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 MB
- 2022-05-11 18:30: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1项目区位开迎路位于长江以南,铜锣山及明月山系之间的茶园片区,东西走向。为重庆市快速路三横线中的一段,即重庆市快速路三横线(通江大道~绕城高速)段,属于经开区四横四纵骨架交通系统的一横。图1-1区位图1.2项目范围开迎路道路工程,起于茶园新区通江大道与峡江路相交节点,向东下穿经开区城市主干路“纵一路”形成梧桐园立交,继续延伸上跨东城大道形成斑竹林立交,最终接入绕城高速收费站,线路全长4720m,本次设计标准路幅宽44m=9m人行道+12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2m车行道+9m人行道,主线为双向六车道。线路经过路段地形起伏大,水系发达,鱼塘较多。道路主要节点有梧桐园立交、斑竹林立交。全线共设桥梁5座,车行下穿道3座,人行地道2座。1.2文件组成开迎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按专业进行如下分册。1、第一册总体设计2、第二册主线道路工程3、第三册立交工程4、第四册桥梁工程5、第五册地通道、挡护结构工程6、第六册排水工程7、第七册电照工程8、第八册交通工程本册为第二册主线道路工程二、设计依据及规范2.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3.《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系统建设规划(2006—2020年)》4.《经开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间成果2011年3月5.《港口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2011年3月6.《绕城东立交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011年3月7.重庆市勘察院提供的该地区1:10000、1:2000、1:500地形图8.《开迎路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1年5月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2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2011年9月15日,收到市建委关于开迎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原则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下阶段设计应采纳如下意见。1、完善近期人行过街设施设计,预留远期人行设施设置位置。回复:同意批复意见。近期考虑在路口处设置人行地通道和人行斑马线过街。预留远期人行设施位置。2、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建议取消9m人行道;严格按照快速路设计规程完善设计。回复:开迎路道路工程起点相接的峡江路东段标准路幅为5m人行道+12m车行道+2m绿化带+12m车行道+5m人行道,考虑到峡江路东段刚竣工,为保证近期开迎路与峡江路的设计标准一致,故开迎路近期采用规划批复的路幅分配形式:9m人行道+12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2m车行道+9m人行道,预留远期7m车行辅道+2m人行道宽度作为远期用地控制。设计道路为更好的服务周边地块,近期为城市主干路I级,执行快速路线型标准,远期改造为快速路。目前沿路线设置的公交站均为临时划线停车站,可根据该片区的发展需求,随时取消。3、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应设置防撞护栏,行车道之间应设置刚性中央分隔带。回复:同意批复意见。本次设计在行车道之间设置中央分隔带;在车行道与人行道间设置有绿化分隔带,将绿化带的花带石升高,以起到防撞护栏的作用。4、优化纵坡设计,大窝坝附近高填方与高架桥方案进行比选和论证。回复:同意批复意见。初设评审后已对高填方方案与高架桥方案进行比选和论证,高填方方案造价低,更便于后期开发。5、做好近期与周边道路的衔接,预留交叉口远期建设用地。回复:同意批复意见。已预留交叉口远期用地。2.3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2年版)(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适用于沥青路面)(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适用于沥青路面)(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适用于沥青路面)(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三、建设条件3.1气象与水文(1)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为17.8~18.6°C,最高为44°C,最低为-3.1°C。常年云雾较多,雾天平均67.8天/年,最多可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1%,绝对湿度17.1~18.2hPa。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7.0m/s。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88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日最大降雨量206.1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2)水文项目区内地表水系由长江水系构成,河流有苦溪河和一条小河沟。苦溪河在K0+490位置穿过,河面宽约8m,常年水位162.000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68.500m,三峡库区最高回水位约为175.000m,苦溪河大桥将跨过苦溪河。K4+230处有一小河沟,河面宽3~8m,常年河水位175.300~176.000m,高于三峡库区回水位175.000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77.000m。3.2地形地貌线路位于长江南岸,与长江大体平行,距长江岸边400~1400m。线路横穿大盛场向斜轴部,地貌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控制,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地形。起点K0+000~K0+380因港口大道已建设整平,地形较为平坦,标高195.00~204.00m。K0+380~K0+580段为苦溪河,河床最低点高程约为162.00m,两岸高程为185.00~205.00m,港口大道建设已基本建成苦溪河大桥(24m宽);K0+580~K1+180原为缓丘地貌,因港口大道建设路基已形成,山丘已开挖,在路基两侧形成边坡,现有路基高程201.000~226.000m,两侧丘顶高程247.00~260.00m,现有基岩边坡大体是按1:0.75坡率放坡。K1+180~K2+100段为低缓山丘和山湾相间地形:其中K1+440~K1+600和K1+740~K2+030段为浅丘,丘顶高程250.60~263.17m;K1+280~K1+440、K1+600~K1+740和K2+035~K2+100为山湾地貌,现主要为水田及鱼塘,地面高程229.00~240.00m。K2+100~K2+830为山丘地形,山顶高程317.00~321.00m,中间夹有一山湾,高程275.00~277.00m;K2+830~K3+140段为山湾地貌,小地名李家湾,最低点高程213.60m,两侧山坡坡角18~30°,局部达35°,坡顶高程约为240.00m。K3+140~K3+220段为陡坡,山坡坡角约35°,地面高程从240.00m降至215.00m。K3+220~K3+780为缓坡地貌,地面坡角约10°,倾向西侧(小里程方向),地面高程215.00~273.00m。K3+780~K3+840段为陡坡,山坡坡角约30°,地面高程从246.00m降至222.00m。K3+840~K3+935段为缓坡,山坡坡角约20°,地面高程从222.00m降至203.00m。