以上的调查,调查内容:营业执照、资质等级、技术力量、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人员素质、近年业绩、社会信誉等,通过调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选择,最后选定其中一支符合要求的队伍,为本工程的合格分承包方。项目部对承包方要进行密切的配合、指导、监督,使之操作技术符合规程、规范要求,以分项工程产品质量达到确保最终产品优良的目的。5、项目部对施工现场所用材料在采购中,对材料必须进行三家以上调查,调查内容:供应方的供货渠道、品牌、质量等级、采用标准、规格、型号、价格、近年使用单位、使用结果评定、社会信誉。通过调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选择,最后选定一家产品供应方为合格分承包方。采购材料进入现场时,必须具备材料出厂合格证,现场进行检查验收,需要复检的材料,按公司制定的“需用原材料及施工试验取样规定”,立即取样送外委托试验室检验,取得合格试验报告单后方可发放使用,对现场施工材料一律不允许紧急放行,对不合格产品立即退货,来不急退货的材料应隔离存放,以免与合格材料混用,影响工程质量。库房有组织地分类别登记存放材料,注明标识,使各类存放的合格产品可追溯到厂家和施工现场部位。6、设备调配管理,由公司后勤部专人负责,严格按设备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进场机具,安装实行验收制,运行实行随机检查保修制,班组实行台班交验制,密切与施工现场配合,坚持使设备良好运转,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6.2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根据要求,本工程实行工程建设监督制和监理制,实施“精品”工程战略。按“精品”工程质量目标组织施工,现制定如下质量保证措施:1、将GB/T9000质量体系用于施工生产管理,确保工程质量。2、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各级技术质量责任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3、坚持技术交底制,使有关人员施工时做到心中有数。4、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验收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5、认真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严格遵循测量规范,保证测量工作者以优秀的职业道德完成其职业责任。6、严把施工各工序质量关,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杜绝不按设计要求施工,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将对责任者予以严处。7、加强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标准、规范、系列化。8、建立现场质量管理QC小组、开展QC小组活动,使全体员工参加到质量管理行列中。10.7.2质量保证措施73 为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市政工程技术规程》为施工工艺操作依据,强化操作规范化,杜绝违章作业现象,各工序严格按(CJJ1-90)《市政道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CJJ3)《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规定》及补充规定、《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数据管理规定》检查评定,确保优良质量,针对本工程特点,作以下强调:(1)测量:施工前期建立的导线和高程施工控制网,必须在自己反复校核,并将有关成果报请监理和业主认可后方可作为施工测量依据进行使用,并且要做好定期校验和护桩工作,施工中测量要坚持复测制度,减少错误,特别是对顶管的测量,掌握其特点。(2)路基工程:选用压缩性较好、含水量最佳的土石方回填,确保用土料质量。为保证路基密实度达到要求,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予以碾压,随时找平,做到碾压均匀、平整,压实度合格。(3)水下部分:①确保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排水基础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②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排水模板搭设、钢筋绑扎及砼的连续性浇筑,确保钢筋搭接、锚固长度、砼保护层厚度,以确保砼浇筑的密实度、锚固长度、砼保护层厚度,以确保砼浇筑的密实度,砼计量:砂石水泥采用地磅计量,确保计量准确。③为砌好每个检查井,井周边回填土保证土质和夯实到标准的要求。⑷、基层料的施工本工程基层为水泥、砂砾石或碎石组成,简称“水泥稳定砂砾”或“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保证基层质量优良,要切实控制以下几点:① 砂、砾石颗粒级配检验要求合格。②测量放样:严格按2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③下承层:下基层施工前,控制路基压实度、弯沉值,保持清洁与适度含水率。④拌和:严格控制稳定料的配合比和搅拌时间。 ⑤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须防止水份过度蒸发,必要时加彩条布覆盖。⑥摊铺: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非机动车道基层采用人工摊铺。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实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⑦压实:摊铺一小段后(时间不超过3小时),用40T的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暂时停止碾压,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将标高比设计高超过1cm,或低0.5cm的部位立即进行找补,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碾压时由边至中,由低至高,由弱至强、重叠1/3轮宽的原则碾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超过四小时)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调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朝正在摊铺的方向。⑧养生:稳定料碾压后四小时内,用经水浸泡透的麻袋严密覆盖进行养护,八小时后再用自来水浇灌养护七天以上,并始终保持麻袋湿润。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浮砂损坏。在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封闭交通,防止人为损坏。⑸侧平石该工程侧、平石、材质为花岗岩,做到侧、平石、石质色泽基本相同,加工尺度、光洁度符合设计要求,宽度和高(厚)度也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安砌。①运输途中,必须捆绑以防撞击坏边角线,卸车时人工抬下,堆码整齐。②侧、平石半成品必须每块验收检查,不合格品严格使用。③安砌必须按规范要求施工,误差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6)管网配套:在施工路线上,有自来水、电力、电信、煤气等许多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重要管线,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好些现有管线,同时要做好新管线施工的协调工作,包括地道施工的协调,这对全面、按期、按质、安全完成本工程,确实必要和重要,对此,我们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①、成立由指挥部、管线单位、地道施工、路面施工单位等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在施工期间实行昼夜值班制,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②、派出专职人员,负责各管线的图纸和现场交底工作。③、各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必须充分听取其它各方的建议,尽量减少对其他施工方的干扰和影响。