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23 KB
- 2022-05-11 18:29:4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2.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3.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4.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5.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人行横道。6.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 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1描述关于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间关系。 答:随着密度的增加,交通量和车速也增加,当密度很小时,车速亦小,而交通量很高。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满足城市通风日照的要求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7简述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答:1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设计应远近结合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尽量减少拆迁。8横断面布置类型:答: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此外,在某些特殊路段也可能有不对称断面的型式。9简述一块板横断面布置型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答:优点:节约用地,经济。缺点:不安全,行车速度慢。适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10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答:1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2应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结合起来进行,并应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应处理好直线与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保证。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10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答:1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物立面布置及沿线范围内地面的排水。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欺负不宜频繁。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坡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工程量平衡,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4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应安排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道路纵坡。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个排水综合考虑。11平面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原则有哪些?答:交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但相邻两段路不宜取平坡;桥梁引道处应尽量避免设置平面交叉口;两路各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于主要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的地坪标高协调;应合理确定变坡点。12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哪些?答: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13平面交叉的一般几何类型有哪些?答:平面交叉口有十字形、X型、T型、错位交叉、Y型、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等。14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答:行车舒适、排水畅通、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协调。15平面交叉竖向设计方法有哪些?答: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16简述上跨式立交特点。
答: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跨过的交叉方式。特点:施工方便,造价低,排水易处理。但占地大,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宜采用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17简述下穿式立交特点。答:下穿式:用地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叉方式。特点:占地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但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宜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18简述互通式立交的构成及特点。答: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通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个方面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19简述部分互通式立交的使用条件。答: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20简述变速车道的定义及两种变速车道的区别。答: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道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2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答:交通条件--交通调查资料、发展预估、网络现状区域经济规划自然条件—地形状况、地质资料、地貌现状、气候资料环境条件—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建筑设施现状、终点文化保护区道路条件—相交道路性质任务,等级、相交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交通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确定实行的收费制系统、投资额及可提供的用地范围、主管部门和设计部门的意见。22停靠站间距为什么不能过大或过小?答:停靠站间距小,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的乘车时间,车辆速度不高且制动启动频繁,轮船与燃料消耗大,如果停开站间距过小,虽然车辆运行速度提高,乘客的乘车时间减少,但增加了乘客的步行时间,于乘客不便。23进行港湾式停靠站设计或施工时,由于用地或其他因素,使得渐变段长度无法达到规范所给出的值,从而导致了公交车在停靠港湾处停靠时,会从行车到处就开始减速或者在渐变段处开始急刹车,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答:前一种行为会导致后面跟驰的其他车辆不得不跟着放慢速度,从而较大的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而后一种行为,会导致公交站台路面的快速破坏。2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由于渐变段长度不足引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答:可以采用局部设置坡度的方法进行解决,通过该方法可以利用车辆自身重力沿坡面方向的分解力,一方面在公交车驶茹公交站时,作为助力,能加快公交车的速度,而使其能快速的融入正常运行的其他车辆中,并且由于不是全考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行启动和刹车,对于路面的磨损也要小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公交车停靠站外,由于车辆频繁刹车和启动导致的路面破坏。25简述停靠站的不知行驶及适合范围?答:沿路侧带变设置,适用于单幅路和双幅路,设两侧分隔带变设置,适用于三幅路和四幅路,且分隔带宽度应不小于2m。26根据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的性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停车场)一般可分为哪些?答: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铁路、有轨电车等类型。2)按路权及列车运行控制分类有a路权专用、按信号指挥运行,b路权专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c路权混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公交优先的确切含义。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倾斜做法;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权利。2、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如何组织? 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分为三类:
