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7.00 KB
- 2022-05-11 18:33:4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35kV供电线路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内容提要ISUMMARYII1总述11.1设计依据11.2设计范围和建设规模11.3路径说明11.4沿线交叉跨越情况21.5变得所进出线说明21.6导线的设计气象条件21.7导线及地线的选择31.8导线及地线应力32导线52.1导线的比载52.2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气象62.3绘制应力弧垂曲线82.4绘制导线安装曲线103地线的设计123.1地线的比载123.2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气象条件133.3绘制应力弧垂曲线163.4绘制地线安装曲线174金具194.1绝缘子的选择和计算194.2防震锤215防雷与接地235.1防雷设计2335
5.2接地设计236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及保护246.1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246.2交叉跨越及保护257杆塔与基础277.1杆塔设计277.2电杆的制造、运输与安装287.3铁塔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说明297.4杆塔制造和施工要求307.5基础设计30心得体会33参考文献34致谢3535
1总述1.1设计依据1)17号文关于文市110KV变至水变35KV线路工程设计的批复。2)本院系统专业提供的配合资料。1.2设计范围和建设规模本工程为新建35kV线路工程,从110kV文市变35kV龙门架起,架线至原水文35kV线P59,然后利用P59~P11老通道架线至水文线P11,然后接入水车35kV变。所利用的原有杆塔推倒重建,其间水车35kV变出线采用电缆出线。架空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铰线,电缆采用YJV22-35-3*185型,地线采用1*7-7.8-1270-B-GB型镀锌钢绞线(简称GJ-35),该新建线路长度为12.574km(其中电缆长度为120米),本工程一次性架设完成,地线逐基直接接地。本工程设计包括线路本体设计及工代服务。1.3路径说明线路中途主要经过大竹山、岩头坝、蒋家、大车田、吉田、伍家湾、水车等地,整体走向为南北走向,航空距离为11.6km,曲折系数1.07。1.3.1路径走向说明线路从文市变西南面35kV龙门架出线后右转,紧接着穿过文寿110kV线路,经大竹山至岩头坝西北面左转。线路继续前行约1公里,为了避开采石厂炮区,线路其间经过几次转角后至原水文35kV线P59,再利用原P59~P11老通道走线,中途经大车田、吉田、伍家湾、璃碧洞、山燕头、长洲等地至水文线P11,在P11杆位上左转后接至水车35kV电缆终端塔。1.3.2地形与地貌线路沿线多为丘陵、水田,高程在180-220米之间,从整体来看,全线相对高差不大,局部植被发育茂盛。全线地形比例为:一般山地20%;丘陵60%;泥水20%。1.3.3水文与地质本工程线路经过的区域地质构造形迹主体走向为南北走向,测区20035
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三级以上地震,是我国地震最不发育的地区之一,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线路区域上为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区域内植被发育较好,基本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般无软弱层质,线路中途跨河杆位均定位在地势较高地方。总体看,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较好。1.3.4交通运输 线路主要有多条乡村公路与线路平行或交叉,从总体来看,交通运输比较方便。1.4沿线交叉跨越情况沿线交叉跨越情况见表2-1。表2-1 交叉跨越表序号交叉跨越物名称交叉次数135kV线路5210kV线路63低压线34通信线155乡村公路166河流37水塘38沟、渠31.5变电所进出线说明文市变35kV龙门架一共有六个出线间隔,本工程面对出线方向从左至右看往东采用(4Y)出线间隔。详见文市110kV变进出线平面布置示意图。1.6导线的设计气象条件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导地线设计覆冰均取10mm,最大风速取25m/s。各项气象条件取值见表本工程地处GX东北方,属丘陵地带,线路经过的地形黄海高程最高未超过400m。根据实地勘察调查如表2-1所示:35
表2-1设计气象条件一览表项目数值设计条件一般地区气温(oC)风速(m/s)冰厚(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温-1000年平均气温1500设计大风-5250设计覆冰-51010安装情况-5100事故情况000大气过电压15100内过电压15150年雷电日(日/年)60冰密度(kg/m3)0.9×1031.7导线及地线选择本工程架空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铰线,地线采用1*7-7.8-1270-A-GB型镀锌钢绞线。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见表2-2。表2-2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导线与避雷线LGJ-150/20GJ-35计算截面164.5037.17计算外径(mm)16.677.8股数与每股直径铝股24×2.78钢芯7×1.857×2.6单位重量(kg/km)549.4318.2制造长度不小于(m)20002000瞬时破坏力(N)4429943688温度膨胀系数(10-6/℃)19.611.5弹性系数(MPa)730001814201.8导线及地线应力导线最大使用应力,按规程安全系数不小于2.5,即设计覆冰10毫米35
