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 MB
  • 2022-05-11 18:29:18 发布

道路勘探设计 第6讲 纵断面设计3-2.ppt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三节竖曲线1.定义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α1α2ωi1i2i3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差代替,用ω表示,即ω=α2-α1≈tgα2-tgα1=i2-i1凹型竖曲线ω>0凸型竖曲线ω<0 2.竖曲线的作用(1)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突变。(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3.竖曲线的线形《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 AB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i2。式中:k——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i——竖曲线顶(底)点处切线的坡度。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R=k(1+i2)3/2竖曲线底部的切线坡度i1较小,故i2可略去不计,则竖曲线底部的曲率半径R为:R≈k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其切线的斜率(纵坡)为 当x=0时,当x=L时,则 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1)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L=xA-xB(2)竖曲线切线长T因为T=T1=T2,则i2AB(3)竖曲线外距E i2(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为:hL-xh’ (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为:为简单起见,将两式合并写成下式,式中:x——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y——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即竖曲线上任意点与坡线的高差。 竖曲线外距E上半支曲线x=T1时:故T1=T2=T由于外距是边坡点处的竖距,则E1=E2=E,下半支曲线x=T2时: (一)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1.缓和冲击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根据试验,认为离心加速度应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我国《标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值,相当于a=0.278m/s2。 2.时间行程不过短最短应满足3s行程。3.满足视距的要求: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4.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二)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以满足停车视距要求为主。按竖曲线长度L和停车视距ST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1.当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