K3+935~K4+100段为山湾地形,小地名小湾,地形坡角约2~5°,地面高程从198.00~202.00m。K4+100~K4+140段为陡坡,山坡坡角约20~30°,地面高程从198.00m降至178.00m。K4+140~K4+360为缓坡地貌,一条小河沟从些段流过,注入长江支流鱼溪河中,地面坡角约10°,倾向西侧(小里程方向),地面高程177.00~193.00m。K4+360~K4+720.257(终点)段为单向坡,山坡倾向西,中部为一小山丘突起,丘顶高程223.00m,终点段最高点高程约为250.00m,线路最后10m为砂岩陡坎,坎下为鱼塘。3.3地质构造路线沿线近垂直穿越大盛场向斜。大盛场向斜:轴向N30°E,向斜轴部大致在K2+710里程穿过设计道路。线路K0+000~K2+710段岩层倾向约为10~166°,倾角6~10°。线路K2+710~终点段岩层倾向290~303°,倾角8~17°。3.4地层岩性线路区地层由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地层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冲洪积层、崩坡积层组成,分述如下:①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质粘砂岩和泥岩(J2s)基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砂岩:深灰色、黄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巨厚层块状或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中风化呈柱状,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终点班竹林立交位置分布一层巨厚层块状砂岩,该层位砂岩较硬,岩体较完整开有多处采石厂。K0+920~K1+140段和K3+780~K3+810段砂岩呈厚层状,泥质含量较重,岩质略软,岩体较完整。泥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主要分布在K0+000~K0+920段和K3+780~K4+060段,经常夹有砂岩层。②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质粘砂岩和泥岩(J3sn)。砂岩:深灰色、黄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中风化呈柱状,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泥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钙质,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③第四系土层a.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主要呈褐色,呈软塑~可塑状,鱼塘或水田表表层部分呈流塑状。切面较为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部分土层段砂质含量较高,含有少量的腐烂根须,水田中表层呈流塑状,,场地中大部分范围均有分布,一般山丘顶部及山腰处此层较薄,在山湾中厚度较大。b.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主要呈褐色,呈软塑~可塑状,切面较为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部分土层段砂质含量较高,含有少量的腐烂根须,主要分布在苦溪河及K4+230处小河沟内及两侧。c.崩坡积粉质粘土夹孤块石(Q4col+dl)粉质粘土夹孤块石:褐黄色,褐灰色,粉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切面较为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孤、块石直径20~70cm,最大可达3m,土石比约为6:4。主要分布在K3+780~K3+340处。d.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线路起点段K0+000~K1+180港口大道正在进行施工,路基已基本形成,在此段有较厚的回填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该层路基段进行了机械碾压,呈稍密状,桥下主要为抛填,结构松散。填筑时间约为2011年2~4月。3.5水文地质条件路线沿线以构造剥蚀褶皱山、构造剥蚀浅丘组成,大片基岩出露,第四系厚度小、覆盖少、含水微弱。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河湖相碎屑岩,地下水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路线范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4.5.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且受季节影响显著,属季节性潜水,水量较小。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缓坡及沟心土层分布厚度较大的范围,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特点,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较低的河沟中补给排泄。4.5.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为区域性潜水或局部承压水。3.6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可知,本场地整体稳定。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不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软卧层、暗塘、暗滨等分布。3.7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B1,工程区所属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1997]108号文件第四条的有关规定“我市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的工程,必须提高一度设防”的要求及指导精神,本工程应按照7度进行构造设防。3.8既有道路概况本次开迎路设计起点段K0+000~K1+080段,由于港口大道路基施工已基本到位,开迎路线位被港口大道占据,苦溪河大桥已修建,该段正处于施工过程当中,路基已形成,其设计宽度为24m,比开迎路路幅44m窄了20m,该段需进行改造。港口大道K0+000~K0+382.351段与本次道路设计标高一致,本项目建设时利用该段路基进行加宽;K0+572.351~K1+080段则需对设计标高和宽度进行调整,以满足本项目建设。表4-1开迎路K0+000~K1+080段港口大道技术标准表道路等级次干路设计速度(km/h)40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0缓和曲线长度(m)50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形竖曲线4000凹形竖曲线1500最大纵坡(%)4.5坡长(m)最小坡长292.261最大坡长319.441标准路幅宽度、横坡4m人行道+16m车行道+4m人行道=24m1.5%双向坡港口大道正在施工,踏勘时路基尚未施工完毕,管网未实施。