时,安全系数取2.5,LGJ-150/20导线最大使用应力为107.72Mpa,按导地线应力配合计算,地线最大使用应力:按杆塔地线支架高度及导线与地线水平位移距离,在气温为15℃、无风、无冰条件下,满足导线与地线在档距中央的距离不小于(0.012L+1)的要求,推算出地线GJ-35最大使用应力为389.42MPa与之配合(其中L为以米为单位的档距长度)。如表2-3所示。表2-3安全系数表型号安全系数最大设计应力(MPa)LGJ-1502.5107.72GJ-353389.4235
2导线2.1导线的比载2.1.1自重比载:(2.1)2.1.2冰重比载(2.2)2.1.3垂直总比载:(2.3)2.1.4风压比载(2.4)(2.5)(2.6)各种风速下不均匀系数如下表1-4所示:表1-4各种风速下的风速不均匀系数a设计风速(m/s)20以下20-3030-3535及以上1.00.850.750.702.1.5覆冰时风压比载(2.7)2.1.6无冰有风时得综合比载35
(2.8)(2.9)(2.10)2.1.7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按下式计算(2.11)各气象条件下导线比载的计算值如下表2-5所示:表2-5各气象条件下导线比载的计算值比载项目自重比载覆冰无风无冰综合无冰综合无冰综合覆冰综合数据32.7577.7033.636.9551.9979.47备注2.2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气象2.2.1导线的允许控制应力:(2.12)(2.13)2.2.2可能成为控制气象列表如表1-6所示:35
表1-6气象列表条件气象条件最大应力比载温度编号最低气温107.7232.75-10A最大风107.7251.99-5B覆冰107.7279.47-5C年均气温67.332.7515D2.2.3计算临界档距并判断控制气象(2.14)(2.15)(2.16)(2.17)(2.18)35
(2.19)(2.20)有效临界档距判断表如下表2-7所示:表2-7有效临界档距判断表:abcd—综上得到覆冰和年均气温同时成为控制气象条件,临界档距为112.35m。具体表述如下图2.1所示;2.3绘制应力弧垂曲线为了保证曲线比较准确而又不使计算量过大,档距l的距离一般取为50m,但须包括各有效档距处的值。以控制气象条件为第一状态,待求条件为第二状态,将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所对应的数据分别带入状态方程式,整理得:上述一元三次方程中,A、B为已知数,且A可正可负,B永远为正值,其应力σc2必有一个正的实数解。运用迭代法求解方程,得出结果如下表2-8所示。35
表2-8:LGT-150/20型导线应力弧垂计算档距lr(m)气象条件年均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安装情况操作过电压σ0(MPa)fv(m)σ0(MPa)σ0(MPa)fv(m)σ0(MPa)σ0(MPa)5088.040.12123.23116.210.0970.1445.7410085.990.48119.64119.640.3671.6652.28112.3580.240.83105.76105.760.5671.0750.0415076.061.2187.3187.310.9369.5452.4620065.162.5172.1572.151.9961.1449.6325057.994.4862.5662.563.7254.7247.5130053.686.8656.9656.966.0950.7146.1835051.19.8153.5953.869.0148.2345.3240049.4613.2451.4851.4812.4346.6244.7445048.3517.1548.9549.9516.3345.5344.3350047.5821.5145.1548.9520.744.7744.0355047.2330.4944.4047.8528.5744.2043.8160047.1236.4443.8446.2534.1743.7843.6465046.9542.9043.4046.2340.2643.4543.5070046.8849.8943.0746.2046.8543.2043.40档距lr(m)气象条件覆冰有风最高气温大气过压(有风)大气过压(无风)σ0(MPa)fv(m)σ0(MPa)fv(m)σ0(MPa)fv(m)σ0(MPa)50116.210.0954.010.1988.040.2339.83100112.750.3656.160.7385.990.5447.41112.35100.390.5653.372.2576.020.8344.9115099.420.9350.213.2665.161.7447.9720082.311.9948.425.2857.993.2346.0025068.853.7247.297.7553.685.2044.4830060.536.0946.5710.7751.17.6543.5335055.669.0146.0814.2149.4610.5542.9240053.6312.4345.7418.1248.3513.9142.5045050.7616.3345.522.547.5617.7342.2050049.4520.740.0726.5142.5521.9941.9955048.9532.5540.2331.9642.3926.7141.8360048.3639.3340.3537.9242.2731.8741.7065047.2942.3340.4444.3942.1837.4941.6070047.1645.2640.5251.3942.1043.5641.5335
