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2-05-12 10:04:01 发布

对安钦路线设计因素的分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安钦路线设计因素的分析摘耍:木文结合于建徳市安钦线初步勘设介绍,阐述了公路路线布置及设计原则,并对方案比较进行了分析,为同仁设计提供借鉴。关键词:路线布置设计原则方案比较屮图分类号:U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述安仁至钦堂公路(X606)是建德市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县道,起于乾潭镇安仁村,基本沿清渚溪布设经乾潭下施、乾潭施家、钦堂郭家,终点与徐七线(K23+702)相接。是安仁乡出入的主要干道,2010年10月上旬,受建德市交通局的委托,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项目组对本项目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木人参与该项目。在认真研究地形地貌及区域城镇布局后,项目组对主要控制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地方主管部门进行了初步沟通,同时初步了解了沿线地形地貌、现有路网、规划路网、城镇规划、古树名木、风景名胜、水资源、珍稀动物及气候自然条件等情况。10月屮旬初步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初步拟定了本工程的线位方案。10月下句,提交木工程的初步方案与有关单位进行协调。项目组多次征求建徳市交通局、乾潭镇、钦堂乡路线走向意见,根据协调的意见,调整了线位方案。二、路线布设原则 (1)路线布置原则木项目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布设路线位置。路线布设的原则是:a、路线走向及方案的选择,符合区域路网规划和木项日总体走向的要求。根据拟定的路线总走向及主要控制点,结合项目所在地区交通网布局、沿线城镇工业区现状、规划及资源分布情况;符合“十二五”规划和远景发展的要求;与现有公路网相互协调;结合沿线城镇工矿规划,从可行方案中通过调查、研究,推荐一•条最佳路线方案。b、针对路线所经地域的生态环境、地形、地址的特性与差异,按拟定的各控制点山面到带、山带到线,山浅入深,山轮廓到具体,进行比较、优化与论证。同一起、终点的路段内有多个可行路线方案时,应对各设计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比较。c、根据本项目功能和使用任务,全面权衡、分清主次,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联系,并注意由于局部难点的突破而引起的关系转换给全局带来的影响。d、路线设计力求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选线中注意立体线形设计屮平、纵、横面的舒顺、合理的配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平、纵线形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值,也不片面追求高指标,而使工程量的大幅增加。e、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农用耕地。 f、保护生态环境,并同当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三、路线方案介绍图1A、B线位比较段平面布置图本路段路线自南向北展线,经安仁村,沿清渚溪,下穿杭新景高速公路,接县道徐七线(K23+702)。从该区域的路网布局和乾潭镇、钦堂乡区域规划考虑,本项目对该路段提出二个终点比选方案(A、B方案)。其中,A方案为老沿老路拼宽改造、拆除原石拱桥建造新桥;B路线避开老桥对老路弯道进行截弯取直,终点与A方案一致。具体布置详见平面路线图(图1)现分别介绍如下:3.1A方案(沿老路)A段路线由南向北经过跨清渚溪,沿老线改建,路线在AK3+007处设3X20m预应力殓小箱梁屮桥1座(翁家桥),须拆除老桥。3.2B方案(新线)B段路线起于安钦线钦堂乡右碣路段,起点桩号BK2+715.44,路线避开老路走新线进行改造,终点至亭子桥与县道徐七线相接(与A线终点一致),终点桩号为BK3+512.57。B线全长0.797km,路线在BK3+012(原桥上游30m处)处设3X20m预应力碇小箱梁屮桥1座(翁家桥)。四、方案比选A方案(AK2+715.44〜AK3+524.39)、D1方案(BK2+715.44〜BK3+512.57)比选。 a.平、纵指标情况两方案路线长度相当,但A线平面线形相对略差,最小平曲线半径164m,最大纵坡2.7%;B线最小平曲线半径251m,最大纵坡2.8%。b、行车安全、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及带动沿线村镇发展情况两方案行车安全性均较好,能保证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c、公路用地、征用农川及拆迁情况两方案均占用了部分农田,A方案利用老路较多,拆迁相对较大,A线占用土地25.3亩,英中老路&9亩,拆迁建筑物2534m2,B线占用土地28.5亩,其中老路4.8亩,拆迁建筑物2238m2od、对沿线环境影响A方案利用老路较多,但拆迁较大;B方案走新线,占用耕地较多,对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e、比较段工程造价比选A方案工程投资约1555.91万元,B方案工程投资约1573.12元,A方案投资较省(较B线方案节省约17.21万元)。f、施工便捷程度A方案工程需拆除老桥修建便桥,增加便桥的安拆使用费;B方案直接利用老桥作为便桥对道路通行和桥梁施工都非常便捷。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推荐A线方案。详见表1。A、B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比较表 五、路面工程5.1设计原则路面设计按照因地制宜,选材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造价便宜,社会效益好,便于养护,使用寿命长的原则进行设计。5.2路面面层类型比选路面结构的面层类型比选选择上不外乎两种:沥青磴路面或水泥磴路面,本次设计拟定了沥青碇路面和水泥栓路面两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沥青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秘+6cm中粒式沥青磴+20cm水稳碎右基层+20cm水稳碎石底基层=50cm;水泥殓路面结构:24cm水泥殓+20cm水稳碎石基层+15cm水稳碎石底基层=59cm;a.从投资经济方面比较:考虑材料运输情况,两种路面结构方案造价估算如下:沥青秘路面造价为23.1万元/1000m2;水泥碇路面造价为19.5万元/1000m2;b、从生产应用角度考虑:两种路面结构的施工均采用大型摊钮机进行,水泥碗路面使用大型搅拌楼和滑模摊铺机,沥青碗路面使用沥青拌和楼、沥青摊铺机及配套压路机等。但日前水泥栓路面的机械化程度在省内相对缺乏,不宜全线采用。沥青碇路面通过工厂化拌和,机械化施工,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省内应用广泛,在质量管理、施工等方面经验丰富。c、从运营养护角度考虑 沥青殓路面无接缝、平整度好、噪音小、行车舒适、易于养护,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好,但设计使用年限仅为水泥栓路面的一半;而水泥磴路面刚度大、初期养护少,但一旦出现损坏,修复周期长、影响交通通行。从初期投资来看,两者相差不人。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看,项目特点是路线处于丘陵区,路基填挖交替频繁,沟谷内填土高度较高,高路堤本身存在压密沉降,填挖交界处也具有一定的不均匀变形,地基完工后沉降大,沥青磴路面适应路基不均匀沉降能力远大于水泥磴路面。因此本项目建议采用沥青磴路面。5・3路面基层、底基层类型的选定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一般可以采用水泥稳定集料基层或粉煤灰集料基层,而建德境内水泥产量大,无大量粉煤灰生产,根据就地取材、降低投资成本的原则,鉴于当地石料较丰富,岩质较好,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冇强度高,水稳性好,可增加路面面层整体稳定性,防治唧泥与错台等优点,推荐使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和底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