(1)以城市为起止点的出入城交通:这类交通要求线路直捷,能深入市区,但应避免穿越干扰。 (2)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这类交通要求从城市边缘通过,但应安排短暂停留的交通、生活设施,以免干扰城市。 (3)城郊各区之间的交通:根据郊区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布置公路系统,一般可利用环形公路联系主要城镇。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 1、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协调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 2 、充分加强道路网络整体系统性,促进道路的交通集散能力 3、适合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 4 、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 5、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6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城市交通的含义。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5、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影响分析称为称为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开发项目的的立项与审批阶段。分析在该项目建成后对城市交通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确保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对策与修改方案,实施补偿政策。 6、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 1交通运输功能 2道路提供地下工程管线埋设的空间功能 3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建筑与活动场所所依托的功能 4反映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的场所 5防灾避难的场所 6新鲜空气流通、城市通风、日照的需求 7、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 出行季节性分布 夏季昼长,上班持续时间较长,人流客流比较分散,步行和骑自行者比例较高。 冬季昼短,上班时间集中,客运交通小时的负荷和交通量都较高,并且寒风凛冽,步行和骑自行者相对减少,衣着较多,也造成客运负荷较重。 出行周分布 一周当中,一般以周末下午和周一早上的负荷最为集中。 出行日分布 城市中的出行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晚时刻,这主要是由上下班和上下学交通引起的,一般上午7—8点为上班上学的高峰,下午5-6点为回家的高峰。我国城市早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一般可占全天流量的12——17%。晚高峰较早高峰相对平缓。同样,中午的上下班交通也会导致中午出现两个出行次高峰,在商业发达和夜生活丰富的一些城市或城市中心还会出现夜间高峰。 11、在设计交叉口时,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渠化设计: 平面交叉处交通量较大时,应作渠化设计,即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等设施疏导车流。 (1)T形、Y形交叉:根据交通量和转向交通量情况,可采用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加宽路口式、渠化T形交叉等形式 (2)十字形交叉:简易十字形交叉、设附加车道的十字形交叉、渠化十字形交叉。 (3)环形交叉:多条公路交叉,当交叉的总交通量为500~3000辆/小时,且左、右转弯车辆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环形交叉。 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1)合理安排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渠化交通式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 (2)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在空间上弥补时间上的损失。 (3)增辟左转车道与右转车道,有利于提高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 (4)设置地下人行横道和过街人行天桥 (5)在主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为提高主干路通行能力,可以增加主干路绿灯信号比例,以牺牲次干路绿信比为代价。 13
、城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取其他措施。问交叉口是否还有冲突点,为什么,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 BRT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予适当的优先权,兼具轨道交通量大,速度快和常规公交灵活方便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可以称作除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外的第三种交通方式,同时也是当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公交方式。 15、分析城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的方格路网、优缺点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的事项。 方格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道路系统类型。适应于地形平坦的城市。在城区相隔一定距离分别设置同相平行和异向垂直的交通干道,在主要干道之间再布置次要干道,形成整齐的方格型街坊。 优点: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识别方向,交通组织简单,整个系统容量大。 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 注意点:不宜机械划分方格,结合地形、现状和分区布局进行。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则? 1.停车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组织的要求,同时还应便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车辆使用。 2.公用停车场在全市尽量均衡布置。 3.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次要干道。 4.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 5.设计停车场时,应结合用地条件和车场的性质,选定不同的技术指标。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1、城市道路等级结构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远近分离原则—不同距离出行者的需求(2)通达分离原则—穿越与到达交通的需求(3)快慢分离原则—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4)容量调控原则—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5)道路功能划分原则—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通功能冲突22、为什么提倡公交优先?(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2)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的需要(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4)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5)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交叉口的机动车道没有渠化、拓宽。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道上。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过近。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式。 5、公交停靠站应退后红线。 6、双向4车道画成双向6车道。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10.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②、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③、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因素综合考虑处理, 保证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 ④、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路基工程的填、挖方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和节省道路用地; ⑤、对于连接路段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冲突,否则会影响行车的平顺性和视距; 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城市道路应充分考虑管线综合、沿街建筑地坪标高的要求。
七、计算题:1.计算图1所示十字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已知绿灯时间为55s,黄灯时间为5s,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
四、简答题1.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答:车行道、路测带、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和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渠化交通岛,安全护栏,照明设备,交通信号等等)2.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答: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城市结构功能3.和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具有哪些不同特点?答:功能多样,组成复杂需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城市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4.如何确定城市道路红线的位置?答:是由城市规划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形式和各条道路的功能、性质、走向和位置等因素确定的。5.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条件下采用?答:单幅路:一般适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干扰不大的次干路、支路,或者尽管机、非干扰大,但都是拆迁困难、用地明显不足的旧城区改扩建的城市道路。双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辆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作为辅路的快速路,或者横向高差大或者地形特殊的路段也可采用。三幅路: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均大的快速路、主干路。不对称路幅:在道路横断面地形坡差较大、沿河、滨湖、双向车辆或行人交通量显著不均匀等路段。6.怎样确定人行道的宽度?