根据表2-8,绘制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如图2.2所示。图2.2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图示说明,σ1为年均气温应力,σ2为最低气温应力,σ3为覆冰有风应力,σ4为最高气温应力,σ5为大气过电压应力σ6为最大风速应力,f1为年均气温时弧垂,f2覆冰有风时弧垂,f3为大气时弧垂。2.4绘制导线安装曲线绘制安装曲线时,以档距为横坐标,弧垂为纵坐标,一般从最高施工气温至最低施工气温每隔10℃绘制一条弧垂曲线。应用状态方程式求解各施工气象(无风、无冰、不同气温)下的安装应力,进而求出相应的弧垂,结果如下表2-9所示。35
表2-9机械性曲线根据表2-9的数据,绘制导线安装曲线如下图2.3所示。图2.3安装曲线3地线35
3.1地线的比载3.1.1自重比载:地线本身重量造成的比载称为自重比载。(3.1)3.1.2冰重比载:地线覆冰时,由于冰重产生的比载成为覆冰比载(3.2)3.1.3垂直总比载:(3.3)3.1.4风压比载:无冰风压比载应计算最大风速和安装有风两种情况。无冰时作用在导线上每米长每平方毫米的风压荷载称为无冰时风压比载。如表2-1所示:表2-1各种风速下的风速不均匀系数a设计风速(m/s)20以下20-3030-3535及以上1.00.850.750.70(3.4)(3.5)(3.6)3.1.5覆冰时风压比载:35
(3.7)3.1.6无冰有风时得综合比载:(3.8)(3.9)(3.10)3.1.7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按下式计算:(3.11),计算值如下表2-2所示:表2-2各气象条件下地线比载的计算值比载项目自重比载覆冰无风无冰综合无冰综合无冰综合覆冰综合数据83.997216.8585.4090.897117.40223.72备注3.2计算临界档距并判断控制气象条件3.2.1地线的允许控制应力:规程规定,导线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按下式计算35
(3.12)(3.13)3.2.2可能成为控制气象列表:气象列表如下表3-3所示表3-3气象列表最大应力(N/mm2)比载×10-3(MPa/m)温度(˚C)g/δ比值×10-4(1/m)编号最低气温39283.997-102.058A最大风速392117.40-52.570B年平均气温29483.997+152.744C覆冰392223.72-53.089D3.2.3计算临界档距并判断控制气象计算式为:(3.14)(3.15)(3.16)35
(3.17)(3.18)(3.19)(3.20)有效临界档距判断表如下表3-4所示:表3-4有效临界档距判断表abcdLab=176.4Lbc=112.55Lcd=174.635_Lac=虚数Lbd=0Lad=71.16由列表有,可知Lcd=174.635为临界档距。即覆冰和年平均气温同时成为控制气象条件由坐标图3.1表示有:35
L0/m年平均气温覆冰图3.1临界档距判定图3.3绘制应力弧垂曲线为了保证曲线比较准确而又不使计算量过大,档距l的距离一般取为50m,但须包括各有效档距处的值。以控制气象条件为第一状态,待求条件为第二状态,将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所对应的数据分别带入状态方程式,整理得:由以上可得地线的应力弧垂曲线图如图3.2所示:35
图3.2地线应力弧垂曲线3.4绘制地线安装曲线各种施工气温下的应力和百米档距弧垂如下表3-5所示:表3-5各种施工气温下的应力和百米档距弧垂35
其安装曲线如下表3.3所示:图3.3地线安装曲线35
4金具4.1绝缘子的选择及片数的确定(1)绝缘子的选择绝缘子是用来支撑和悬挂导线,并使导线与杆塔绝缘。它应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同时对污秽物质的侵蚀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并能适应周围大气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它本身的影响等。架空线常用的绝缘子有悬式绝缘子、瓷横担式绝缘子等。根据规程相关规定,考虑经济性和线路电压等级选择悬式绝缘子。a按电压等级选取绝缘子片表4-1操作过电压与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片数标准电压(kv)3566110220300500单片绝缘子长(mm)146146146146146155绝缘子数(片)357131725b绝缘子选型为满足三级污秽区要求,本工程选用有机合成绝缘子FXBW4-110/100(为达到3.0cm/千伏的爬电比距,须将合成绝缘子的公称爬电距离加大至33cm)。一般直线悬垂串、跳线串、龙门架档耐张串采用单串,耐张串及重要跨越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双串。根据电气绝缘和机械强度要求,导线绝缘子串组装片数机械特性及主要尺寸见下表4-2,4-3,4-4所示:表4-2绝缘子串组装型式表组装型式绝缘子串数及型号悬垂单串1*FXBW4-110/100双串2x1*FXBW4-110/100跳线单串1*FXBW4-110/100(带27kg重锤均压环)耐张单串1*FXBW4-110/100双串2x1*FXBW4-110/10035
表4-3绝缘子机电特性表型号机械破坏负荷(不小于)kN冲击耐受电压(不小于)(千伏)1分钟湿耐受电压(不小于)千伏最小击穿电(不小于)千伏FXBW4-110/100100550230110表4-4绝缘子主要尺寸型号公称结构高度H(mm)最小电弧距离(mm)公称爬电距离S(mm)连接型式标记单重重量(kg)FXBW4-110/1001440±30 1200330016R4.8(2)按污秽等级确定绝缘子片数设计要求污秽等级为3级,需考虑增加绝缘子片数2片。(3)按海拔高度确定绝缘子片数设计要求通过平原地区海拔在1000m以下,无需增加绝缘子片数。(4)按杆塔全高确定绝缘子片数设计中直线杆塔全高均低于40m,无需增加绝缘子片数。(5)耐张绝缘子穿的绝缘字数量应比悬垂绝缘子串的同型绝缘子多1个。(6)绝缘子的泄露距离应满足下式式中D——绝缘子的泄露距离,cm;U——线路额定电压,KV;d——泄露比距,cm。(7)选择绝缘子后校验根据我国长期运行经验,在一般的轻污秽区,片数按下式选定时可满足工作电压n≥1.6Ue/λ(3-2)其中:Ue——————系统的额定电压kv,有效值。λ——————每个绝缘子的泄漏距离cm.1.6—————单位泄漏距离cm/kv.n≥1.6Ue/λn=2.6×220÷40=14.3所以取15片绝缘子合格。(a)按最大垂直荷载进行校验35
