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2-05-11 18:29:18 发布

道路勘探设计第11讲 横断面设计4-4ppt.ppt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六节汽车的制动性、行车视距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行驶中强制降低车速以至停车,或在下坡时能保持一定速度行驶的能力。一、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汽车制动性的指标:制动效能(制动距离)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二、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汽车制动时,制动力P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在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上,若制动力大于附着力,车轮将在路面上滑移,易使制动方向失去控制。所以P值的极限值为P=G制动平衡方程式为:P+RR+RI=0(忽略空气阻力)1.制动平衡方程式 2.制动距离制动距离: 二、视距类型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最小距离。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最短距离。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最短距离。 三、视距计算(一)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组成。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所以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下坡纵度(%)02451801258550352032651901308950352042731951329150352052001369350352061399550352079750352083520920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 (二)超车视距 (二)超车视距 二、视距类型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最小距离。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最短距离。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最短距离。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可根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城市道路平曲线路段的视距要求与公路规定相同。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①视距包络曲线法②最大横净距法(一)视距包络曲线四、行车视距的保证横净距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hSBA 驾驶员视点位置: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1.5mb高度:1.2m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驾驶员视点位置: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高度:1.2m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大横净距,用h表示。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弯道的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1)L>S: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Rs 式中:Ls——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h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2)LS: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曲线总长L>S>L"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1)圆曲线长L">S: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曲线总长L>S>L"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1)圆曲线长L">S: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3)曲线总长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