答:人行道宽度包括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带、设施带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1.道路中间带起什么作用?答:中间带有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作用如下: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交通事故,又能减少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种植花草灌木绿化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车道划分醒目,即可引导驾驶员视线,又能增加行车所必需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2.道路中央分隔带应在哪些位置设置开口?开口端的形状有哪些?答:中央分隔带的开口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700m。在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开口形状:半圆形(M<3.0),弹头形(M>=3.0)M为分隔带宽度。3.城市道路路缘石有何作用?答:用于分隔行车区域与其他交通方式运行区域,或分隔其他用途的区域;可标示出路面边缘的轮廓线,并起到支撑路面或路肩边缘的作用,且利于纵向排水。4.城市道路线形设计完成后,应形成哪些成果资料?答:完成路线平面设计以后,应绘制各种图纸和表格。其中主要的图纸有:道路区位示意图、道路平面设计图、道路交叉口设计图、道路其他设施平面布置图等。主要表格有: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线交点坐标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固定表等。5.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与公路纵断面设计有什么不同?答:①纵断面图比例稍大,常为横向1:500(1000),纵向1:50(100);②考虑到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纵坡宜平缓,坡长不能太长;考虑城市排水,纵坡不能小于0.5%(特殊情况0.3%)。否则,可设置锯齿形街沟;③标高控制点多,影响因素多。道路标高应该与规划标高基本相符,与周围建筑标高相协调;④《城规》(CJJ37)中规定竖曲线采用圆曲线,除表述不同外,其具体计算与抛物线完全相同。6.简述城市快速路的横断面结构组成。
答:快速路横断面包括主路和辅路两部分。主路供快速机动车行驶,常设4(应增设紧急停车带)、6、8车道,双向车流用中央分隔带分隔分向行驶。辅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辅路间设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1.简述立体交叉口辅助车道设置的基本原则。答:为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适应变速、交织以及出入运行,可以通过设置辅助车道来进行调节,从而满足基本车道数连续及车道平衡的设计原则,辅助车道的宽度应与直行车道相同。当前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速车道末端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车道的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500m时,必须设置辅助车道,将二者联系起来。交通量达,交织运行交通量比例较高,也宜考虑设置连续的辅助车道。2.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交叉口平面线形与纵断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缘石平曲线、交叉口视距、3.减少或消灭平面冲突点的方法有哪些?答:1.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有设信号灯,或交警指挥,或设置让路交叉口,或定时不让左转车通行等措施。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离①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不同方向的车流在进入交叉口前分离在各专用车道上;②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变左转为右转;③组织渠化交通在交叉口采用画线、交通岛和各种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方法限制交通路线。3.交通流在空间上分离修建立体交叉。4.如何选择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答: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均较大,主路优先交叉易出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太大,无足够多的间隙供次要道路车流行驶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⑤环形交叉入口交通量大造成延误。1.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如何进行交通组织?答:1.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2.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情况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3.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4.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人行天桥或地道可用梯道、坡道或混合式。2.如何画出十字型和T型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答:⑴、确定停车视距ST按停车视距公式计算或查表选用;⑵、找最危险冲突点;⑶、从危险冲突点沿行车轨迹线后退停车视距ST;⑷、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3.简述平交口左转弯车道的设置方法。答: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1.宽型中央分隔带: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拟设左转车道必需的宽度时,可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央分隔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2.窄型中央分隔带:当设有较窄中央分隔带(≤4.5m)时,利用分隔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压缩人行道、两侧带和车道宽度。为使左转和直行车流明确分离,应设置鱼肚形导流带。3.无中央分隔带:当不设中央分隔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2)不扩宽进口道,占用靠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左转车道应该采用从直左车道分出的方式设置,不宜直接将直行车道设置为左转车道。左转车道在对向路口应对称布置。4.简述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a)与路网布局规划应统一,形式及匝道的一致性b)相交道路的等级、性质、任务和交通量c)适应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
a)近远期结合b)收费与否与收费制式c)工程实施与投资d)匝道设计e)定位(通常先定位后选形)2.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有哪些区别?答:公路立交:形式简单,线形指标高,以两层为主;间距大,地物障碍少,用地宽松,占地较大;采用明沟排水;般设置收费站。城市立交:形式复杂多样,以多层为主;间距小,地物障碍多,拆迁费用高,用地较紧;设计注重美观与绿化,施工需维持原有交通和快速施工;采用地下排水;不设收费站。3.在道路排水系统中,检查井起什么作用?哪些位置需要设置检查井?答:检查井又名窨井,主要为管道检查和疏通用,同时起连接沟管用。1、相邻两检查井间管道应在一条直线上,便于检查和疏通。2、检查井一般设置在管道容易沉积污物以及经常需要检查的地方,如管道改变方向、坡度、高程断面处和交汇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每隔一定距离处。3、检查井在直线段上的最大间距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选用。管径或暗渠净高为≤700mm、800~1500mm、>1500mm三档时,最大间距分别为50m、100m、120m。4.简述锯齿形街沟的设计原理。答:设计原理:当道路中线纵坡小于0.3%,排水困难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设计时,保持缘石顶面线与路中线纵坡设计线平行,交替改变缘石顶面线与平石(路面)之间的高度,在低凹处设置雨水口,并使进水口处路面横坡变大,在两进水口间的分水点处路面横坡减小,这样街沟底路面纵断面呈锯齿形,故称锯齿形街沟。