(3-3)Gn=41.94×10-3×477×425.24=8507NGv=771.2Nn=1.3×(884.2+8507)/70000=0.174串(b)按短路拉力校验n≥kT/Rn=1.3×0.25×103900/70000=0.482串取—串是正确的4.2防振锤(1)导线的防振措施防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弱震动,一是增强导线耐振强度。如表4-5所示。(2)防振锤的选择和计算防振锤的自振频率要和导线相近,这样,当导线震动时,引起防振锤共振,使两个重锤有较大的甩动,可以有效的消耗导线的振动能量。如表4-6所示。表4-5导线防振锤的设计防振锤型号导线直径(mm)当需要装置下列防震锤个数时的相应档距(m)1个2个3个FD-4、5、6d<12<300>300-600>600-900FD-2、312≤d≤22≤350>350-700>700-1000FD-1d<22-37.1≤450>450-800>800-1200采用LGJ—150/20型导线,导线直线D=25.2mm,档距大于450m。选用FD—1型2个防振锤。振动风速范围根据下表采用(0.5—5.0m/s)表4-6振动风速范围档距(m)导线悬挂点高度(m)引起振动的风速(m/s)150-250120.5-4.0300-450250.5-5.0500-700400.5-6.0700-1000700.5-8.0最高气温时导线最小拉力=56.235
最低气温时导线最大拉力=66.2则最小半波长==1.44m(4.1)==15.6m(4.2)S==1.32m(4.3)采用等距离安装第一个距离为S=1.32m,第二个距离为2S=2.64m。如何合理地选择间隔棒的安装位置,仍然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按不等距安装的方式。经验取值,端次档距为40米,次档距为90米。35
5防雷与接地5.1防雷设计根据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规程规定,结合该地区已建线路情况,本工程全线采用双避雷地线,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也不大于25°。为防止雷击档距中央反击导线,在+15℃无风情况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应满足下列校验公式的要求:S≥0.012L+1(5.1)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距离(m)L—档距(m)根据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规定,有避雷线的35千伏线路,在一般地壤电阻率地区,其耐雷水平不低于40-75KA。本工程使用的杆塔经耐雷水平计算。在一般土壤电阻率地区是符合规程要求的。5.2接地设计根据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标准,每基杆塔均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应满足下表5-1。表5-1杆塔的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Ω·米)100及以下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以上工频接地电阻(不小于)1015202530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利用自然接地极和外引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杆塔接地网相连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接地装置的导体,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标准规定,按机械强度要求的接地圆钢最小直径为Φ8mm,杆塔接地装置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热镀锌。接地引线与接地体的连接、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焊接,其搭接长度必须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焊)。杆塔接地装置采用方框水平放射型,接地装置采用φ10圆钢以水平方式敷设,接地引下线全部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埋地深度按不同土质为水田0.8m;旱土0.5m;岩石0.3m。水田采用普通型接地装置,平地和丘陵采用防盗型接地装置,防盗角桩采用∠40×4×410的角钢制造。35
6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及保护6.1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根据《35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规定的要求,导线在地面、建筑物、树木、铁塔、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计算上述距离,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见表6-1。表6-1导线对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被交叉跨越物名称净距(米)备注居民区7.0非居民区6.0公路7.0弱电线路、电力线路3.0建筑物垂直距离5.0边线最大风偏后净空距离4.0最大计算风偏树木垂直距离4.0考虑自然生长高度最小净空距离3.5最大计算风偏经济作物(最小垂直距离)3.035