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四、主要技术标准表4-1主要技术标准表内容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主干路快速路近期为主干路I级,执行快速路线形标准,远期改造为快速路设计速度(km/h)606060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6006002000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100010002000最大超高横坡度(%)44无最大纵坡(推荐值)(极限值)57565最小纵坡(极限值)0.5(0.3)0.5(0.3)1.12最小坡长(m)160150237.5凸形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m)2000(1400)1800(1200)4000凹形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m)1500(1000)1500(1000)1500路面结构层设计年限151515荷载标准桥梁公路-Ⅰ级公路-Ⅰ级公路-Ⅰ级路面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净空道路:H≥5m道路:H≥5m道路:H≥5m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基本烈度为6度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构造设防停车视距(m)757575五、道路工程主线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为更好的服务周边地块,近期为城市主干路I级,执行快速路线形标准,远期改造为快速路。5.1平面设计图5-1道路平面图道路起于通江大道与峡江路相交路口,向东横贯经开区,接绕城高速东立交收费站出入口。全线长4720m,共设三个平曲线,曲线半径依次为2500m,2500m,2000m,均不需设置缓和曲线。5.2纵断面设计图5-2道路纵断面图起点接通江大道现状标高Hs=204.580m,终点接绕城高速收费站设计标高Hs=240.030m;共设1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与通江大道顺接坡段-1.5%、-2.98%、2.02%、4.50%、1.50%、5.00%、3.00%、5.00%、-5.00%、-3.00%、-5.00%、3.00%、1.12%,最大坡长为636.358m,最小坡长为237.5m;最小竖曲线半径1500m,最大竖曲线半径8000m。5.3横断面设计通过规划及交通量分析确定本次开迎路道路工程标准路幅宽44m,其分幅情况如下:44m=9m(人行道)+12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2m(车行道)+9m(人行道)。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图5-3道路标准横断面图道路车行道路拱横坡为1.5%双向坡,人行道横坡采用2.0%;本次设计道路主线根据规范不需设置超高、加宽。在立交及公交停车站出入口设置展宽,具体位置如下:表7-1展宽渐变段位置表展宽渐变段位置表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主线K0+880主线K0+930左侧50主线K0+950主线K1+000右侧501匝道K0+0301匝道K0+070右侧402匝道K0+4002匝道K0+440右侧40主线K1+646主线K1+696左侧50主线K1+763.5主线K2+1813.5右侧50主线K2+520主线K3+580左侧60主线K3+610主线K4+670右侧60主线K2+620主线K2+680左侧60主线K3+018主线K3+078右侧60主线K3+120主线K3+180左侧60主线K3+220主线K3+280左侧60主线K3+420主线K3+480右侧60主线K3+520主线K3+580右侧60东城大道K3+172东城大道K3+242左侧70东城大道K3+251.5东城大道K3+301.5右侧50东城大道K3+940东城大道K3+990左侧50东城大道K3+963东城大道K4+413右侧50设计中展宽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过渡,公式为:(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如下图所示:(备注: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ZH0,ZH1]。5.4路面设计主线路面结构(1)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15年(2)路面结构本道路路面设计的总体要点为行车的安全性、结构的耐久性与形式的环保性。针对上述关于本项目道路特性与路面设计要点,拟定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路面设计以单轴双轮组100KN为标准轴载,用双圆荷载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设计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进行计算,确定路面厚度。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4cm;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中面层: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6cm;下面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8cm;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2)0.7cm;基层:水泥稳定碎石(6%)20cm;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4%)20cm;垫层:级配碎石15cm;(3)道路附属设施a)缘石、路边石、花带石路缘石、花带石采用花岗石;路边石采用C25砼。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路缘石及路边石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b)人行道透水砖人行道采用透水砖,规格为15cm×25cm×6cm。采用3cm厚中砂找平层、3cm厚1:3水泥砂浆层隔水层。人行道透水砖采用挤浆法安砌,以防止雨水下渗影响路基,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c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c)人行道垫层人行道垫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石屑,厚10cm,水泥掺量为4%,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最大粒径应小于53mm,颗粒组合成分宜含一定级配且不含杂质。石屑可使用一般碎石厂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以用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石屑)垫层在施工时塑性指数宜小于12,混合料应拌和均匀,且压实度不小于93%。临时道路路面结构(1)港口大道接顺段路面结构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4cm;下面层: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6cm;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2)0.7cm;基层:水泥稳定碎石(5.5%)20cm;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4%)25cm;(2)2号村道路面结构上面层: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4cm下面层: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20)6cm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7cm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底基层: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5cm5.5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a)填方路基填方边坡每8m高一阶,第一级边坡坡率1:1.5,第二级边坡坡率1:1.75,第三级及以下各级均为1:2,每级边坡间设2m护坡道。本次开迎路设计起点段K0+000~K1+080段,由于港口大道路基施工已基本到位,且该段港口大道与开迎路共线,开迎路施工时,将对该段路基进行拓宽改造,该段路基填方边坡均采用1:2进行放坡,每8m高一阶,且在原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m,向内找2%反坡。