④73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排水施工过程中,各管线应派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以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⑤、各管线单位应同步施工,管线施工应遵循先深后浅,交叉部位同步施工的原则。各专业管线施工时协调一致,确保管线质量和施工进度,作好对已预留的管道、管线的保护工作。(7)工程资料的管理工程资料是该工程的质量保证依据,是存盘、备查的重要资料,必须按照《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数据管理规定》要求,进行装定和分类。①施工前期指招标文件、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等资料应在开工前完成并归档至资料员处。②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做好工程的预检、隐检记录、测量记录和工序评定,材料厂家规格、型号、批量及合格证及材料的送检记录,并履行完有关人员的检验合签工作,做到工序完、资料完,及时由资料员收集整理。③竣工后,竣工资料的编制由施工技术负责人牵头实施,做到客观、真实、完整,按要求在竣工后及时编制完毕。10.7.3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施工目标(1)杜绝死亡,避免重伤,减少轻伤。(2)现场安全管理监督体系。(3)无火灾区事故。(4)无大型设备损坏事故。(5)一年事故率控制在每年24/1000以下。2、安全管理措施(1)根据本工程特点,按照公司安全体系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可靠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安全监控。(2)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班长、设备员、技术员组成现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工地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全现场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分工、责任双落实。(4)实行项目定期安全例会制度,由项目经理 组织项目安全小组定期进行安全小结,每次例会应作好记录,并有整改方案与记录。(5)建立安全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工作中、工作前、工作后有检查要求及文字记录。3、安全保证措施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安全规范、标准,依据公司有关的安全体系文件,在“人员、机具、材料、现场、检验”73 五个方面把好安全管理关。具体措施如下:(1)施工现场入口处、油粮库、电工房等有关地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进入施工现场道路处设立机动车辆限速标志。(2)现场临进用电走廊按规定架设和维护,设置触电保护器,各种电器开关需加箱上锁,由专职电工负责管理。(3)电工、焊工司机等特种工作人员凭证上岗。(4)下水道沟槽严格按要求放坡,必要时采取支撑施工,防止塌方,沟槽边缘设置架管围挡,夜间安装红灯标志,以防止安全事故。(5)雨天施工注意排水和采取防滑措施。(6)工程开始前,对施工区域内的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和详细了解,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发生。(7)成立工地安全生产小组,负责工地安全生产的教育,宣传及日常工地安全检查,做好防火、防盗、防事故工作的布置和检查工作。(8)沟槽开挖、场地平整,挖掘机臂长范围内禁止站人。(9)沟槽较深部位应根据实际土质情况放坡开挖;在槽底作业时应时时注意边坡稳定情况,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10)砼路面层的施工时,配合操作的施工人员必须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应配套手套、安全帽、防护口罩等防护工具,做足有效的防灼伤和防毒措施。(11)施工现场、易燃易爆仓库和木材堆放场地要建立防火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经常检查,保持良好。有毒易燃器设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12)采用新的施工方法、新技术和新型机电设备时,要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工人换岗工作必须换岗教育。(13)遇有大雨、大雾和5级以上的大风影响安全生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14)现场管理:①施工现场内的机动车辆指派专人管理,所有车辆在施工区域内必须减速行驶。设立减速标志。②工地设置专门的消防管理器材,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加强对用火制度的管理,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凡明火作业,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对易燃易爆品(如汽油、柴油)应加强管理,使其远离火源。对油罐等防火重点区域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指定专人负责。③加强现场安全宣传工作。现场设有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区,悬挂各种安全标志牌,有规范的安全生产口号、标语和安全生产专用报栏,现场张贴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临控一览表。现场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要设置安全警告牌,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10.7.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就是在施工场地能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施工秩序,具体表现为施工现场整洁卫生,施工生产科学有序,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得以保证等。1、文明施工的意义(1)文明施工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2)文明施工是适应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3)文明施工能体现出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4)文明施工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73 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项目设立专职文明施工监察员负责日常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以项目经理为首,组成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对工地文明施工情况,实行每日巡视,每周小检,每月大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对职工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各工种进场工作前的入场教育中应强调文明施工的内容,在各种安全技术交底中都应有文明施工的具体要求。3、文明保证措施(1)项目部大门处安置施工标牌,注明工程名称、建筑规模、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名称以及各单位负责人姓名、开、竣工日期等。(2)现场各种宣传标牌设置齐全,标牌设计要求周正美观,内容清楚,增强参战职工的荣誉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为创---市文明样板工地提供保障。(3)合理规划生产、生活区和场内道路,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划指定的地点和方法堆码材料、停放设备,并做好标识,搭设临建,防止乱堆、乱占、乱搭,保证整个场地布置规范整齐。(4)设专人负责现场清洁卫生,同时对场外紧靠现场的地段,也应组织人员清扫,对工程建设创造一个清洁、文明的环境。(5)现场施工时,应注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噪音及灰尘,做到施工不扰民,减少对附近农田的损毁。