表6-2导线对各类被跨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被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m)备注铁路至标准铁路轨顶7.5至电气铁路轨顶11.5至承力索或接地线3.0高速公路、1级公路至路面7.02-4级公路通航河流至五年一遇洪水位6.0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2.0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0至特殊管道任何部分4.0至索道任何部分3.0至电力线路3.0至弱电线路3.0高速公路跨越点的选择说明:两次跨越高速公路的跨越点均选择在高山的山腰上,高速公路路面在此均低于跨越点高程,这样既能保证线路杆塔间的高差不大,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跨越杆塔的高度,降低工程造价。其最小垂直距离如上表6-2所示。在跨越档内,导线及避雷线均不得接头,并采用双串绝缘子,跨越须满足DL/T5092-1999《35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要求。6.2交叉跨越及其保护按线路设计规程,跨越标准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电车道,一、二级通航河流,特殊管道、索道时在交叉跨越档内,导线、地线均不准接头。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时,悬垂绝缘子串宜采用双联串。导线对地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一般不小于6.0m:在个别车辆、农业机械不能达到的交通困难地区,净空距离不小于5.0m;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净空距离不小于3.0m。35
关于跨越房屋和树林,按照线路设计规程执行。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在尽量避开房屋和风景林的前提下,线路经过屋场风景林和树木较稠密的林区以及今后需加层的房屋等,为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和群众利益,适当地加高了杆塔的高度。施工复测时,如发现有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及时与设计部门取得联系以便于变更设计。35
7杆塔与基础7.1杆塔的选择由于110千伏单回路线路工程典设模块尚未发布,本工程线路仍沿用在省内有多年运行经验的水泥杆型和铁塔混合使用,以降低工程造价。本工程全线地形以丘陵为主,在交通允许的情况下,可打拉线,有排杆场地,杆高在电杆使用范围内,优先采用了钢材耗量少,施工方便且有运行经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在超过电杆使用条件,排杆、立杆、打拉线困难的地方及重要交叉跨越处、线路通道狭窄处,采用自立式铁塔。,所选杆塔形式见表7-1表7-1全线杆塔型估算数量及技术条件序号塔型类别转角度设计档距(米)数量水平垂直1(1)47Z2-24单回直线铁塔45065052JG1-18单回转角铁塔0-3035050023JG3-18单回终端铁塔60-9035050014ZGU2-24双回直线铁塔40060025JGU2-18双回转角铁塔0-3035050016SDJ90-18双回终端铁塔60-9035050047Z21-21直线水泥双杆350440188Z22-24直线水泥双杆35044019Z22-27直线水泥双杆350440210Z22-30直线水泥双杆350440111Z24-21直线水泥双杆500720312J21-18转角水泥双杆0-30400350/1503合计43采用的杆塔,其使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详见《杆塔型式一览图》。本工程所选用塔型均在我省多个工程中使用,并经多年运行考验证明是安全可靠的。铁塔用钢材为Q235、Q345两种角钢,其质量标准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要求。铁塔所有构件热镀锌防腐。35
连接螺栓采用4.8级(M20)、6.8级普通螺栓,其质量标准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3098.1—82)的要求。钢材手工焊接用焊条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和《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根据反措要求铁塔距地面8M以下的螺栓与脚钉采用防卸螺栓及防卸脚钉。采用第三代FX-20防卸螺栓,其他所有的连接螺栓加扣紧式防松螺母(双帽螺栓除外)。所有铁塔构件和螺栓、脚钉、垫圈等均应热镀锌防腐蚀。所有连接板加劲板的焊缝高度不应小于板厚,构件须要弯曲者一律采用热弯(火曲)。脚钉安装位置统一规定为:直线塔脚钉安装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右后侧主材上,耐张转角塔的脚钉安装:横担以下的安装在内角侧主材上,横担以上的安装在外角侧主材上,脚钉安装应牢固,确保登塔安全。