主线K0+300原有路基拓宽稳定验算: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图5-4拓宽路基稳定性计算简图[计算参数]:采用规范:折线滑动法计算目标:下滑力计算滑动体重度=20.000(kN/m3)滑动体饱和重度=25.000(kN/m3)安全系数=1.350不考虑地震力最后块剩余下滑力=-16.266(kN),边坡稳定。当填方高度大于20米及斜坡路堤、软弱地基、浸水路基的边坡则通过稳定计算确定边坡坡比,并视稳定情况作相应的特殊设计。冬水田、塘及长期积水地段路堤,填筑前均需放(抽)水晒干,清除淤泥并回填透水性材料。在地表水不易疏干、地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丰富地段,还需设置排水盲沟;在地下水出露集中且水量较大时,需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影响范围。b)挖方路基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一般土质边坡和强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1:1.5;石质边坡视岩性情况、风化程度、结构面要素及组合情况、地表横坡和边坡高度等因素,结合路基边坡绿化防护要求,综合分析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1:0.75,高于3级边坡(24m)时,从第四级边坡起边坡坡率取1:1。挖方边坡高度每8.0m高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平台并绿化;在岩土交界面及岩石强弱风化分界面,可调整分级高度或设置成折线坡。(2)特殊路基设计a)高填方路基对开迎路终点段大窝坝附近采用高填方路堤,填方边坡每8m高一阶,第一级边坡坡率1:1.5,第二级边坡坡率1:1.75,第三级及以下各级均为1:2,每级边坡间设2m护坡道。针对本次开迎路施工中存在的高填方路基段,采用强夯加设置土工格栅进行处置。主线K3+060高填方稳定验算:图5-5高填方路基稳定性计算简图[计算参数]:采用规范:通用方法计算目标:安全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圆弧滑动法进行计算得:总的下滑力=10479.354(kN)总的抗滑力=14842.643(kN)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稳定系数为1.416>1.3,边坡稳定。b)高挖方路基边坡高度大于30m的高边坡及欠稳定一般边坡,则通过稳定计算结果,对边坡进行针对性的削坡减载处理,并作相应的特殊设计,即高于三级(24m)以上挖方边坡对岩质边坡采用1:1放坡,每阶边坡高8m,中间留2m的平台。c)软弱路基道路沿线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河沟两侧及鱼塘地表软土,根据地勘报告,软土厚度均小于2.5m,主要采取换填的处置方式,全部换填即可;换填数量详见工程数量表。d)桥台台背路基设计对桥台后一定距离的路基进行处治,采用砂卵石料回填,压实度均应满足96%的要求,处治的长度为H+2.0m(H为桥台处填土高度)。桥台背回填材料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透水性材料,宜优先选用砂砾(卵)石料,当砂砾(卵)石料来源有困难时,可选择硬质碎石料,填料抗压强度应大于30MPa。(3)边坡防护a)设计原则边坡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按7度构造设防。b)边坡设计根据用地性质不同。本次边坡设计分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开迎路K2+110~K2+791右侧为绿化用地,道路边坡属于永久性边坡,其边坡防护采用设护面墙的锚杆菱形网格植草护坡;其余路段侧均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道路边坡属于临时性边坡,不作处理以便后期建设。临时性边坡存在时间应小于2年,期间应加强观察、监测,如发现较小不稳定碎(落)石应及时清理;遇险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4)土石方调运路基施工中清除的耕植土、高(低)液限粘土及堰塘挖淤部分可用作道路植树绿化、拱形护坡填隙植草绿化。本项目主线总挖方236.60万m3,总填方324.30万m3,考虑1.2的最终松方系数后,借方40.39万m3。(仅主线土石方)填缺部分由牛头石冈山头片区的场平弃方提供,运距约2km。5.6交叉口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与规划或现状道路相交处,共设置三个平交口。分别是位于起点处的TP1交叉口、梧桐园立交顶处的TP2交叉口和K2+804.827处的TP3交叉口。TP1交叉口主线与主干路相交。本次设计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进口不展宽,远期规划为通江立交。TP2交叉口梧桐园立交匝道与主干路相交。采用干路中心隔离、支路只准右转通行。TP3交叉口主线与次干路相交。采用干路中心隔离,右进右出。5.7公交停车港开迎路沿线设置三对公交港湾,分别在梧桐园立交K1+440处设置公交港湾一对;在K2+520~K2+780处设置公交港湾一对;在道路前进方向K3+120~K3+280左侧,K3+420~K3+580右侧处设置一对公交港湾。本次设计公交港湾均为临时道路设施。公交停车港减速段长度60m,站台长度40m,加速段长度60m,停车站宽度为4m。5.8人行系统本次设计考虑在路口处设置人行地通道。(详见第五册地通道、挡护结构工程)人行斑马线分别位于主线K0+60、东城大道K3+180、K4+020处。人行斑马线过街位置预留远期天桥用地。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为方便残疾人出行,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本道路考虑了盲道和无障碍设计。人行道上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0.6m。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置位置。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行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应连续设置,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除盲道外还应设置缘石坡道,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并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与人行斑马线相对应。5.9安全设施设计本次设计道路近期为主干路I级,执行快速路线型标准,远期改造为快速路,因而本次设计在车行道与人行道间设置有绿化分隔带,将绿化带的花带石升高,以起到防撞的作用。(立交防撞栏杆细表见第三册立交工程)本次设计道路于挡墙顶部、放坡高度高于2m处设置人行护栏已确保安全。表5-2车行护栏工程数量表防撞护栏设置表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K2+520K2+680左侧160K2+610K2+775右侧165K2+820K3+077右侧257K3+120K3+280左侧160K3+420K3+580右侧160合计 802表5-3人行护栏工程数量表人行护栏设置表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K0+080K0+380左侧300K0+260K0+388右侧128K0+572K0+670右侧98K0+670K0+930左侧260K1+980K2+0左侧20K2+076K2+120左侧44K2+860K3+300两侧880K3+790K4+277左侧487K3+910K4+323右侧413合计 26305.11临时交通组织本次设计项目原有4条道路横穿主线,分别是接梧桐园立交处的港口大道接顺段、接主线K2+680的临时1号村道、接主线K3+366.620的2号村道和接主线K3+920的3号村道。为方便施工,本次设计恢复的是港口大道接顺段和2号村道。其余村道均为断头路,服务能力低,均废除。