(6)为确保作业人员及周围居民具有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洒水车。(7)施工期间的施工垃圾及时清理干净,运至指定地点或焚毁,避免造成河道和周边环境污染。(8)施工期间,场内施工污水和雨水有组织排入,防止施工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河流、破坏生态环境。(9)工地食堂内外整洁,炊事用具必须干净,无腐烂变质食物,确保饮食卫生。(10)在各交叉路口和有行人通过的地方进行围挡,以防止非施工人员误入施工现场。(11)坚决执行政府三个令,要求民工自觉办理暂住证等有关证件,清退“三无人员”。(12)全体人员佩戴工作牌,统一着装上岗,做好经常性文明施工教育工作,并成立工地文明生产小组,负责检查、督促各项文明施工工作的实施情况。10.7.5其它技术组织措施一、消防措施(1)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易爆物品的储存。(2)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特别是材料场地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同当地消防部分联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3)施工场地布置符合防火规程要求,电器动力线路设置要规范化、标准化。(4)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使职工杜绝用电炉,杜绝乱扔烟头的不良习俗。(5)对工地及生活区的支线及照明系统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二、治安措施(1)进场后与当地治安部门取得联系,充分了解本地区的一些治安条例和重点防范内容。与地方治安部门成立联防小组,保证施工期间治安稳定。(2)加强职工内部教育、管理,未经领导许可,晚上不准外出,不得与群众发生冲突,打架等。三、防汛措施73 (1)成立安全防汛领导小组,组成有经验的10~20人的抢险队,配置必要的抢险器材,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随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2)健全通信系统,保证全线联络畅通,在事故易发点设专人巡查。(3)专门设立一名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的信息收集,每天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对有暴风雨、大风大水,尽早通知防汛领导小组,以便做出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10.8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的降低应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向质量要成本的原则,其具体措施如下:一、劳动力管理1、合理施工,安排流水交叉作业,使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最高,避免窝工。2、全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劳动强度。3、尽量使用机械化施工,降低劳动强度。4、各种工程把好质量关,做到一次合格,避免返工,造成劳动力的重复使用。5、采取质量与报酬挂钩方式,采取市场经济管理方式,承包到个人,提高各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二、材料管理1、严格按照ISO9002体系,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审,承包到个人,提高各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2、严格进场材料的计量复核高度,并做好材料的入库登记。3、按设计图纸结合预算计算材料用量作为各工种的基准用量,采取材料节约按比例奖给个人,材料浪费按比例向个人摊派的原则,提高各个工种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意识。4、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贮存与使用管理,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三、工程预决算管理1、在工程施工前,应详细按图纸各分项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向材料股提供详细、准确的材料计划。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总结各分项工程的材料、人工用量,分析节约或浪费的原因,并向项目经理汇报,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节约人工和材料的措施。3、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好施工决算,做到不漏算、少算。73 四、其它1、水、电能源要注意节约,杜绝长流水和不必要的长明灯现象,动力用电线路经常检查,防止跑、漏电现象。2、机械设备经常维修保养,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努力降低成本开支。3、加强警卫,防止材料被盗。73 结束语本次设计在***和**老师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经完成,本次设计从开始到具体实施到最后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各位老师和本组四位同学的汗水,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期间,我们始终感受着各位授课老师的严格以及无私的关怀,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忙忙碌碌的一月过去了,我们的毕业设计也终告一段落。本次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我们对于本次设计的完成总体上还是感到十分欣慰。做一件事情,不比过于在乎最终的结果,可贵的是在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学习到了很多。而这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毕业设计,也许是我们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我们都认为他是我最满意的一份作业。从开始接到毕业设计题目到顺利的完成,每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我们大学期间完成的最大工程。在这段时间,我们查找资料和书籍,一步一步让自己头脑中的模糊概念渐渐清晰,每一点小的进度都会让我们感到欣慰。我们沉醉其中。这一次的经历也会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是真正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是真的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实习经验来完成这一次设计。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有着我们的劳动,我们的心血。我们要感谢各位队友没有大家这篇毕业设计没有办法完成,感谢大家的付出。最后,三年大学生活即将匆匆忙忙的过去,但是我却能无悔的说:“我们曾经来过”。大学三年,但是大学带给我们的影响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这三年里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马上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我人生历程的又一个起点,在这里我们衷心感谢这三年里给了我们帮助的各位老师,感谢为我们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我们的母校–***************,感谢大学里跟我们一起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必将用自身所学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我们相信经历的大学三年的历练,等待我们的是一片充满机遇、风险与快乐的土地;也相信我和我的同学们的事业必将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编者2010年12月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