为了方便运行,本工程24米及以上电杆均要求加装爬梯,靠近地面2m左右安装爬梯,爬梯安装:在电杆横担以下装一根杆,横担以上装两根杆,具体见电杆爬梯组装图。所有杆塔要求安装杆号牌(含线路名称)、警示牌;所有耐张、转角、终端塔要求安装相序牌。7.2电杆的制造、运输和安装(1)电杆的外径、内径、长度、配筋及材质均按“电杆制造图"进行加工,以离心法制造成型。这些杆型均采用平面横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杆段和镀锌钢绞线组合而成。其中直线和直线耐张杆段为Φ300等径,配筋分别为20Φ6.0及24Φ6.0,转角杆杆段为Φ400等径,配筋24Φ6.0。所有杆段壁厚为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主筋采用标准强度为Rby=1470MPa的螺旋肋钢丝,张拉控制应力为0.7Rby,用先张法超张拉施加预应力,杆段离心成型,长度分别为4.5m和6m三种。横担为平面横担,采用电焊结构,分段用螺栓连接。为了防盗,在电杆拉线下把设置了防卸螺帽及防卸套。电杆横担采用平面横担,电焊结构,分段用螺栓连接。电杆的横担、横梁、地线吊架、吊杆、拉杆、撑杆、抱箍、穿钉、角钢撑、拉线及拉线金具和拉棒、拉盘环及电杆内预埋钢管、脚钉母、接地螺钉母等均要求热镀锌防绣。(2)35
电杆的加工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出厂合格证明书,保管及运输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623~9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各项要求进行,以确保电杆的质量。(3)验收不合格的电杆,不准出厂使用,电杆在装卸、运输、堆放、起吊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防止电杆裂缝的措施,实行各项责任制,要求防震、防冲击、防碰撞、小心轻放、防止产生裂缝,有裂缝的电杆不得使用。(4)电杆的拉线初拉力:不大于lX7—11.5的拉线要求每根调到5kN以上,不小于1X19—13的拉线要求每根调到10kN以上,组合拉线的各根拉线受力应一致,杆塔的多层拉线应在监视下对称调节,防止受力不均。(5)电杆的拉杆、吊杆,在架线前应调紧达到使平面横担略有向预翘的程度。(6)拉线杆塔必须在做好并调紧拉线后,才能登杆作业和架设导、地线。(7)电杆起吊必须计算好吊点位置,经试吊取得经验后才能施工安装,应特别注意防止电杆开裂和注意人身安全。(8)电杆的钢圈焊接头和挂筋接咬边深度分别不得大于0.5mm和lmm。(9)焊接件其焊缝高度(除图中注明者外)不得小于被焊接件的最小厚度,焊接件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材质强度、性能相适应。为避免流锈水,焊接后,钢圈焊接头还要采用BW9300防腐漆进行防锈处理,杆塔的焊件均应采用封闭焊。(10)凡采用电力工业部《电力余具产品样本》(一九九七年修订)中的金具零件不另外出图。(11)直线杆塔不允许采用二倍导(地)线荷重吊装办法施工,可采用加导向滑轮的方法安装。(12)孤立档需经过牵引计算,并采取相应措施,才允许杆上做头挂线。7.3铁塔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说明(1)本工程在不能采用拉线杆塔的地方、水田里转角及重要交叉跨越处拟采用自立式铁塔,共采用了35G-ZS1、35G-ZS11型直线塔,35G-JJ1、35G-JJ11、35G-JJ2、35G-JJ12、35G-JJ3、35G-JJ13、35H-SJ3型耐张转角塔共9种塔型,详见《铁塔一览图》。(2)铁塔制造前必须按施工图进行1:1的加工放样,核对各构件的尺寸,先加工一基试组装合格后,才能成批生产。35
(3)铁塔所用的材料代用需经设计核算同意,角钢代用后连接螺栓的规格长度应作相应的调整。严禁以小代大。(4)材料的运输要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和损坏,在变形允许限度内准许用冷矫正法进行矫正,矫正后出现裂纹的材料严禁使用,损伤少量锌层的构件必须补刷红丹和银灰漆,铁塔组装发生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不准强行组装,需要扩孔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不准用气割烧孔。(5)所有铁塔构件和螺栓、脚钉、垫圈等均应热镀锌防腐蚀。(6)直线塔塔头(瓶口以上)部分及耐张、转角塔下横担以下2.0米以上部位的螺栓均采用扣紧式防松螺母,具体要求及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及附图。螺栓及脚钉紧固应符合验收规范要求。(7)为了防盗,所有铁塔8米及以下范围内采用防卸脚钉和防卸螺栓。(8)铁塔腿部主材无接地螺栓孔或接地螺栓孔的位置离塔脚板的距离不足800mm的均按800mm进行加工;铁塔接地孔为双孔,孔距50mm。7.4杆塔制造和施工要求杆塔的制造和施工除按有关规程、规范及施工图要求进行。在杆塔构件安装中,当通过厚度小于等于螺栓无扣长度时,应加垫圈,螺栓必须紧固。铁塔构件必须按设计施工图和构件变更表中的钢材品种和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代换必须经过设计同意后才能进行。杆塔钢结构构件采用Q345(16Mn)和Q235(A3F)钢,全部采用热镀锌防锈。紧线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荷载验算耐张、转角型杆塔强度,必要时应装设临时拉线或进行补强。直线杆塔不能做紧线的临锚杆塔。7.5基础的选择7.5.1电杆底、拉盘基础拉线基础采用通用设计的拉盘:拉盘为矩形,长宽比2:1,宽0.4~1.0m,以0.1m分级递增,按强度为9级;相应配套使用的拉线为:GJ-70及GJ-100、2GJ-70。在流沙、淤泥地带采用重力式拉盘基础。拉盘的埋深按杆型组装图的要求设置。电杆底盘为正方形,边长0.6m~2.0m,以0.2m分级递增,按强度只取20级,底盘埋深为1.0m。35