(1)港口大道接顺段:港口大道接顺段起点K0+81.287接纵一路K0+380,起点处于一个半径为70m的圆曲线上,终点K0+206.389接现状道路,全线起点处设一平曲线,半径为70m,两端设置35m长的缓和曲线,接顺段总长125m。港口大道接顺段纵断面起点K0+81.287高程接纵一路K0+380处高程Hs=228.334m,在K0+193.211处设置一变坡点,竖曲线半径为1500m。终点K0+206.389接现状道路Hs=233.418m。港口大道接顺段标准路幅宽24m,为双向四车道,车行道宽16m,道路两侧设置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4m宽的人行道。(2)2号村道临时连接段:2号村道临时连接段按四级公路考虑,起点K+000接现状2号村道,在K0+300~K+400段下穿开迎路主线,终点K0+684.714接现状2号村道,全线长684.714m,全线共设置6个交点,最小圆曲线半径30m。2号村道临时连接段纵断面起点接现状路Hs=260.050,在K0+350下穿开迎路主线Hs下=236.377m(开迎路Hs上=245.021),终点K+684.714处接现状道路标高Hs=260.210m。全线共设置四个变坡点,最小竖曲线半径400m。2号村道临时连接段标准路幅宽4.5m,为单车道,车行道宽3.5m,两侧设置0.5m宽的土路肩。六、施工技术要求6.1路基6.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表6-1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路床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6路床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10mm,–15mm中线偏位:≤50mm横坡:±0.3%(±20mm绝对高差)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石质路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得小于50Mpa。表6-2路床顶回弹模量及弯沉值标准表分类回弹模量E0L0(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40Mpa≤288≤245石质路基≥50Mpa≤2256.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6.1.3挖方路基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与底基层同样材料。6.1.4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表6-3路基回填材料强度及粒径标准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30~804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3%。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纵坡大于12%、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坡度大于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结构物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6.2路面施工要点6.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床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质量标准压实度:≥96%中线偏位:+5,-20mm路床平整度:≤15mm厚度容许偏差:-20mm中线高程:+5,-15mm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B横坡:主线±0.5%且不反坡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5~2.0Mpa弯沉值≤90(0.01mm)2)材料要求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0%,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表6-4水泥稳层级配组成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931.590~10019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40%。6.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7%中线偏位:≤20mm路床平整度:≤12mm厚度容许偏差:-15mm中线高程:+5,-15mm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B横坡:±0.5%且不反坡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3Mpa弯沉值≤34(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表6-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组成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CTJ034-2000)6.2.3稀浆封层6.2.3.1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表6-6改性乳化沥青指标表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6.2.3.2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下表性能要求。表6-7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6.2.3.3施工技术要求(1)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2)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4)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5)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6)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7)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6.2.4粘层、透层为使面层各沥青层间粘结良好,两层沥青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并在层间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选用快凝喷洒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4~0.6L/m2。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7.1-2中所提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选用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L/m2。本工程所采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表6-8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0.1T0652贮存稳定性(5d)%≤5T0655贮存稳定性(1d)%≤1T0655沥青标准粘度C25-3 (s)8~25T0621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T0654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50T0651三氯乙烯溶解度≥97.5T0607针入度25℃0.1mm40~120T0604延度5℃cm≥20T06056.2.5沥青混凝土面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8%(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中线偏位:≤20mm路床平整度:标准差不大于1.8mm中线高程:±15mm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弯沉值≤24(0.01mm)2)材料①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中重交通AH-70#(下层沥青混凝土用)和AH-90#沥青(面层改性沥青所用基质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表6-9重交通AH-70#和AH-90#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号9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45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16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15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245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0.8T060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57T0605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8T0605②沥青结合料(抗车辙剂)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对沥青中面层及下面层分别加入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公斤。抗车辙剂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表6-10抗车辙剂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粒径≤4mm密度1.0±0.1g/cm3软化点130℃熔融指数≥8g/10min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6000次/mm施工说明:a、沥青混凝土的级配不变。b、在热集料干拌时将一定比例的抗车辙剂一次性投入,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5~20秒。c、实验室做配合比实验时,由于采用的设备不是强制式搅拌,所以要将干拌时间和湿拌时间延长2分钟以上,以确保拌和均匀。③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能显著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感温性;明显提高软化点,降低针入度等性能。表6-11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表基础沥青B30/40B50/70B70/100软化点(℃)601055510555105针入度(25℃,0.1mm)453055375537粘度(Pa.s)140℃2.82.352.31.82.31.865℃585>1000559>1000559>100060℃>1000太高未测>1000太高未测>1000太高未测弗氏脆点(℃)-16-16-15-15-15-15改性沥青施工方法:沥青改性剂用量以沥青用量的2.5%~3%为佳。使用时,可先将沥青改性剂与基础沥青混和均匀制成改性沥青,拌和温度在140℃左右,搅拌时间约30分钟,确保均匀。然后将制成的改性沥青与集料拌和,其拌和方法可参照普通沥青进行,但拌和温度应在140℃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左右,也可直接加入热的混和料中搅拌40秒钟左右,无需特殊设备。改性沥青混和料的摊铺和碾压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实验确定,但一般可参照普通沥青混和料的规定进行。另外,亦可将沥青改性剂直接加入沥青拌和缸中,先与集料拌和后再加沥青拌和,并应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应注意控制拌和条件及过程。④粗集料本次设计采用玄武岩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集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表6-12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中、下层用集料面层用集料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15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28视密度不小于g/㎝32.602.60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5级坚固性不大于%1212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2020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55集料磨光值(面层集料)不小于BPN---------42集料冲击值不大于%4228集料的破碎面积不小于%9090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表6-13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混合料类型SMA-13AC-20AC-25筛孔(㎜)通过率%31.510026.510090~10019.090~10075~9016.010078~9265~8313.290~10062~8057~769.550~7550~7245~654.7520~3426~5624~522.3615~3616~4416~421.1814~2412~3312~330.612~208~248~240.310~165~175~170.159~154~134~130.0758~123~73~7建议油石比%4.0~6.04.0~6.04.0~6.0表6-14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70号90号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5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140~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1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14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低温施工15014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25低温施工14513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65轮胎压路机8075振动压路机706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集料的分级要求。特别强调粗集料的1:3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必须<15%,1:5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应<5%;洛杉矶磨耗损失应小于28%;粗集料磨光值不小于42(BPN):集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集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应采用木质素纤维。纤维应能承受250℃度以上环境温度不变质、不变脆,并在拌合过程中充分分散。