双杆埋深从基面至底盘上平面为1.0m。当两杆位处地面高差超过1.5m及以上时,配有1.5m和3.0m高低腿杆,但电杆最大埋深不能超过1.8m,超过部分挖土平基解决。上述底、拉盘详见《电杆基础一览图》。底、拉盘要求定点预制,混凝土采用C20级,钢材Q235。(2)铁塔基础本工程主要采用现浇台阶式混凝土钢性基础,该型式基础施工简便,工期短,质量易保证。另外,本工程在土质较好的直线塔采用掏挖基础,现浇台阶式混凝土基础,其砼标号采用C20级。作为砼的胶结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均采用Ⅱ级钢筋。基础型式及技术经济指标详见《基础型式一览图》7.5.2电杆底、拉盘基础拉线基础拟采用我院通用设计的拉盘,拉盘为矩形,长宽比为2:1,宽0.4-1.0m,以0.1m分级递增,按强度分为6、9、12三级,相应配套使用的拉线有GJ-50、GJ-70、及GJ-100、2GJ-70、2GJ-100、2GJ-135。GJ-70及以下的拉盘埋深为2.0m,GJ-100、2GJ-70、2GJ-100的拉盘埋深为2.4m,2GJ-135的拉盘埋深为2.6m。在流砂、淤泥地带采用重力式拉盘基础。当杆塔(主要为直线)个别拉线由于地形限制不能按标准放样时,拉线对地夹角可适当增大,此时相应的拉线及金具应增大一个型号,并适当护坡。临近河床的杆塔底、拉盘可适当埋深,其型号及相应的拉线、金具也宜增大一个级别。电杆底盘为正方形,边长为0.6m~0.2m分级递增,按强度分20、40两级,底盘埋深为1.0m。上述底、拉盘均采用我院通用设计图纸,使用条件详见《电杆基础一览图》。底、拉盘要求定点预制,混凝土采用C20级,钢材Q235(A3F)。施工中如发现拉盘基础保护范围不够,请自行将拉棒延长1~2m。7.5.3铁塔基础铁塔基础优先采用掏挖式基础。掏挖式基础:它的优点是全部采用人工掏挖,不用模板,不用回填土,混凝土用量较省,钢材用量也少,土石方量最省,施工工艺简单。缺点是在土壤有地下水时,基坑成形比较困难,因此主要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直线塔和小转角塔,35
在有地下水的塔位不宜使用这种基础。基础型式详见《铁塔基础一览图》。掏挖式基础及阶梯式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级,钢材:Q235(A3F)钢。7.5.4杆塔基础施工要求基础施工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为防止基坑开挖(卸荷)后,引起坑底回弹,以及基坑长时间浸泡后引起土体膨胀,坑底隆起,土体压缩性增大。要求泥水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抽干坑内积水,并在基坑四角设降水点,采用不间断抽水方式降低地下水,同时马上施工基础垫层。.基础支模及浇注时也要求采取在基坑四角同时降水的方式,抽干基坑中的积水。2)拉线坑回填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拉棒位置准确。3)拉线基础保护范围不够者,其一采用降低基面解决,其二用加长拉棒解决。当用加长拉棒时,请施工测量决定加长数字。加工拉棒时一次给予加长。拉棒加工图中系以加长500mm为一级,拉棒可以加长3000mm。4)在浇制阶梯式基础时,应特别注意确保底脚螺栓间距和基础根开尺寸的准确。注意底脚螺栓是否在柱子的中心上,注意柱子是否在台阶的中心上,注意台阶是否在底板的中心上。否则应及时调整模板。5)为了使接地引下线的圆钢紧贴角钢、保护帽及基础外表面,要求对引下线的圆钢制弯,具体尺寸请施工单位结合基础及保护帽实际浇注尺寸确定并加工。6)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地形与设计不符,以及发现滑坡等现象和基础保护范围不够时,请及时通知设计工代现场检验(验槽)处理。7)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经济,部分杆位在终勘定位完成后,在图纸上进行了移动,如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请及时通知设计处理;靠公路较近的杆位,施工分坑测量中,要注意基础边缘离公路的距离,乡道≥5m,县道≥lOm,省道≥15m,如发现设计杆位离公路距离不够,请及时通知设计处理35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架空输电线路毕业设计,我不仅加深了对输电线路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我还学会了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创新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功能不断完善,成为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做毕业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对于其在实际线路设计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毕业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公式的应用,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毕业设计使得我对各个公式的应用场景熟悉起来。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本次毕业设计对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确定线路的路径走向时,发现细心耐心,恒心一定要有才能做好事情,首先是线路的布局上既要经济又要使用,而且还要满足国家电网的标准,兼顾到方方面面去考虑是很需要的,否则只是一纸空话。经过几个月的毕业设计,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此次毕业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为我以后的工作坐下了铺垫,相信以后在工作中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35