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表6-15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表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子上经振敲后称重含水量(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重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表6-16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表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63.5马歇尔试件击实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7.0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n,不大于-VCADRC沥青饱和度VFA%75~85稳定度,不小于kN6.0流值Mm-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155)薄层抗滑层薄层抗滑层材料的原料是由A、B两种液体基料、填料和耐磨碎石组成。A、B液体基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摊铺并撒上耐磨碎石,待其完全固化后即得到薄层抗滑层路面层。①组分A的技术要求组分A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性质技术要求实验方法环氧含量185—192ASTM.D1052粘度20ºC,s≤40标准粘度计法含水量,%≤1%ASTM.D1744比重(25ºC),g/m31.1—1.2ASTM.D1475外观深色目视②组分B的技术要求组分B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指标技术要求实验方法粘度25ºC,s≤30标准粘度计法含水量,%≤0.5%ASTM.D1744比重(25ºC),g/m31.1—1.2ASTM.D1475颜色半透明目视③填料及耐磨碎石的技术要求作为薄层抗滑层材料的内部骨料,填料的粒径一般为0.6mm以下,可以是人工砂,也可以是天然砂。耐磨石料不直接与A、B组分混合,而是在混合物摊铺均匀后将它撒在薄层抗滑层表面,靠它的自重嵌入混合物中,待薄层抗滑层材料固化后,作为抗滑层表面,这种粗集料的粒径为3~5mm,非酸性石料,填料及耐磨碎石的技术要求见下表:表6-17填料及耐磨碎石的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填料密度,g/cm3≥2.3T0328-200(容量瓶法)含水量,%≤2.0酒精燃烧法粒度,mm≤0.6筛分法耐磨碎石密度,g/cm3≥2.5T0328-200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含水量,%≤2.0酒精燃烧法洛杉矶磨耗≤20%洛杉矶法(ASTMC131)磨光值≥50T0321-1994压碎值≤18T0322-2000④薄层抗滑材料的技术要求薄层抗滑材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表6-18薄层抗滑材料的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测试方法粘度增至的50s的时间(20ºC),min≤60标准粘度计法抗拉强度,MPa≥7.0GB1040粘接强度,MPa≥2.2拉拔试验剪切强度,MPa≥2.0GB7124-86剥离强度,KN/m≥2.0GB/T7122-199660ºC保温200小时残留剪切强度,%≥75水煮法60ºC保温200小时残留粘接强度,%≥75耐化学腐蚀不溶解于一般化学品浸泡、称重阻燃性空气中难燃直接燃烧热固性(200ºC)不熔化特殊规程6)矿粉拟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7)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本说明中与现行规范、规程不同处,以现行规范及施工规程为准。6.3施工安全措施1、一般要求施工单位除应遵守相关施工规程外,还应遵守有关指导安全、健康与环境卫生方面的法规和规范,并应提供相应的安全装置、设备与保护器材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保护现场施工和监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安全员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在现场常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该专职安全员应经过培训具有担任安全工作的资格,且熟悉所施工的工作类型。其工作任务,包括制定健康保护与事故预防措施,并检查所有安全规则与条例的实施情况。驻地管理人员一律佩证上岗,安全员的佩证为红色以示醒目。3、安全标志(1)施工单位应在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修必要的标志牌,以为其雇员和公众提供安全警示和通行方便。(2)标志牌应包括:a.警告与危险标志;b.安全与控制标志;c.指路标志与标准的道路标志。(3)所有标志的尺寸、颜色、文字与架设地点,均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4、事故报告1)无论何时,一旦发生危害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事故时,施工单位除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外必须立即暂停此项目和与之有关的项目的施工。2)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初步确定安全、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a.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b.一般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c.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必须在2h内速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6.4施工注意事项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本设计坐标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施工前请施工单位核对整个道路的放线,确保各结构物放线准确,衔接顺畅。2、施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管网等各种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3、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通知设计单位处理。临近现状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路基施工过程如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研究解决。4、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水,应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汇入施工场区后积成水坑,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及安全性。5、施工过程中,路基中心至人行道边缘外2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2m以外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预裂控制爆破施工,在有条件进行放炮开挖的地方,应采用预裂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炮孔深度,装药量和起爆顺序,原则上一般路段水平震动波速应不大于2cm/s,建筑密集区不大于1cm/s,以确保既有建(构)筑物、行人的安全。6、沥青路面在雨天时不得施工。7、道路施工时应注意与两侧拟建建筑之间平面位置及标高的衔接。8、应进行封闭做到文明安全施工,采取措施确保行人及居民安全。9、若现场情况与勘察物探资料及设计图有不一致之处,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以便及时研究处理,切忌盲目施工。九、道路主线主要工程数量表表9-1车行护栏工程数量表车行护栏设置表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K2+520K2+680左侧160K2+610K2+775右侧165K2+820K3+077右侧257K3+120K3+280左侧160K3+420K3+580右侧160合计 802表9-2人行护栏工程数量表人行护栏设置表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K0+080K0+380左侧300K0+260K0+388右侧128K0+572K0+670右侧98K0+670K0+930左侧260K1+980K2+0左侧20K2+076K2+120左侧44K2+860K3+300两侧880K3+790K4+277左侧487K3+910K4+323右侧413合计 2630表9-3护脚工程数量表护脚设置表编号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1号K3+100K3+140左侧472号K3+780K3+800左侧25合计 72注:护脚高度暂按2m考虑,以现场实际计量为准。表9-4护面墙工程数量表护面墙设置表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设置方位长度(m)K2+110K2+791右侧681合计 681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表9-5清表工程数量表1234567序号起讫桩号左右侧面积(m2)清除表土厚(m)清除表土体积(m3)备注1K0+120~K0+360左侧35570.51778.5本表对浅挖及填方路段的表层有机质土及杂填土清除工程量进行统计,统一按0.5m厚计量2K0+570~K0+6709750.5487.53K0+670~K0+91056190.52809.54K1+490~K1+72085820.542915K1+930~K2+03027560.513786K2+080~K2+1003290.5164.57K2+820~K3+280322330.516116.58K3+740~K4+000113190.55659.59K4+020~K4+210102060.5510310K4+210~K4+720908680.54543411K0+100~K0+150右侧2410.5120.512K0+230~K0+42074470.53723.513K0+670~K0+91078780.5393914K1+510~K1+77080110.54005.515K1+940~K2+01014340.571716K2+060~K2+1007510.5375.517K2+800~K3+300279820.51399118K3+840~K4+00065520.5327619K4+010~K4+720610370.530518.520 合计287777 143888.5 表9-6清淤换填工程数量表1234567序号起讫桩号左右侧清除淤泥面积(m2)清除淤泥厚(m)换填2m厚碎石备注1K0+800~K0+900左侧13481.52022换填部大多为鱼塘、少量为农田,经现场踏勘,对清淤换填进行统计,统一按1.5m厚计量。2K1+300~K1+50087601.5131403K1+700~K1+81027851.54177.54K2+060~K2+16032411.54861.55K3+020~K3+14078111.511716.56K3+240~K3+34038821.558237K3+360~K3+47030971.54645.58K3+920~K4+170109511.516426.59K4+190~K4+28074941.51124110K1+270~K1+600右侧135021.52025311K1+720~K1+89043221.5648312K2+100~K2+17026301.5394513K3+020~K3+09010081.5151214K3+280~K3+36024871.53730.515K3+380~K3+47024611.53691.516K4+000~K4+17040411.56061.517K4+280~K4+580285361.54280418K4+260~K4+43059161.5887419 合计114272 171408 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主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表9-7港口大道接顺段工程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一)路基工程 1挖方m³4292填方m³155633借方m³15134(二)道路及附属结构工程1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3347.4225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3514.773人行道透水砖铺设㎡1894.24路缘石m3365路边石m3366植草护坡㎡13057临时排水沟m3368抗滑薄层㎡694.19植树框及树苗棵53表9-82号村道临时路工程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一)路基工程 1挖方m³107712填方m³15553弃方m³9216(二)道路及附属结构工程110.7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26772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810.85325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951.3925422cm厚土路肩硬化㎡6857植草护坡㎡7448边沟m12209钢筋混凝土管涵m5010波形护栏m16011抗滑薄层㎡611.612植树框及树苗棵263表9-9主线道路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路基工程 1.1填方m³3243169 1.2挖方m³2366035 1.3借方m³877134不考虑松散系数1.4换填m³171408换填碎石1.5清表m²143888.5 1.6碎石透水层m³130871.69高填强夯区域面积×0.5m1.7强夯补强m²157950为路基各层强夯面积之和1.8填挖交界处治盲沟m²667.66土工格栅m²6482.161.9土工格栅m²122760高填方路段路床顶所设三层土工格栅K2+860-K3+3001.10护脚m721.11护面墙m6811.12锚杆菱形网格护坡m²35547.782道路及附属结构工程 2.14cm厚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m²117306 2.2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合料m²117306 2.38cm厚AC-25粗粒式沥青混合料m²117306 2.40.7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m²117306 2.5改性乳化沥青稀浆粘层m²1173062.6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6%)m²117306 2.7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4%)m²125287.4 2.8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m²126690.5 2.9200*100*60mm透水砖m²45828.28 2.103cm厚中砂及3c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m²45828.28 2.1110cm厚的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垫层m²45828.28 2.12路缘石m16991.4花岗石58.720×10002.13花带石m10626.55花岗石30×15×10002.14路边石m7360.09C25砼20×15×10002.15人行绿化带面积m²14855.72 2.16中央绿化带面积m²8493.512.17行道树及树圈套1473 2.18车行护栏m8022.19人行护栏m2630 3路基排水 3.1排水边沟m100790.6×0.8m浆砌边沟2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