参考文献[1]孟遂民.李光辉.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10[2]邵天晓.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3]周振山.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机械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4]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5]孟遂民.孔伟编著.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8月[6]董洁谔.电力金具(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6月[7]季庆林..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8]李光辉.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9]刘树堂.输电杆塔结构及其基础设计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0]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电网建设新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张一尘.高电压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2]吴广宁.现代高压电力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3]王力中.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吉林:东北电力学院,1994[14]吴广宁.现代高压电力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房连玉.输电线路电气技术.吉林:东北电力学院,1994[16]陈景彦.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5
致谢毕业设计就要结束了,经过九周的询问、资料收集、数据计算、线路图纸的制作、设计论述的撰写,到现在基本上完成了大学毕业设计的项目。这九周毕业设计过程中,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个更是我大学四年年一次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未来工作的铺垫。毕业设计即将结束,这也意味着在mmmm学习奋斗生涯也即将结束。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教导,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使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使他们帮助我指导我完成了这次设计。同时,我还要感谢在大学对我教导过专业知识的老师,你们都对我影响很大,是你们的教诲才使我如今学有所成。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5217-2005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
- DLT5217-2013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
- DLT5253-2010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 DLT5440-2009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
- 线路大修与铁路无缝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
- 线路大修与铁路无缝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
- 线路大修与铁路无缝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
- SH3019-2003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pdf
- 35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
- 线路大修与铁路无缝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
-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及其养护维修毕业设计.doc
- 输电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
- 输电线路设计论文毕业论文.doc
- 11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毕业设计.docx
- 11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